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提高职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9-11-04廖刚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计算机课程

廖刚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一方面要坚持传统教学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应当探索出一条适应学生专业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故而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变得至关重要。计算机又是一门变化和更新超常的学科,老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为此,笔者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为平台,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故而安排合理的、有趣的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是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前提。

1.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就教学顺序设计而言,笔者刻意把计算机的硬件组装知识点前置。先教会学生如何识别计算机的各个组件,再教学生如何将主机拆卸下来,随后教会学生将各个组件安装成一台完整的计算机,最后讲授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设置、使用以及计算机系统及外部设备的维护。这样做的目的是先加强感性认识,然后转化为理性认识,让学生逐步认识计算机,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完成教学目标也变得水到渠成。

2.实事求是,拾级而上

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老师要按照学生易于掌握的顺序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实践,达到由不知到知的过程。中职教学内容的设置,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可适当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实践中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和探索未知的知识,了解和体会获得“新知”的过程,同样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精讲多练”紧扣课堂实效为导向,以实践彰显主体

1.以“精讲”直击课程内核,将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学内容要围绕课程主题精心选择,进行取舍增删,突出“技术应用性”,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交流,此做法不必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强调将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动手操作。教学中忌面面俱到,详细讲解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多给学生思考问题及实践的时间。

2.以“精讲”关注学生,将主观客观因素和谐统一

注重课堂反馈,注重学生差异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条件。老师依据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授课行为,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较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积极发挥学生动手实践的主动性,将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如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听开机声音判断故障”这一知识点,当教师明确教学计算机启动自检流程以及各种BIOS自检报警声及含义内容后,至于如何去判断主机故障的技巧性问题,就须要让学生自己体会,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真正形成认知过程的正迁移。

3.以“精讲”落实任务,以多练反哺教学,将过程与方法统一

计算机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鲜明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做法。比如上机操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一方面要严格保证上机实习课与理论课有合适的比例,另一方面则要高效利用每一节实践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前对上机实训做出明确安排,明确每次实训的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课后要求学生写出上机实验报告。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上机学习的盲目性,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训练,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时效性。同样如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时,教师要始终贯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淡化理论讲解,只要讲授教材中安装硬件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如何组装计算机,如何将配件组装成一台计算机,强化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计算机各组件,自己去接触、去感知,最后提出问题(给学生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必须由浅入深,不必系统地讲授,只需点明知识范围的重点即可),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体会成功,在成功中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处于中心位置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掌握所学知识,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协作手段,培养合作精神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俩彼此交换苹果,那么我和你仍然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俩彼此交换思想,你和我各有两种思想。”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苹果。可见协作对人大有裨益。

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装机技能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齐心协力一起完成,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学间互相帮助来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才能又好又快地掌握知识。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先不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小组,培育团队的默契。实践证明,小组竞赛的方式,有利于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

四、注重课堂反馈,鼓励探索创新

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及时的反馈能使老师正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活动,讲解时就更能抓住重点,有效地克服难点,更好地贯彻执行各项教学原则;不及时的反馈,可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模糊的认识,甚至产生知识的负迁移,学生也就不能够及时地根据教师输出的信息正确地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影响了学生正确地清晰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

抓住学生及时的课堂反馈,就是抓住了最好的教学时机。教学中要做到信息反馈的及时性,适时鼓励学生突破障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活动是知识技能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巡视检查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从学生的操作过程及完成试题的步骤和结果中做好每次课堂任务的信息反馈。当发现学生“反馈”的效果不佳时,教师应循循善诱,多铺设“暗示性”问题用以过渡,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反馈的共同性问题,教师则要深入地分析讲解,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以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搭建学科平台,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的学习主要在学校的课堂,而学校教学环境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适当地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搭建学科成长平台,鼓励对硬件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到电脑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中互相学习、交流,通过校内外的各种义务维修电脑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平时学到的知识能得到实践应用,进而更好地增强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又能运用自如,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加强上機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以致用,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计算机课程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