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五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2019-11-05叶红春王昕正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经管类五位一体应用型

叶红春,王昕正

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五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叶红春,王昕正

(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000)

首先明确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的目标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校内、校校、校企、校地和国际合作“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和体系的形成,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协调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与学生需求,为地方高校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地方高校;经管类;实践育人

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教育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这不可避免地对新时代的教育产生了新的要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应随着环境变化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地方高校作为经管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变革和新特点,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区域经济的任务和使命,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经管类专业作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在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地方高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以应用型经管类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为导向,强调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形成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的“五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得以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希望能对地方高校进行经管类实践教学改革有借鉴意义。

一、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地方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发展极为迅速,然而地方高校在追求量的扩张的同时,弱化了对质的要求,具体表现在经管类大学生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大学生的“产销不适路”。这暴露出地方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方面的一些不足:

(一)实践教学落后性显现

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教学课程单一、教学体系固化、学习模式封闭等。在教学中,教师的重心主要放在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上,以教材为中心,仅将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课程教学缺乏实用性,仍然强调“理论为主,实践为辅”;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为主导,教材为核心,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社会,对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地方高校对经管类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未能按时代的要求进行及时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管类大学生与社会的脱节。

(二)培养目标定位同质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经管类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地方高校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纷纷增设经管类专业并大量招生。然而很多地方高校不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不是在办学特色上做文章,而是一味地效仿双一流高校,将其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这显然不符合社会需求和本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而导致应用型经管类学生培养特色不足,出现了同质化现象,重复化培养严重。

(三)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一直以来,地方高校对校企合作都不够重视,仅仅把企业当作一个实习实训的场所,没有真正发挥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尽管一些地方高校慢慢意识到了这种不足,但由于与企业在信息交流和沟通上的不充分,双方并没有建立真正的相互信任,不知道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有效地培养出人才,导致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生到企业“走过场”现象严重,没有使学生真正得到实践锻炼。

(四)实践教学资源缺乏

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然而地方高校受资源的有限性限制,往往将大部分资源优先划给理工科的专业建设,留给经管类专业的资源不足。其次,实验室、实践基地、实验平台等经管类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和繁重的后期维护,这在地方高校建设中都缺乏相应的规定来持续投入。因此,出于全局考虑,地方高校往往会选择放缓对经管类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没有丰富的实践资源,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就会受到限制。

(五)忽视人才国际化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才早已冲破国界的束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新优化配置,而地方高校对经管类大学生的培养仍停留在过去,忽视了对大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这显然已不符合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应深入了解企业用人的需求,明确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符合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二、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的目标定位

郝丽霞提出经管类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突出本地特色、注重与行业需求结合、突出应用性[1]。本文认为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的目标定位一是要注重地方性,二是要注重综合性和多样性,三是要突出应用性。

(一)注重地方特色

地方高校发展的最佳出路是特色发展,而特色发展的最好方式是注重地方性。注重地方性要求地方高校要立足本地,以地方发展的现状和走势为导向,与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紧密结合,尤其注重与地方优势行业、企业的合作,围绕地方产业规划、区域发展战略来构建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育人的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关键是寻找地方特色、自身学科优势以及地方资源三者的交汇点,在交汇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高校在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能契合产业升级需求、区域重大战略性需求和地方社会需求的经管类复合型人才。

(二)注重综合性和多样性

为适应职业技能要求的综合性,企业开始越发注重经管类人才的综合性素质。同时,每一位学生都是作为独特的个体存在,他们的个性、兴趣等特性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对未来的就业选择也是截然不同的,自然会对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提出多样化的需求。为满足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高校应培养具备综合性和多样性的复合型人才,其本质是以需求驱动为导向,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提高经管类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三)突出应用性

地方高校由于其地域性特点,以及受资源、技术、经费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决定了其应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使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经管类专业由于其学科属性因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这就决定了其培养模式需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从而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实现人岗匹配。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经管类人才的巨大需求,地方高校所培养的经管类人才需要突出其应用性,即培育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突出,能学以致用的复合型人才。

三、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五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张鑫等提出经管类专业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五个模式:校内、校地、校企、校校、国际合作等[2]。本文在借鉴张鑫经管类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主线,辅以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多元的实践教学目标和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优化配置所能够利用的各种资源,构建起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五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如图1。

(一)校内教育协同创新

以课程为起点,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为保证,并通过开放式学习模式等来进行校内教育协同创新,从而培育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1. 打造多元课程

经管类课程建设一直是经管类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进行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心。地方高校打造多元课程,一是要夯实学科基础课程,建立起学科专业知识体系,让学生对学科专业有初步的了解;二是要丰富学科拓展课程,结合学校专业优势,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发拓展课程,突出应用性特色;三是构建综合实践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学科有深入的了解。

图1 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五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

2.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是一项动态、系统的工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开展,分别是理论、实践和素质拓展。其中,理论教学包含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方向课;实践教学包含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为培育符合需求的专业人才,而素质拓展教学主要是为了培育有道德、有修养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培育综合型经管类人才。

3.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大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然而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教材,常常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一换,导致大学生的知识吸收存在滞后性。解决知识吸收滞后的关键在于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去寻找最新的理论知识。通过开放学习模式的构建,强调教育立足实际,引导学生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主动参与、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校地协同创新

地方高校要立足地方,形成自身特色,从而实现长效发展。第一,高校要结合地方产业的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战略和资源条件的情况下,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整合,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为地方培育高质量的人才。第二,立足行业、企业发展特色,更新经管类专业教学计划。通过对课程的调整和组合来构建动态化、特色化的专业教学计划,从而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第三,借助地方优势资源构建实践基地。学校可以借助地方政府的一些相关资源,和地方政府一起构建实践基地,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通过校地协同创新,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留住人才,服务地方经济,高校可以形成特色发展的长效机制,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三)校企协同创新

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如何综合利用学校、企业两种不同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合作中,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真实需求紧密结合,双方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作用,共享资源,通过此种方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挥出资源的最大效用。地方高校根据地方企业需求重新组合专业课程,并优化专业体系,将实践教学融入教学体系中去,以此提高专业的适应性。地方企业为学生们提供实践基地,这能在节约地方高校资源的同时,让学生能真实的体验实践氛围,形成一种竞争感和真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协同推进校企共建课程、共同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从浅层次合作逐步向相互渗透、资源共享、产教研的深层次合作迈进。

(四)校校协同创新

校校合作是竞争机制下的一种市场行为,本来作为竞争对手的双方,通过合作,获得共赢。既然是市场行为,那么地方高校之间的校校合作必然会谋求双方利益获取的均衡点,要么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互补共进,要么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联合突破,最终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彼此的共同提升,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地方高校之间的校校协同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资源共享,双方共享经管类教材、数据、精品课程等;二是技术共享,双方共同研发实践教材;三是活动共享,双方联合组织实践活动,联合举办实践类竞赛;四是平台共享,双方共享实践育人平台,借鉴对方的优点,弥补自身不足;五是团队共享,双方定期安排实践团队相互交流学习,互相提升。

(五)国际合作协同创新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力。地方高校所培育出的国际化人才既是为了满足当地外企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为了满足当地企业全球化扩张的需要。为此一要引进最先进的经管类理论,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组合和改造,构建国际化的经管类课程教学体系;二是通过“招进来” “送出去”和“请进来”三种方式来构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招进来”是指招聘一批具有国际化教育、教学背景的新教师,丰富教师队伍。“送出去”是指将本校老师送到国外进行学习、交流和培养,使他们具有国际化的意识、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请进来”是指邀请国外优秀的相关领域专家来校进行讲解或者教学,解答学生们的疑惑、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三是研发国际化的经管类专业教材,开拓国际化的教学资源。

四、结束语

面对高校竞争新格局,地方高校要紧紧抓住发展新机遇,把实践能力作为提高质量的主要路径,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协调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在实践育人模式构建上,一是打造多元课程、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和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来进行校内协同;二是构建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的校地协同长效机制;三是校企对接,由浅入深,优势互补,深度融合,达成共赢的校企协同;四是找准双方合作点,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校协同;五是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开拓国际教学资源,实现国际合作。以质量谋发展,以质量促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培育出立足地方、面向区域、国家、甚至国际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

[1] 郝丽霞.地方高校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陕西某高校经管类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91-192.

[2] 张鑫,吴方.应用型高校转型下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2): 151-154.

[3] 李爱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4): 218-220.

2018-06-05;

2019-03-04

叶红春(1970-),女,湖北宣恩人,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王昕正(1995-),男,浙江丽水人,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联系邮箱:ilshui@163.com

G642

A

1674-893X(2019)04−0099−04

[编辑:游玉佩]

猜你喜欢

经管类五位一体应用型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2年11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