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视域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2019-11-04陶涛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空间文化

陶涛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充分满足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对于精神文化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文化主要代表的地域文化开始被业内人士所广泛关注。在公共空间设计的进程中,地域文化需要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并且最终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性景观。为此,文章系统阐述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原则,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缺失现状,提出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地域文化;公共空间设计;城市形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所在。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兴则国运兴。缺少高度的文化自信,就不能实现文化兴盛,民族也就不会复兴。文化自信是对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价值体系的尊崇与认同,对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前,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可是城市公共空间地域文化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理论缺失使得发展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使得城市公共空间地域文化特征慢慢减弱直至消失。地域文化的建构要充分考虑公共空间中的不同人文历史、环境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等综合性因素,注重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角度充分探究地域文化本身的内涵,跳出简单复制地域文化的模式,降低形式叠加,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文化创新,充分体现出公共空间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属性,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一、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域文化概述

(一)地域文化内涵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受到地域人文因素、条件特征、传统民俗以及生活习惯等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文明表现,并且在该区域内积淀与传承下来的文化特征。从总体上看,地域文化包括历史、自然与人文要素类文化,这三种类型的地域文化彼此影响与关联,共同决定地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其中自然要素类文化是地质条件、地区地形、山水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的汇总,是对城市文化发展有影响的文化。历史要素类文化指的是包含城市历史遗留、发展进程、重要人物以及重大事迹在内的,通过长时间发展、传承和变迁,最终产生的文化。人文要素类文化涉及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相关内容,侧重于精神与思想文化。

(二)城市公共空间中地域文化的应用原则

1.自然至上

充分维护城市建设以及自然生态间的平衡,有利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不能够凌驾于生态自然之上或与自然对立,要充分尊重自然本底,保留或者是最小化地对自然进行改造,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山水地貌以及地形地势的合理应用和对本土物种的有效保护,使地域文化能够融入公共空间,和自然生態保持互惠互利,推进城市发展进程。

2.功能主导

地域文化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有效融合的进程中,需要将其放入更大区域空间的语境内,使文化、设计能够和城市环境保持内在持续性联系。所以,应用的文化主题并不局限于和作为载体的公共空间相融合,还需要和更广范围内的区域功能进行融合,充分考虑在地域文化应用的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格局以及内在场所的精神。

3.经济可行性

人文素养主要由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共同组成。他们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将公园绿地以及广场空间作为载体,或者是提取相关符号以及特征以后将其融入建筑物细部和场景小品当中,使公众能够在行走的时候感受到区域文化特征。

二、城市公共空间中地域文化的缺失现状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在此背景下,以步行街为主要代表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大量涌现,传统城市公共空间类型快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需要有相对应的文化形象设定,地域文化在城市时间以及空间上要相互呼应,共同构建整体文化形象的组成内容。所以,城市公共空间地域文化的构建无法离开整体文化形象,从体现地域文化、联系城市空间等层面传播城市文化形象。

第一,城市公共空间中地域文化的设定不够具体。商业步行街、城市广场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等内容都承载着市民的日常活动,但是这些空间不注重营造文化形象,使得地域文化的构建局限于表层。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城市公共空间在规划以及设计过程中就要融入地域文化因素,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空间类型选择相对应的文化形象。地域文化的构建也不能总是抄袭,对公共空间文化形象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充分发挥本土文化特征才是必由之路。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文化形象的体验需要是全面而又系统的,在具体设计方面,一套相对完备的城市空间形象设计模式尤为重要,其对于凸显城市文化形象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二,城市公共空间缺少特色地域文化符号。文化是各种社会符号的总和。因为人群使用文化符号的差异性,产生了文化的多元化与差异。所以,城市文化符号的汇总与使用是构建城市公共空间文化的重要武器,要充分体现出区域城市文化与风土人情,产生具备本土特征的文化符号。这就需要对地域文化有充分的理解,极大地完善城市公共空间当中特定文化符号的使用策略。

第三,多专业配合机制不健全。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一个复杂化的系统,具有视觉、空间以及机能等方面的需求,可是在实际设计和规划进程中,通常由视觉传达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经常会存在不同专业彼此制衡,缺少综合化考量的实际问题,对地域文化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在规划设计层面需要各个专业的紧密合作,在规划以及设计的整个流程中融入地域文化因子,从城市公共空间属性出发,打破单一专业的束缚,对公共艺术、导视系统以及地域文化等不同层面进行深入探讨。

三、地域文化视域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一)传承和重构

传承历史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内容,在倡导地域文化保护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打散以及重构地域文化中的相关元素,重构设计方法包含对地域文化元素在色彩以及造型两个层面的重构组合设计,造型上的重构则是将其和空间属性相联系,功能构成则是要将色彩元素和地域文化标志进行充分融合,产生标志性的地域文化色彩系统。

重构是一种对历史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的创新手段,在空间与时间上持续彰显,重构已然成为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创新手段与方法,设计师可以很好地把地域文化特征和风俗、地理等内容结合起来,并进行重新组合设计。重新组合地域文化元素,能够产生标志性以及容易识别的材质、色彩等相关元素,从而在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实现对地域文化相关信息的传播与传递,使地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能够相互联系,形成地域文化标志。重构以及传承的设计方法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灵活应用,主要目标是更好地传递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及传承地域文化。

(二)提取象征性内容

我国很早就开始进行象征性设计工作,象征性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古人智慧的结晶,最典型的象征就是我国的五行观与五色说。应用象征性表现手法以及设计方法,需要设计师对地域文化有足够的认知,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从造型以及色彩上实现人们的情感、视觉共鸣。象征性表现方法有别于普通设计方法,象征性文化具备了现代地域发展特色以及历史文化内涵。地域文化通常是色彩、造型、图案等具备象征性特征相关内容的集中体现,基于地域性文化本身无法提取设计元素,这需要设计师能够对人文历史情怀以及地域文化地理特征进行有效定位,选取具备象征性的色彩元素以及造型融入公共空间设计,在公共空间当中从心理以及视觉上使人们获得情感共鸣。

(三)民俗和历史的结合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风俗与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进程中风俗以及精神的传递与传承,民族历史文化逐渐演变为标志性地域文化,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已然成为其发展的象征,将这些地域文化与公共空间设计进行有效融合能够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有着重要的价值,公共空间设计需要将地域民族文化以及风俗进行融合,并且要不断地加工、设计,使其具备明显的历史特色以及民族文化,使人们能够在公共空间学习、休闲娱乐的时候更加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充分激发公共空间设计的深层次价值,在融合的进程中充分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并且将地域文化发展作为基础,充分挖掘公共空间设计的深层次内涵。

参考文献:

[1]吴雅婷,肖斌,杨艳.基于“点”“线”体系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中國农学通报,2009(19).

[2]王岱霞,孙奇,姚迪.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建筑与文化,2018(3).

[3]杨震宇.老工业区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更新设计:以哈尔滨哈西地区中兴休闲廊道为例[J].装饰,2014(5).

[4]赵毅.试论城市公共空间民族特色的建构:以银川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5]徐聪颖.地域传统文化对城市公共空间陈设设计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3).

[6]周宇涵.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元素运用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2).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空间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创享空间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QQ空间那点事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