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思考

2019-11-04元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7期
关键词:博物馆

元芳

摘 要:国内不少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存在着“以物为主”和内容形式单一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发挥。博物馆文物展览的目的是通过不断的沟通,进一步探索文物的历史内涵。此外,文物的历史信息的内涵和诠释也需要被重视,文物蕴藏着一个国家文明的历史轨迹,是人类最宝贵的文化传承之一。在展览文物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地顾全文物内容的易传播性和专业性,多样化、多层次的展示才能更好地满足前来观赏的观众的需求。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陈列;历史内涵

博物馆陈列主要是依托博物馆的场景设计将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传达给观众。所以,文物展览不仅是向普罗大众展示文物本身的外在价值,更重要的是实现“透物见史、以物见人”的展示效果,使传统文化熠熠生辉。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博物馆文物陈列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改良措施上给予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1 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意义及出发点

我国博物馆展览的历史文物不仅是珍贵的艺术品,还记载着五千年的文化变迁,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一种体现。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表示:不同的文明不能仅仅满足于它们生产的美丽物品,也应该欣赏文明本身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对于过去人们生活的艺术表达,我们应该把包含在其中的精神带到当前。指出了新时期文物展的方向。参观文物展览,欣赏对比不同时期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同时,也能一窥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文物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学习的。

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博物馆在进行文物陈列设计之初就应该明白文物陈列首先就是要能够符合文物本身的特征,要关注文物具有的历史和文化属性。其次,博物馆需要满足普罗大众的需求。现代博物馆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一定的需求,而公众则希望通过参观文化遗址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与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博物馆只有满足公众的参观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是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作为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机构,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博物馆的长远发展有利无弊,如果馆内展出的文物无法让公众有效地获得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那么博物馆就很难实现社会教育功能[1]。

2 现代博物馆文物展览存在的问题

首先,文物的展示存在无序化。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而不是杂货店或古董店。在展品的展示过程中如果只是将文物简单摆放,忽视文物与文物之间的潜在联系,则会很容易导致观看者混淆。

其次,显示格式单调。大量基于文本的展览展示对于观众来说倍感无趣。

再次,文物的描述过于难懂,或是过于简单和平凡,对于一些观众不了解的文化内涵,更应该以展览的方式表现出来。

最后,设计片面。在进行展品的展示设计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具备相关的基本功能就可以进行展出了,除了满足基础防护需求外,还应考虑美观和视觉吸引力,合理增加文物的视觉感染力。

3 合理展示文物相关路径

3.1 增加背景知識的展览过程

通过文物展示的方式,让前来博物馆的参观者清楚了解展品的价值。文物陈列的专业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盲目追求展品的外在价值,忽略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那么即使再珍贵的文物也将失去其历史价值,文物陈列将成为一种简单的艺术,甚至是对艺术的“缺乏理解”。因此,除了在展览的背景布局中引入文物外,还应展示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文物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3.2 增加观众的参与性,从实践中了解历史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早已不再只限于温饱。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进入博物馆除了想获取一定的知识、了解历史,还有着休闲、旅游、学习和缓解工作压力等目的。如果博物馆在时代的浪潮中无法跟紧脚步,持续改革创新,很难吸引人们的关注。

因此,如何突破过去严峻而沉重的历史氛围,使普罗大众更能够以轻松愉快的态度完成参观,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实践,不仅可以展示文物,还可以建立一个古老的纺织场景示范区,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古代纺织艺术和文化。此外,香港历史博物馆还创建了一个创意公园,让观众可以深入体验并收获不同类型的参与体验。动态展示采用现场演示向观众传达历史和文化信息,让观众在实际操作中直接体验古人的生活状态。直观而生动的过程可以增强观众的兴趣,并再次吸引观众进入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社会功能[2]。

3.3 完善展览研究,向观众提出专业研究成果

博物馆的文物是呈现给全社会的,这就造成了它的受众极具广泛性。这就需要博物馆在设计文物展览时充分考虑到既要有易于理解的普及性陈列,以满足各级观众的需求,同时也要有专业性的文物陈列,保证能够将考古和历史研究的成果通过博物馆这一媒介向观众传播。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大多数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大多数人对于学术成就的认知都过于局限,认为其专业性的性质只适用于该学科的内部研究,这其实并不准确。例如,考古类型学的文物选择上,其中大多有据可考,文物本身所具有的时间轴使其在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之外,还可以让人们了解不同阶段历史的发展进程,满足观赏的特性。

我们可以通过展览充分展示类型学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根据研究成果直接选择展品,并根据演化过程进行排列。这些展览不仅可以使观众通过文物的演变直观地了解文明的进步,还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满足更高层次观众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其研究价值[3]。

4 使用辅助显示装置

由于展览中的文物与原始环境是分开的,所以观众很难理解陈列柜中摆放的物品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这就需要通过设计视频演示、场景复原、复制品近距离展示等方式,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文物。

辅助显示装置的应用可以帮助恢复文物实际存在的时代背景,让文物的历史价值更易于观众理解。以“南岳王墓出土文物”中的“农业与农民”为例,博物馆将其设计成一种前后层次的沿海渔村背景。也就是说,将遗迹中出土的一系列农业工具、草花杆、渔具、水产品和船形升降缸等文物分别摆放在场景的前方为观众进行展示,后面则将出海捕鱼的村民、急于播种的农民还有忙于捕雀的孩子们的生活场景模拟出来,背景内容与文物的相互配合,足以使展区更加生动立体,这样对于观众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是极为便利的。

5 结语

文物作为承载着过往文化历史的珍贵物品,是一代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文物陈列通过多种展示途径让文物说话,使展览兼具美化怡情的观赏性与浅显易懂的文化性。博物馆在文物展览过程中,有必要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在满足观众理解和学习历史文化知识需要的同时,也需要尊重文物自身的内涵价值,保证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展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使观众们不仅获得新知识和启发,得到新理解与感悟,更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自信和共鸣。

参考文献

[1]尹婷.对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3):160-161.

[2]谢娟.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的思考[J].卷宗,2017(20):23-24.

[3]王维东.浅谈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237-238.

[4]齐向波.浅谈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如何更好地发挥宣教作用[J].科技风,2018(5):201-201.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