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飞地行》系列报道之六继往开来:国家战略下飞地机缘

2019-11-06

民主与法制 2019年40期
关键词:飞地大丰盐城

“飞地”对于上海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将“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比做一个巨大的运转中的机器,那么“飞地”则是保证机器良性运转的枢纽、桥梁、纽带,是天然的抓手,是无缝对接的平台。

2019年上海农场分局成立十周年。在如此大的时代背景下,农场公安的作用将日益凸显,责任也将愈发重大。

抢滩登陆:盐城建设“北上海”

201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考察上海农场,并指出:“农场是满足上海市民对优质农副产品需求的重要供应基地、上海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另据公开报道,基于上海“飞地”的基础,大丰也提出了“将全域打造成上海的功能区”的目标,借“海”登高,雄心勃勃。

以大丰上海农场为“感情线”和“桥头堡”,盐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年来多次赴上海,推介城市、拜访企业、敲定项目。

盐城市政府官网信息显示,今年以来,盐城在上海先后举办了“对接服务上海招商周”“建设新盐城投资环境说明会”。进入第三季度,盐城又在上海围绕生态旅游主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推介。

置身于接轨上海的热潮,盐城市发改委副主任万宏深有体会。他说:推介会、说明会只是一种集中展示,大量工作都做在了平时。

万宏说:前期也有基层干部嘀咕,接轨上海这项工作,会长期坚持下去吗?“去年市委全会到现在,可以说,全面接轨大上海,已经成为全市上上下下的共识。”万宏表示。不难发现,盐城的“上海印记”正越来越浓。比如,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不少城市的发改委下面都加挂了“长三角处”的牌子,盐城的则叫做“接轨上海处(长三角处)”。

从“单向接轨”到“双向互动”的背后,是盐城在沪盐合作中主动性的提升,也体现出盐城对上海想“留什么”、想“出什么”的仔细琢磨。

中共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多次提出,要聚焦“上海总部、盐城生产”“上海需要、盐城配套”“上海成果、盐城转化”以及“上海市场、盐城供给”的思路。

正如万宏所说,盐城全面接轨上海,远远不是说“从上海拉几个项目过来,拉几车人过来旅游这么简单的”。

事实上,如何在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差别化竞争力”,是盐城近几年一直在深入思考的课题。

首先,盐城有空间。盐城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交通民警对测速设备进行检查 刘欢摄

>>警用直升机在农场辖区开展工作 刘欢摄

盐城有“飞地”。依托大丰“飞地”而起的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是上海市唯一由市级层面与外地合作共建的合作园区。

盐城有“开放”。作为韩资高地的盐城,坐拥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对韩合作国家级平台,也就是中韩(盐城)产业园。

万宏表示,中韩产业园的重要意义在于,这不仅仅是盐城的产业园,更是长三角的、国家的对外合作平台。

还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就在今年7月,位于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

人缘地缘:上海盐城缘于飞地

上海、盐城缘于“飞地”,两地之间有了人缘地缘、文化经济的相连相通。近年来,随着盐城与长三角区域内城市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与上海之间的互动往来更加密切频繁,盐城三分之一规模工业企业与上海企业有合作关系,在盐城投资的上海企业近500家,总投资达1600亿元。

盐城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孙国栋认为,盐城市委对盐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作出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三市”战略,深入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提出要通过学习上海、服务上海、联通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而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城市能级,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和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接轨上海,不仅需要着眼未来,加快步伐,加强两地之间的经贸合作,更需要翘首回望,放慢脚步,加强两地之间的历史渊源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飞地”,实现两地经济文化的共荣发展。

“飞地”的发展是接轨上海加强合作的重要途径,曾经的“沧海桑田”,变成了经济热土。当年“飞地”走出来的,有党政干部,有各路精英,更多的是普通劳动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这片热土的眷恋与日俱增,成为我们接轨上海最好的“黏合剂”。

今天,盐城全面启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加强与上海及长三角各城市间的合作,逐步实现了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跨越,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关系日益密切。政府之间、政策层面的对接及实质性的合作,正在加快步伐。

2015年11月,上海、江苏积极贯彻“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依托上海域外面积最大的“飞地”——驻江苏大丰的上海农场,合作共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成为盐城大丰接轨上海、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随着盐城至南通铁路、苏南沿江城际铁路的开工,长三角1小时城市圈范围将扩大。为此,盐城积极谋划未来发展,提出通过学习上海、服务上海、联通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而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城市能级,打造上海“飞地经济”。今天的沪苏集聚区,上海和江苏政府层面的合作,远远超过了单纯经济范畴,而是体制机制、社会经济、文化旅游跨区域、跨行业全面融合。

上海“飞地”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在管理城市上的创举。这当中,凝聚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上海、盐城、大丰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民众的心血,维系着上海和盐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加快对这一史实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挖掘,更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和情结,对于深入贯彻盐城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接轨上海,不断提升“飞地”的影响力,全力建设“北上海”,有着重大而深远意义。

农场分局:书写域外平安新篇章

在上海,有太多太多的人不知道上海市公安局农场分局。

如果说,上海农业类型“飞地”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那么,在“城市里的农村、农村里的城市”的发展奇迹的创造中,上海农业类型“飞地”一直都扮演着大上海“米袋子”“菜篮子”“奶罐子”的重要角色,上海市民吃的粮食、蔬菜、牛奶等农副产品,很多都是出自这里。

在大丰农场、海丰农场、上海农场、练江牧场、黄山茶林场集中划归光明集团之后,2009年9月16日,上海市公安局农场分局正式揭牌成立。

上海市公安局农场分局成立以来,以70余名实有警力,牢记使命、勇担责任,管辖着5个域外农场计314平方公里的区域。他们探索并建立了适应上海域外农场公安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农场智慧公安建设,深入推进区域警务合作,主动为光明集团发展农场经济、加强社区管理提供优质公安服务和有力治安保障,为上海域外农场经济发展、治安良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实现“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上海市公安局农场分局成立以来,以70余名实有警力,牢记使命、勇担责任,管辖着5个域外农场计314平方公里的区域。 刘欢摄

特别在2018年4月19日,在上海市政府召开的上海市白茅岭农场、军天湖农场移交大会上,又接收了新“飞地”的管辖任务。上海市公安局农场分局政委范立华表示,白茅岭农场派出所、军天湖农场派出所虽然处在过渡期,但是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是按照分局的同等要求,他们具有后发优势,在硬件建设上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工作会议去年5月27日在沪召开,沪苏浙皖四地公安机关在会上签署了《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框架协议》。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有着共同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协作传统,长三角区域合作正向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方向迈进。

据介绍,四地公安机关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进一步强化科技引领,依托四地智慧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打破区域警务壁垒、推进数据整合共享、加强高端集成应用,全力打造数据警务、推动流程再造、建设智慧公安。

同时,进一步打通工作边界,从联勤指挥、情报合作、打击犯罪等项目入手,从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等任务做起,逐步实现“贯通四省市、覆盖全时空”区域警务一体化格局。

根据《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框架协议》,沪苏浙皖公安机关将继续升级合作力度,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内涵,推进联勤指挥、社会面治安防控、省际卡口查控、重大活动安保等方面的合作,逐步实现区域警务沟通更及时、协作更紧密、标准更统一、共享更彻底、合作更高效的一体化区域警务合作体系。

范立华表示,在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框架协议达成的大背景下,农场分局要主动融入到时代大潮当中去,积极进取,乘势而上,抓住身处长三角一体化最前沿的优势,为飞地建设,为上海的建设,为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农场分局的民警们因为职责远离亲人,选择远方安放青春;他们甘于寂寞勇于担当,十年如一日守护农场。农场分局十年磨一剑,只为农场平安。

猜你喜欢

飞地大丰盐城
大丰麦秆画
全省首批南北共建科创飞地揭牌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大丰瓷刻:镌瓷琢画显匠心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美术家谷大丰眼中的锦屏
“飞地经济”起飞还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