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源性维生素D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9-11-05李永荣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脑损伤脑组织引物

李永荣, 李 红

(1.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兰州 730020; 2.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深圳 518001)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人们常见的死亡原因。脑卒中后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 损伤与局部炎症、活性氧产生和循环免疫细胞浸润有关[1]。维生素D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VitD3)通过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抑制炎症进展和活性氧产生,并增强抗氧化剂表达[2,3]。观察性研究已经证实,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低脑卒后患者梗死体积较大,功能恢复较差[4]。上述结果提示维生素D可能在脑缺血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最近有研究报道,由于缺乏维生素D饮食导致基线维生素D低水平,对脑大血管闭塞24 h小鼠功能恢复无影响[5]。然而基线高水平维生素D对小鼠脑I/R损伤影响未见相关报道。此外,维生素D不仅能促进小肠对钙吸收,也可能调节大量基因的表达,特别是参与炎症的相关基因[6]。本研究在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制备前5 d 连续补充1,25-VitD3,观察1,25-VitD3对小鼠I/R后脑损伤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从而为小鼠I/R后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雄性C57BL/6 (21-30 g),购于甘肃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室温下自由饮食和饮水。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Sham组、Vehicle组和1,25-VitD3组,每组均为10只小鼠。Sham 组小鼠只进行MCAO相关手术步骤,但不插入线栓。1,25-VitD3组小鼠在MCAO手术前5 d连续腹腔注射1,25-VitD3溶液(100 ng/(kg·d)),该溶液中无菌水、丙醇和乙醇比例为5∶4∶1[7]。Vehicle组小鼠MCAO手术前5 d 连续腹腔注射等量Vehicle(无菌水、丙醇和乙醇混合液)。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冰冻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1,25-VitD3(美国Sigma公司);TTC染料(美国Sigma公司);抗髓过氧化物酶多克隆抗体(美国Sigma公司);PCR引物由上海内含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构建。

1.3 MCAO模型诱导脑I/R

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0.06 g/kg)麻醉小鼠,剪毛后进行颈部手术。在显微镜下分离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对颈总动脉近心端和颈外动脉远心端结扎,用针在颈外动脉远端动脉壁上扎一个小口,将线栓从颈外动脉小孔插入颈总动脉,通过颈内动脉到达大脑中动脉,固定线栓,MCAO后1 h 拔出线栓,再灌注24 h 。模型成功的标志是小鼠麻醉清醒后出现手术侧肢体瘫痪,站立不稳,小鼠可存活1周。I /R 手术成功率约为70%。Sham 组小鼠只进行相关手术步骤,但不插入线栓。小鼠再灌注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取各组小鼠脑缺血半影区,进行TTC染色、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

1.4 神经功能评分

小鼠再灌注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0分为运动功能正常;1分为尾部抬起时躯干和对侧前肢屈曲;2分为将小鼠置于光滑平面上,尾部抬起时偏向对侧,安静时姿势正常;3分为仰卧时偏向对侧;4分为无自发活动;5分为死亡[8]。

1.5 I/R后脑梗死体积的检测

小鼠再灌注24 h,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大脑行冠状切片,厚度为2 mm。然后将脑片放入1% TTC磷酸盐缓冲液中,在37℃水浴中避光孵育10 min。脑梗死区域不染色,而正常脑组织染为深红色。依据相关研究[9]方法计算I/R后脑梗死体积。

1.6 T细胞表型与促炎性介质表达检测

取各组小鼠脑组织缺血半影区,按RNA提取试剂盒步骤提取脑组织中RNA。按照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合成cDNA,随后进行PCR 扩增反应。Stat4Rorc、和Gp91phox 其中Stat4上游引物序列为5-CATTTGGTACAAC GTGTC AA C CA-3′,下游引物序列为5′-TGTGGCAGGTGGAGGATTATT A′;Stat6上游引物序5′-ACGGCTCTATG TTGACTTTC -3′,下游引物序列5′-AGATCCTG TTTCCCT TCC-3′;Rorc上游引物序 5′-ACAGCTCCATGCCACCGTAT -3′,下游引物序列5′-TCAAAGCAGGAG C AATGGAAGT-3′;Foxp3上游引物序 5′-GCTGGTCGGG AGAAGAGGAAAA -3′,下游引物序列5′-CAGTATCCCACGGAAA TAACC T-3′;IL-6上游引物序 5′-TGTCTTCCTCACCGATTCCT -3′,下游引物序列5′-ACCA CCCGAGCTC TGT CTTACTC-3′;IL-1β上游引物序 5′-ATGGCAGAAGTACCTAAGCTC-3′,下游引物序列5′-TTAGGAAGACACAAATTGCATGGTGAACTCACGT-3′;内参均为GAPDH。最后取PCR 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采用凝胶分析软件对条带进行分析, 后将目的条带与内参照积分吸光度比值来评估和mRNA在组织中相对表达量。

1.7 免疫细胞迁移状况检测

提取各组小鼠脑组织缺血半影区,用10%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石蜡包埋,4 μm 连续切片。切片后脱蜡、抗原修复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封闭后,滴加兔抗鼠抗髓过氧化物酶多克隆抗体(1∶200)4℃冰箱过夜。PBS 水洗后滴加山羊抗兔 IgG 二抗(1∶1 000),DAB 显色,苏木精复染胞核,脱水,透明,封片。每组小鼠缺血半球随机选取6个高倍视野(×400),计数阳性细胞数量,取平均值。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1,25-VitD3对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影响

为了明确基线维生素D升高对小鼠对梗死发展影响,在I/R前5 d连续补充1,25-VitD3。再灌24 h后,1,25-VitD3组小鼠梗死体积显著低于Vehicle组(P<0.05,图1,表1)。Vehicle组小鼠神经功能学评分为3.0±0.5;1,25-VitD3组小鼠为3.1± 0.6,两组小鼠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表1),提示两组小鼠再灌24 h神经功能缺损相似。

Fig.1Typical TTC staining in three groups of mice

GroupCerebral infarction volume(mm3)Neurobehavioral scoreSham 0 0Vehicle35.0±7.3∗∗3.0±0.5∗∗1,25-VitD319.2±3.5∗∗#3.1±0.6∗∗

**P<0.01vssham group;##P<0.01vsvehicle group

2.2 1,25-VitD3对小鼠脑组织T细胞表达影响

以往研究报道,Th1和γδT细胞促进脑卒中后脑损伤,而Th2和T调节细胞通过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发挥保护作用[10]。RT-PCR结果显示,I/R或1,25-VitD3对Th1转录因子Stat4表达和Th2转录因子Stat6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然而,I/R导致Th17/γδ T细胞转录因子Rorc表达增高,而1,25-VitD3降低Rorc表达。此外,I/R可使T调节细胞转录因子Foxp3表达升高,而1,25-VitD3进一步使Foxp3表达升高(表2)。

GroupStat4mRNAStat6mRNARorcmRNAFoxp3mRNASham1.0±0.11.0±0.11.0±0.11.0±0.1Vehicle0.7±0.11.2±0.21.6±0.3∗∗1.7±0.2∗∗1,25-VitD30.8±0.10.9±0.21.2±0.2##2.3±0.2##

**P<0.01vssham group;##P<0.01vsvehicle group

2.3 1,25-VitD3对小鼠脑组织促炎性介质表达影响

由于1,25-VitD3有免疫调节作用,因而本研究检测I/R后脑组织中炎症介质mRNA表达。结果显示,1,25-VitD3组小鼠IL-1β、IL-6和Gp91phox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Vehicle组(P<0.05,表3)。

GroupIL-1β mRNAIL-6 mRNAGp91phox mRNASham1.0±0.10.0±0.00.9±0.1Vehicle24.5±6.8∗∗90.0±20.5∗∗6.0±1.2∗∗1,25-VitD35.6±1.4##30.0±5.8##2.6±0.4##

**P<0.01vssham group;##P<0.01vsvehicle group

2.4 1,25-VitD3对小鼠脑组织浸润中性粒细胞影响

最后检测了维生素D对脑损伤部位免疫细胞迁移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25-VitD3小鼠脑损伤部位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低于Vehicle组(P<0.05,图2)。

Fig.2Quantification of neutrophil in brain tissue after I/R in mice

*P<0.05

3 讨论

炎症是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是I/R损伤潜在治疗靶点[1]。除了在钙代谢中的作用,维生素D也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以改变各种疾病中对损伤的免疫应答[11]。如果维生素D在脑卒中后脑损伤中发挥作用,其可能代表新的治疗方向。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源1,25-VitD3在I/R小鼠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I/R小鼠大脑促炎症介质减少有关。此外,结果还表明,补充1,25-VitD3可改变T细胞表型,减少缺血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均有助于外源1,25-VitD3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再灌24 h后,1,25-VitD3组小鼠梗死体积显著低于Vehicle组。然而,在这个时间点,两组IR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由于观察神经功能评分时间点相对较早。但是脑梗死体积在再灌24 h时已充分形成[12]。因此,评估维生素D通过抑制炎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来减少脑梗死体积,本研究选择再灌24 h。我们的研究结果类似于以往报道结果,1,25-VitD3预处理可降低I/R小鼠脑梗死体积[13],但是该研究未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下一步本研究需在再灌48及72 h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观察两组小鼠的差异。此外,补充1,25-VitD3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也不明确。为此,本研究检测1,25-VitD3可能调节I/R中免疫应答的证据。维生素D可调节T细胞表型。例如,在小鼠多发性硬化模型中,维生素D可下调Th1和Th17细胞发育所必需的信号通路[2]。此外,维生素D可促进Th2和T调节细胞形成,抑制γδT细胞发展[14]。研究已经表明,Th1和γδT细胞可加重脑卒中后脑损伤,抑制上述细胞则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而Th2和T调节细胞被认为可抑制脑卒中后脑损伤[15]。因此我们研究了补充1,25-VitD3发挥神经保护是否与调制T细胞表型有关。结果显示,I/R或1,25-VitD3对Th1和Th2转录因子表达均无影响。然而,1,25-VitD3降低Th17/γδ T细胞转录因子Rorc表达,增加T调节细胞转录因子Foxp3表达。上述结果表明,补充1,25-VitD3促进T调节细胞形成,抑制Th17/γδT调节细胞,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补充1,25-VitD3可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6 mRNA表达。有趣的是,这些细胞因子在Th17和γδT细胞功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6]。此外,我们也观察到Gp91phoxmRNA表达减少,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超氧化物产生及介导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17]。外源性1,25-VitD3可减少损伤部位白细胞聚集[18],因而我们检测了I/R后损伤部位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我们观察到一种趋势,补充1,25-VitD3可减少小鼠中性粒细胞浸润。下一步观察其对其他白细胞浸润的影响。

总之,本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缓解小鼠I/R后脑损伤。因此,补充维生素D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脑卒中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脑损伤脑组织引物
DNA引物合成起始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学PCR技术中“引物”相关问题归类分析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甜菜全基因组SSR引物的筛选与评价
花菜类杂交种纯度鉴定SSR 核心引物筛选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