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实践

2019-11-04关敦琪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组活动探究

【摘要】本文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认为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精心设计教学、加强对每个学习小组的监督与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以小学数学六年级《有趣的平衡》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把握小组学习时机的途径。

【关键词】小组活动 探究 有效 单元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A-0138-02

有研究指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五种意识和能力: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责任感、自主发展、创新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活动要做到实用、有效、不流于形式绝非易事。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笔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在知识梳理,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等主体因素,课堂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现状还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导致学生主体“缺位”,而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之后,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性理解,小学数学课堂还常出现教师放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学生处于“完全自由”状态等现象,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忽略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倾向。

而在我们所提倡的小组合作上,也出现不少实际问题:没有合作心理倾向的小组成员,导致小组合作无法有效地互动交流;有的合作小组,则变成爱表现自己的学优生的舞台;有的合作探究小组,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展开讨论,次序混乱,没有中心;还有的学习合作小组,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二、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必须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工:组长负责管理、组织工作,记录员的任务是记录合作过程、写学习报告,资料员安排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这是有效教育已经形成的模式,关键是要求教师在分组时务必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二)合作探究小组的教学设计

備课时教师要充分熟悉和研究教材,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要有一定难度和开放性,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教师要设计好每个环节大约的时间,什么内容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等。微格教学的时间控制模式值得借鉴,用精炼的办法、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摒弃效率低的讨论内容。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课堂实施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进行合作学习的知识储备、能力、意识等都有限,合作学习要取得预期效果不容易,这就需要一个教师逐步培养、学生逐步适应的过程,因而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也应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整节课都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其实并不多;我们在小组合作活动实践中,需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要关注潜力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尽量让他们多一点发言、表现的机会。

(四)合作学习小组的课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组织者非常有必要进行课后的跟踪调查、收集和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以及学生谈话等方式来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经验和不足的地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小组再进行具体的指导,促进每个合作小组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抛出问题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时机的把握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就应当纳入思考范围。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在知识的强化训练阶段进行小组合作,这种是最易于操作的办法。但是合作的自主性、解决问题的主动思考在这种设计中容易被忽视;其实,小组合作最容易体现其价值的时机,是在接触新问题,感知、探索新知识的阶段。然而,由于这个环节学生思维容易发散,很多教师是不敢轻易在课堂前期就直接开展小组合作的;在这时,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将学生思维活动集中在所探索的问题上。比如小学数学六年级《有趣的平衡》这节课,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这些环节。

(一)引入小组合作的素材。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根一米长的棍子,同时提出要求:尽量找笔直的、粗细均匀的,在棍子上画上刻度;找两个一样的塑料袋以及一盒棋子。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按照课本的图示进行等量棋子保持平衡实验——这是个人操作阶段,力求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感知新的问题。如果能够保持平衡,想一想,可能平衡是受哪几个因素影响?是棍子、刻度,还是棋子的数量?

(二)小组合作探究。接下来进行改变棋子数量情况下保持平衡的实验,要求进行4人小组合作。这个时候引入了比例的推算,需要多次改变进行测量、猜想并验证规律,不仅需要组织者、若干操作者,还需要记录者,多角色分工的需求说明这个阶段需要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才能够做到有效、有条不紊;分工的需求,正是判断某个小组合作活动是否有必要、时机是否准确的要点。

(三)独立思考再合作。如果仅停留在分工操作的需求上,合作探究也就只剩下了合作。例如上述案例,从实践归纳到理论,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个保持平衡是与比例有联系的;仅仅意识到还不够,要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来解释。此时教师再抛出下一个问题:“意识到这样的关系,你们能随便判断出两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吗?请同桌两人小组合作练习一下。”学生活动之后讨论,再抽几名学生进行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最后一个数是多少的,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并使其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笔者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对“导”和“演”进行分离、分工,把充足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更多地进行交流,共同进步、加深认识。

四、展示与分享成果

有的时候,我们的课堂小组合作活动预设的结果出来了,教师就认为活动可以结束了。其实,这样会挫伤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不了他们的竞争感、好胜心,导致缺失了合作探究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分享成果。

以计算教学为例,小组发言人展示了合作探究的成果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该小组的方法提出疑问或进行补充、集体评价,促进学生达成互相理解,比如用“谁听懂他的意思了,你能解释一下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针对方法类似的情形,我们可以用“哪位同学还有与这位同学的方法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认识到它们的异同,在比较中加深理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果共享,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对于结果都是一样正确的不同的方法,教师可用“这样的方法简便吗?”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将不合理的、不简便的方法写在黑板旁边不显眼的地方,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通过不断比较,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也使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实际的教学任务为出发点,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的实施方式和时机,使合作探究活动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的目的。

作者简介:关敦琪(1985— ),女,广西玉林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小组活动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班环境下的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课例分析
职业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课堂小组活动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