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中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新型城乡物流构建探究*

2019-11-05李锦晶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城乡物流农产品

□ 李锦晶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三农”问题是我党面临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并在全党的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朱玉宇指出:促进城乡物流业发展是顺应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他进一步强调,要保障城乡物流的畅通,既要结合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实际,从系统层面重视和加强城乡物流科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又要加快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信息化手段在促进城乡物流产业发展中的运用。通过多措并举,有效解决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1 前言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建立健全城乡物流体系对促进农村和城市的协同发展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以工哺农,通过工业与农业的相互融合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十三五”期间,金华除了要全面完成“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扩面提质的总要求外,还要培育3~5个省级农业产业聚集区、10~12个省级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和20个市级特色农业强镇。农业的快速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其核心是实现城市和农村市场的有效衔接,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城乡物流体系。通过设立功能健全、全面高效的城乡物流体系,不但能够将丰富的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提供重要支撑作用,而且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购物需求。

目前,关于农村物流模式有几种比较典型的模式。第一,是在美国、荷兰、法国比较主流的农业合作社模式。农业合作社贯穿农产品生产、仓储、运输、流通加工和销售等各环节;第二,在美国和法国应用相对比较广泛的农商合作体系,通过农产品生产者、产品销售商之间的强强联合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不但能够将市场的需求精准对接农户生产,而且能够为农产品的仓储、运输、流通等方面提供诸多便利条件,形成产供销一体的物流模式(如图1所示)。第三,是盛行于荷兰、日本的以“拍卖”为中心的批发市场。以“拍卖”为中心的批发市场模式主要面向易腐农产品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其本质是将易腐农产品供需双方信息进行汇集,进而通过拍卖方式实现双方的快速、精准对接,有效缩短了中转环节,大大提高了易腐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及流通质量。

图1 产供销一体化物流模式示意图

在我国,农产品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将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引入到我国,并结合我国实际发展需求,研究并形成了大量指导农产品发展的物流模式。比如,上官绪明等在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求、农村现状、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物流模式;查伟华从供应链角度提出了循环经济物流发展模式。基于前人的研究,本研究课题以浙中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为背景,通过分析浙中地区城乡物流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城乡物流创新的对策和意见。

2 浙中地区城乡物流体系建设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浙中地区农村物流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也还存在如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区域性物流配送集散中心不足、信息化水平低、运营成本高、安全监管能力相对薄弱、农村物流体系落后,农产品物流的浪费普遍存在等问题。滞后的农村物流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经济增长的瓶颈。

2.1 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先进的物流技术有待普及

2.1.1 农村物流基础建设落后,种类单一

相比于国外发展及未来实际需求,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相对落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不全面、配套建设相对落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运送成本偏高等原因,导致包括浙江在内的广大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相对落后,尤其在专业技术普及、专业人员配备方面花大气力。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创新理念的发展,政府对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给予了大量政策、资金支持,但是短时间内这样的困局、资金等方面都相对较为缺乏。另外,目前农村物流的建设还处于相对缓慢的阶段。广大农村地区的物流企业由于自身规模限制、资源匮乏、技术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物流相关的产品、服务等形式单一、数量有限。另外,在浙中地区多地,农产品的储存、运输、装卸还依赖单一的体力输出。智能化仓储、运输管理系统和机械化的装卸搬运设备至今尚未普及。

2.1.2 农村物流体系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物流技术保障不足

由于浙中地区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物流设施设备都相对落后,且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还未全面普及,农村物流运作还处于高成本、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对于生鲜农产品(如浦江的葡萄、金东源东白桃、兰溪女埠枇杷等)由于缺乏先进的保鲜技术和冷藏储存技术,直接导致生鲜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大幅增加。对于粮食、磐安中药材、东白春芽等农副产品由于缺乏先进的储藏技术,如机械通风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致使产品霉变腐烂,失去原有的产品价值。

2.2 农村物流发展模式落后

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相对较好的江浙地区,农村物流产业还是以农户为中心的直销型物流模式、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平台型物流模式和传统的“农超对接”物流模式为主。

①以农户为中心的产销模式。该模式中农户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农产品销售、流通的践行者,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在整个物流模式中只有农户和消费者两个主体,是最简单的物流模式,其中涉及的物流功能和设施设备很少。

②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平台型物流模式是浙中地区主要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模式之一。该模式的不足之处是效率低下,尤其在一些保鲜、冷藏类商品流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流通时间过长、农产品毁损严重、物流成本上升等情况。

③“农超对接”物流模式是城乡物流模式中比较新颖的一种,也就是超市和广大的农产品消费者直接对接,该模式能够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质量,既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又可以提高农产品流转的速度。目前,浙中地区部分农村的特色农产品已通过“农超对接”的物流模式开展农产品销售业务。如浦江桃心李、兰溪杨梅等通过与优果C等水果商超合作,是农产品的对接模式得到推广应用。不过,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信息化建设缓慢、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原因,跟不上商超对接的快速发展。

2.3 配送环节多而散,配送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浙中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且配套设施也不齐全,农产品销售、配送等仍旧采用传统方式,没有对配送路线进行科学规划,再加上农村配送点比较分散,往往会导致配送效率低,造成了时间、空间及费用的浪费,不利于物流公司的成本节约及经营效益的提高。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农产品配送体系,合理规划配送路线,不断提高配送效率和质量。

2.4 城乡物流资源整合效力低下

在城乡物流体系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农产品流通、衔接水平严重制约物流运输配送的效率和质量。相比于物流资源匮乏,物流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配送过程的有效衔接更能够体现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在浙中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服务主体多(如乡镇农村客运站、邮政所、供销便利店村邮站、城乡物流企业等)的状况,但普遍存在产业规模小,运行质量不高,运营模式单一的系列问题。截止到目前,浙中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仍以传统市场交易模式,没有充分认识物流信息、物流平台、仓储产业等发展新能途径。

3 构筑新型城乡物流体系的实际性举措

3.1 升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

3.1.1 提高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发展城乡物流的重要基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优化物流产业设施的研制与运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存储、保管设备设施的投入,加强物流技术设施、设备,建立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存储基地,尤其在加大农产品冷库设施建设、完善配送服务体系、持续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活力等多个方面加大投入。通过多措并举、破陈出新,制定出符合农产品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模式,确保农产品顺利流入城市。

3.1.2 建立农村物流发展的技术保障

农产品销售具有信息闭塞、不易存储保管等缺点,这些严重制约了整个农产品运输产业的发展速度及质量,其发展好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成败的关键。农村物流技术重点要解决农产品储存和运输技术。因此,需要重视易腐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于干货(中药材、菌菇干、茶叶)等农产品而言,需要及时、充分地了解市场供求信息,精准、有效的对接需求并达成交易。同时,运输技术在建立、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冷链物流方面,需要根据市场供需的变化及时调整冷藏、冷冻设施的投资力度,进而保证农产品能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进行保管,为争取更多配送时间、向消费者配送更优质产品奠定基础。

3.2 推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物流模式创新

浙中地区农村物流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地做好如下农产品城乡物流模式。

3.2.1 粮食、干货等农产品物流模式

这一类物流模式主要按照农产品加工商的方向及步调,建立健全粮食、干货等农产品物流模式。通过该模式的投入使用,能够大大提升浙中地区粮食、干货等农产品的配送效率及质量,为提升该地区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奠定基础。此外,浙中地区的农村物流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物流信息系统,提高农村物流整体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2.2 生鲜易腐类农产品物流模式

考虑到生鲜易腐类农产品自身的特点,需要建立和完善与城市商贸流通体系充分、有效衔接的模式。在该模式下,生鲜产品加工成为影响物流模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连接生鲜易腐类农产品批发、零售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及时了解、掌握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产需需求,有效发挥物流价值,促进生鲜易腐农产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3.3 优化城乡物流网络,发展城乡物流统一配送体系

在整个物流配送体系中,城乡物流虽然处于末端,但高度依赖组织形式、配送方式,尤其在配送路线合理规划方面,对城乡物流体系提效降费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需要加强城乡物流网络建设,尤其在路线合理规划、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花大气力。同时,需要重视城乡物流有效组织,完善配送模式。此外,鼓励选用含GPS装置的物流配送车辆,能够及时掌握车辆动态信息,实现城乡物流产业的体系化建设与发展。

3.4 打造跨行业农产品物流资源共享平台

在浙中地区物流资源整合及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打破城市、乡村之间的壁垒以及行业壁垒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物流配送体系与交通体系、产品供销体系的互联互通,通过打造多元化共享体系与平台,不断提升该地区的物流配送效率与质量。

3.4.1 基于供销社系统来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

农村供销社建设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并且在各乡村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重视并加强农村供销社在促进乡村物流体系建立方面的主导作用,实现城乡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了能够顺利实现城乡物流资源和农村供销社的有效衔接,需要对现有的农村供销社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升级,建立、完善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消费终端的服务系统,精简运输配送环节、不断降低运输配送成本。

3.4.2 基于邮政系统来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

长久以来,邮政系统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留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度的信任感。因此,重视邮政系统在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中的主导作用,打造区域级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农产品直通城镇消费者的绿色通道。同时,邮政系统具有完善的物流网络资源以及数量众多的用户资源,这为实现多种资源的优势互补,建立健全现代化物流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4 结语

眼下浙中地区正依托“互联网+物流”、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物流技术,推进完善城乡区域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物流体系的建设,将在浙中地区形成“以城市为中心,以乡镇村为节点,以场站、县域云仓为运作载体,以公路为纽带”的新型城乡物流服务体系,有效降低农村物流的运作成本,提升城乡物流运行效率,扎实推进浙中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物流农产品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