APP下载

以幼儿的发展线索为依据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2019-11-06任静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泥塑尾巴小猫

任静

幼儿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大纲,幼儿的学习有着自己的进程,泥塑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你了解幼儿泥塑活动的发展线索吗?为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和解决教育实践中教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我在对泥塑活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梳理出幼儿泥塑活动的发展线索。中班幼儿在小班塑造上,已经初步具有了立体塑造的意识,中班初期幼儿还不了解立体的东西,他们还是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去表现事物,可以说是浮雕式作品

大班幼儿的塑造主题和表现技能,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感知经验的丰富而提高,幼儿的泥塑造型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能力,立体表现能力都逐步得到发展,即运用泥塑表现情感的水平也大大提高,这一时期,由于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又学习了一些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他们已经能借助辅助工具,来塑造事物的细节特征,开始尝试表现动作和神态。大班幼儿的表现欲很强,喜欢用泥塑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经验。

通过《捏小猫》活动我们将看到,大班幼儿经过小班原始性体验与感知中班的造型尝试和经验积累,正在走向关注细节与内涵的学习阶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生动而永恒的瞬间,一个个富有童趣和精神内涵的形象。

【案例】捏小猫(大班)

泥塑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是用手或借助一切简单的材料工具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传统泥塑活动的组织多是采用集体形式,捏什么有教师确定,活动中更多的关注是孩子表现的技能和塑造的结果。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我对泥塑活动的教育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并从泥塑的组织和指导两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小猫是孩子们熟悉、感兴趣的小动物,它那机灵活泼的各种动作和神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适合大班孩子抓住瞬间的动作和姿态塑造,于是我将“小猫”作为主题开展泥塑活动。

一、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概括和表征,丰富幼儿的塑造经验

孩子们塑造是借助头脑中的事物形象和表现来展现,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表象经验,我和他们一起饲养小猫。在喂养的过程中,孩子们有机会深入进行细致的观察,感知小猫的外形特点,瞬间的动作姿态,体会和感悟小猫内在的性格特征。

1、引导幼儿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细致的观察

由于一开始小猫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不敢接近我们,孩子们就从远处观察小猫的外形特征,关注小猫的一举一动。我用“小猫是什么样子的?”“他在干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幼儿细致的观察。在观察中,有的孩子说:“小猫的尾巴真长啊!它能用嘴巴舔身上的毛”;有的孩子发现小猫的眼睛有时瞪得圆圆的,有时眯成一条缝很可爱”;有的孩子说:“小猫一会儿窜到高处,一会儿跳到低处,身体太灵活了”。慢慢的孩子们和小猫熟悉起来,并成了好朋友,他们轮流喂小猫,为小猫捋毛,和小猫一起嬉戏,从各个角度观察小猫的动作、姿态及神态。我又适时的提出问题:“小猫喜欢做哪些动作?是什么样子?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小猫特别爱干净,它的头一会儿转到后面舔背上的毛,一会儿转到前面,把爪子伸出来舔,一会儿侧过头,舔脖子上的毛。”有的孩子说:“小猫特别机灵,它眯着眼睛睡觉或坐着时,只要有动静,马上会瞪大眼睛耳朵。耳朵不停地抖动。” 有的孩子在用小球逗小猫玩时,注意到小猫眼睛瞪得圆圆的,看着小球,两只前爪不停的挠地,猛地一串扑住小球。用爪子斗小球玩,太顽皮了;有的孩子喜欢摸小猫的身体和尾巴,它的毛软软的尾巴很灵活,有时翘得很高,有时拖在地上,有时卷在身边,有时不停的摇晃;而有的幼儿对小猫的爪子产生了兴趣,他们发现爪子上的肉垫和尖尖带钩的脚趾。通過长时间对小猫所做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孩子们对小猫的特征,动作、神态,以及性格特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为塑造积累了素材。

2、运用肢体动作绘画等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观察活动后,我组织孩子们谈话:“你看到的小猫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什么样的小猫?你看到小猫有什么感受?” 有的孩子边说边用肢体动作表现小猫的动作姿态;有的孩子在美工区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画了下来,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有的孩子在表演区,进行有关小猫的故事表演,音乐表演。就这样孩子们自由的运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如小猫可爱,顽皮,小猫窜上窜下爱活动,小猫不停的舔毛,洗脸,爱干净,小猫这东西是很厉害,毛都竖起来了等等。

3、用图片、照片、光盘等再现经验

我将孩子们与小猫一起活动的情景,及小猫不同的动作神态的照片,录制了光盘,同时还与孩子们共同收集了一些小猫的图片,投放在泥工角供孩子们欣赏。一有时间,孩子们就上去翻看照片,看光盘,在相互欣赏交流中,加深对小猫的认识。

4、通过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在开始塑造前,我和孩子们进行谈话,你想塑造一只什么样的小猫?它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表现她的顽皮可爱的样子,在谈话过程中帮助孩子们梳理经验,形成自己的想法。

二、创设提供支持幼儿实现想法的环境和材料

环境的创设和适宜材料的提供,是幼儿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除了在泥工角投放了相关的图书,图片,照片,光盘等,我还根据幼儿创作的需要,提供了支持幼儿创作的主体材料,工具及辅助材料。主体材料有大小、软硬适度的泥。工具有各种切割刀,雕刻刀,如西餐刀,自制竹刀等;辅助材料,是用于连接及装饰用的材料,有长短大小不一的小棒,牙签,细电线,小豆子等。

三、在观察分析幼儿塑造过程的基础上,采取适宜,适时的指导

在塑造过程中,孩子们的感受不同,能力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我仔细观察分析了孩子们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表现意愿,给予帮助和引导。

1.以环境材料启发幼儿

浩浩在捏小猫的胡须,是为了表现小猫的胡须,又细又长,就尽量把你捏细,结果“胡须”一次又一次的断开,掉下来。看到这一情况,我拿来细细的白电线对他说:“这个能帮助你吗?”他试着用白电线做胡须,很快就获得了成功。在活动中也有一些孩子在表现小猫动作姿态时,由于表象经验不足而中止塑造,我适时向他们提供了一些相关图片,照片等,帮助他们获得经验。

2.引导幼儿借鉴同伴经验,获得新技能

我们常说,孩子之间互相学习会更加直接有效,这点也体现在泥塑活动中,冉冉,捏小猫的尾巴时,用伸拉方法塑造总是断开。我提示说你看,文胜捏的小猫尾巴这么结实,问问他是怎么捏的?在相互学习中,冉冉把一张一根长电线用泥裹上后,再捏成尾巴,获得了成功。

3.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

聪聪想捏一只伸懒腰的小猫,在他不知如何表现时。我提示说:“小猫伸懒腰时,头身体四肢尾巴是什么样子的?”我一边用语言提示,一边学着小猫做了一个伸懒腰的动作。在语言和动作支持下,聪聪把小猫的身体拉长,屁股捏高,前腿向前伸后腿弓起来,伸懒腰的小猫就捏好了,他高兴的向同伴介绍着自己的作品。

四、为幼儿提供相互欣赏交流的机会,分享经验

幼儿泥塑创作是个性化的,每个孩子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中我提供了相互间交流的机会,使孩子们能够充分分享经验。

1.给幼儿充分的时间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塑造方法

毛毛捏了一只坐着的小猫,可小猫总坐不稳。交流中,丁丁说:“你捏的两条前腿太细太短了。”听了丁丁的提议,毛毛马上将两条前腿加粗,加长身体,向上拉伸,使前腿牢牢的支撑住身体,小猫坐稳了。在相互交流中,孩子习得了经验。

2.在同伴间相互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提升经验

在欣赏中,有的幼儿喜欢安娜的“睡觉的小猫”;有的幼儿喜欢明明的“踢球的小猫”……我抓住时机引导:“你们为什么喜欢这只小猫?你喜欢小猫的什么地方?”有的幼儿说:“踢球的小猫眼睛盯着球,太可爱了。”有的幼儿说:“伸懒腰的小猫身体弓起来,看上去真像一只懶猫。”有的幼儿说:“舔毛的小猫舌头伸得很长,真有趣。” 在相互评价中,孩子们看到了每件作品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小猫身体塑得太短,头太大,四只粗细不一样,有的小猫尾巴捏不长,捏长了就断开等等。针对问题,我再次组织幼儿讨论:“捏小猫是怎样分泥?用什么方法捏尾巴?”等,请孩子们将自己的好经验好办法介绍给大家。欣赏交流和评价,促进了孩子们建构新经验。孩子们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真正体验到泥塑中创作的乐趣,在泥塑中获得发展。

(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附设幼儿园)

猜你喜欢

泥塑尾巴小猫
民间美术——泥塑
宋志浩作品赏析
泥塑作业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小猫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