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链物流转型升级及行业新动能研究*
——以沈阳市冷链物流为例

2019-11-05王洪艳张艺丹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冷链动能升级

□ 王洪艳,张艺丹,余 俊,唐 琦

(沈阳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1 引言

物流业是贯穿制造业和零售业、衔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涉及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推动物流转型升级对促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培育发展行业经济新动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这一物流业的“新秀”经历了从无到有甚至到“繁荣”发展的过程,国家层面更是接连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和支持其发展: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1]指导部署了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意见,2018年商务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对冷链运输温度监控、全程冷链的发展指导意见。多部委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从不同层面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指导和部署,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我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促进行业新旧动能的转换成为时代的主题[2]。国内关于冷链物流及其转型的研究也逐渐推进。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部分冷链相关产品的需求在进口数据、居民消费、水果投资方面出现升级趋势,旧动能下冷链产品供给与流通需求存在矛盾,需要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个方面阐述培育冷链物流新动能的策略[3]。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环境和冷链物流产业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冷链物流业态创新是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冷链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4]。

综合已有研究经验和国家对新动能概念的提出[5],对于冷链物流新动能的概念本文将其理解为:冷链物流新动能是指能够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新动力,是通过冷链物流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有效供给对接由于消费升级而产生的新需求,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四新”为核心影响冷链物流发展、实现降本增效、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行业驱动力[1]。

综合冷链物流的发展态势,本文对冷链物流新动能进行了如下的分类:

图1 冷链物流新动能分类图

2 冷链物流需求升级

针对国内冷链物流现有的市场情况,本文以冷链需求作为切入点,以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沈阳市消费者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了相关需求情况的调查,并进行了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听说过冷链物流,并认为冷链物流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愿意利用冷链物流的相关服务去购买产品,尤其是生鲜、乳制品和肉蛋禽等三大类食品,但是对于冷链物流有详细了解的人却极少。调查结果还显示,消费者认为冷链相关产品的安全卫生度、新鲜度和营养价值是较为重要的产品特性;消费者的购买渠道也不在局限于菜市场,且更多地向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和专营超市扩展,甚至网络平台购买这一新的购买渠道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为对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有定性的掌握和了解,本文利用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对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并以沈阳市数据代入做具体运算。

模型的计算[6]

以沈阳2012-2018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沈阳未来几年内的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得到预测方程为:

x(1)(k+1)=117.953e0.1736k-98.7033

(1)

根据方程得到如表1所示数据:

表1 GM(1,1)模型结果及其检验表

对表1运用残差的标准化离差建立考核指标,得到残差的标准化离差为表2。

表2 残差的标准化离差表

根据实际情况对其状态进行划分得到繁荣(E1)、一般繁荣(E2)、萧条(E3)三种状态,分别为:

E1=[0,1.2389]E2=[-0.344,-0.1093]E3=[-0.5949,-0.5392]

数据显示,统计的7年中,“繁荣”状态出现了1次,“一般繁荣”状态一共出现了4次,而“萧条”状态出现了2次,由出现的次数,进一步得出状态转移矩阵P:

2018年的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状态为E2,以2018的状态为基础预测2019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状态,进而预测2020至2022年未来三年的市场状态,得到如表3所示的数据。在原有灰色预测的基础上,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预测数据,特将灰色预测的数据与马尔可夫模型结合,得到精度更高的预测值,相应的预测值见表3。

表3 2018-2022年的预测结果

图2 预测值与实际值折线图

数据结果显示,未来四年沈阳市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19年,沈阳市的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63.35亿元,且到2022年沈阳市的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突破106个亿元,未来这一数据也将不断被刷新。从计算结果中还可以看出,沈阳市的冷链物流市场现状一直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其中,2019年沈阳市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预计会呈现出较繁荣的状态,而2020~2022年市场状况也将呈现出较好的“一般繁荣”状态。未来沈阳市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以上所有的调查结果和模型计算结果都展示出一个共同的市场趋向:消费者对冷链相关产品的需求从传统“生活必须”的基本需求转型升级到对产品特性和服务到位的新需求,消费者对冷链相关产品的购买途径由传统的单一购买途径转型升级到多样化、网络化购买的新途径,消费者对冷链需求的规模由较小的基础规模转型升级为较大规模的新增长阶段。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消费需求的转变就意味着市场趋势的转变,也就意味着行业供给的转变。消费者需求升级推动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向前发展,冷链物流行业的向前发展必然需要推动其前进的冷链物流新动能。

3 新动能指数构建

3.1 冷链物流新动能指数构建

为了评价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冷链物流新动能发展情况,本文构建了冷链物流新动能指数,该新动能指数的构建是基于本文提出的冷链物流新动能的定义,并根据此概念将冷链物流新动能指数进一步细分为基础设施设备指数、经济指数、需求指数、企业指数等四个一级指标和其下14个二级指标[7]。其中,基础设施设备指数主要是指反映和影响冷链物流发展的道路、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方面的因素,经济指数主要从相关产业的投资、产值和居民价格指数来反映新动能发展的经济因素,需求指数是指选取可以反映居民对冷链产品需求量的指标来直观表现出居民的需求升级情况,而企业指数是采用本文提出的冷链物流新动能的分类来反映企业新动能指数。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冷链物流新动能指数如表4所示:

表4 冷链物流新动能指数表

注:基础设施设备指数、经济指数和需求指数的二级指标选自统计年鉴。

对于模型的数据处理,均应用报告年的数据进行计算,一级指标的数据由二级指标数据加权得到,具体计算方式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2)

(3)

其中,CLNEI为冷链物流新动能指数,Fj为第j个一级指标,wj为Fj的权重,Zi为第i个二级指标,wj为Zi的权重,n为Fj下属的二级指标的总个数。

对于基础设施设备指数、经济指数和需求指数三个一级指标的计算,是通过标准化处理公式完成:

(4)

其中,xi为第i个二级指标报告期数据,x0为基期数据。

对于企业指数的计算,是通过市场调研得到基础数据,对基础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

3.2 应用具体数据的实例说明

结合模型的整体构架,本文应用沈阳市的数据进行运算,由于沈阳统计局暂未统计完成2018年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本文应用灰色预测模型以2013~2017年的《沈阳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原始数据进行预测得到2018年相关数据,最终得出结果如下:

基础设施设备指数值为104.78%,其中冷库面积的贡献率为29.12%,冷藏车数量的贡献率28.46%,贡献率较高;

经济指数值为100.06%,蔬菜、畜肉类、水产品蛋类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贡献率为36.53%,贡献率较高;

需求指数值为102.47%,蔬菜、肉禽蛋类、水产品类、奶制品等人均支出的贡献率为51.66%,贡献率相对较高。

在对沈阳市冷链物流相关企业完成实际调研得到基础数据后,本文做出以下计算:

3.2.1 构建递阶结构模型[8-9]

3.2.2 进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权重

表5 A层一致性检验表

注:出于篇幅考虑,本文只列示了A层的一致性检验表,且模型内的权重已经过相关专家审核。

3.2.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基于冷链物流相关企业从业人员调查问卷的量表数据,得出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6 模糊综合评价矩阵(新模式)

注:受篇幅所限,本文仅列示新模式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5)

其中a1j为第j个指标所占权重(由层次分析法所得),rij为第i个指标的第j项得分(由模糊矩阵所得)。

采用公式(5)对包括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层次的得分如下

B1层的得分情况为[0.0731 0.1917 0.2289 0.4028 0.1035]

B2层的得分情况为[0.0577 0.2013 0.3051 0.3553 0.0806]

B3层的得分情况为[0.0604 0.2500 0.2765 0.2962 0.1170]

B4层的得分情况为[0.1986 0.3555 0.2407 0.1872 0.0180]

由最高分数所对应的评语(好为5分,较好为4分,一般为3分,较差为2分,差为1分)代表其最终得分,各层最终得分分别为2分、2分、2分和4分。并按其权重得到企业指数2.634。

对基础设施设备指数、经济指数、需求指数、企业指数进行线性加权,最终得到冷链物流新动能指数142.677%。

4 行业发展建议

4.1 冷链行业发展开启新征程

4.1.1 消费需求升级,改善经营理念

重视消费者对冷链相关产品需求的转型和升级,提高消费者的冷链意识,促进冷链物流消费规模的迅速增长,推动冷链物流进入全民冷链新阶段。开发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冷链相关产品消费平台,关注顾客满意度,完善和改良冷链物流经营理念。

4.1.2 注重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企业在经营冷链物流产业时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企业指数中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评分低,“病源”之一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乃至行业的人才储备和专业人才培养是企业和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也是创造新动能的根本。所以,企业和行业都应加大对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的投入,扩大培养并引进高端专业人才,重视人才发展,建立稳定健全的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和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4.1.3 技术装备升级

在冷链物流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状态。但与国外冷链物流相比较,我国冷链网络信息建设和系统建设均不完善,企业冷链运输设备规模不足,产品预冷处理不到位,运输环节和装卸搬运环节产生大量产品消耗,造成以上差距的源头之一就在于冷链行业技术装备的相对落后,这一点冷链物流新动能指数中的企业指数评分即可印证。所以,冷链物流行业需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装备技术水平,加快对冷链物流各环节设备的更新,紧跟行业发展节奏,提高技术先进性和设备智能性,合理规划运输路径和装卸配载,健全冷链物流运输服务体系。

4.1.4 培育壮大行业新动能

冷链物流新动能是促进冷链物流向前发展的新行业驱动力,紧跟国家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号召,培育壮大冷链物流行业新动能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冷链物流的科学化、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企业冷链物流新动能发展,构建开放的共享创新网络,加快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新冷链物流运作模式,迎合冷链物流业态新思路,从冷链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四方面共同推进行业发展,从多方面促进冷链物流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才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良策。

4.2 行业环境转变需政府助力

4.2.1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物流企业尤其是冷链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设备的支持却有限,依据本文对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的相关预测,未来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不断增大,我国政府需因事制宜加大基础设施设规划和投资,尤其是对冷链物流港和多式联运的政府性规划,支持冷链物流园区和冷链物流供应链的规划和建设,大力推动节能高效的行业基础设备的应用。

4.2.2 经济发展,互利共赢

消费者需求的满足需要行业新动能的支持,也需要政府经济方面的推动。尤其对于像东北工业基地一类的工业地区来说,政府需要推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不断加快供给侧改革步伐和地区经济新动能发展,给冷链物流等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让经济的增长带动冷链物流的发展,让冷链物流的发展反哺经济的增长,达成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4.2.3 政策服务

国家政府出台的大政方针能够引领行业的向前发展,在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促进产业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应加大对冷链物流等朝阳行业的支持力度,完善促进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出完善的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快全民冷链意识升级,消除政策壁垒,采取积极的政策鼓励措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等,加快制定规范的冷链市场标准和支持性的产业政策,如冷链物流财税金融支持政策等,扶持冷链物流行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猜你喜欢

冷链动能升级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