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听雨又何妨

2019-11-01葛怡辰

牡丹 2019年26期
关键词:蒋捷冷雨雨声

葛怡辰

寻觅着,就到了雨中,淋淋漓漓之中,我竟完全失去了自己。

独倚在窗边,听,这雨声为何如此昏沉?这些日子里,消消遣遣度过的再也找不回来了。雨意如此缠绵、风流放荡的少年时代,竟这样匆匆流逝。来不及害怕,来不及抵抗,悠悠步入了中年,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被含蓄地包裹在雨中,一生疾馳而过,萧索、悲凉涌上了心头,就安静地接受这时代带给我的飘零吧!

蒋捷,起初我是不太了解他的。只是因为某个瞬间,心忽然有所一动。这字里行间的孤独、落寞以及这个动荡的社会百般折磨他,他是目睹了南宋灭亡的诗人,是元军铁骑统治下的遗民。

可就是这一瞬,让我想去了解他人生的道路。

少 年

我最懂他的少年,他出身于名门望族,过着一般人无法享受的生活。虽说现代教育的压迫是比较不堪的,但对于成年之后要经历的苦痛来说,这还是无可比拟的,不羁的我们总是身处迷茫之中,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去看看雨,听听雨吧,答案就在其中。雨就是灵魂的祭奠,从天上来,每一滴、每一点都是生命。从孩童的稚嫩渐渐蜕变为一个懵懂的少年,痴痴地看这花样人间,我发现,无形化为了有形,紧接着,雨就簇拥了上来。

听!像是打碎了的玻璃撞击在瓷砖上的声音,饱满的热情迸发出来,我受不了这禁锢,我想要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想法会不会很庸俗,尽情陶醉于这梦境之中吧!其实,听雨声只是找到一种慰藉,或许,少年的热情只是假象,但又何妨呢?

现在,我们可能没有选择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但这又何妨,这就是我们少年。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感到后悔,殊不知,这场雨已下了多久。任凭外界虚无缥缈的言论抨击我的选择,换成别人,你会选择什么?放弃,还是抓紧,或是迷茫?机会,只有自己主导。正是这场雨给了我答案。那就是追随初心。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这是无尽的欢颜啊!

还记得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里描写的那一场风花雪月,那一场疯狂的爱恋。维特的放荡与懵懂唤醒了我内心的一点点躁动,让人不得不萌发急切追求自由的想法。

听雨,有时听的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可以说是所谓的唯心,但又不是一个具体的神灵,而是精神上的一种追求,尤其是在少年时期,未知、迷茫、黑暗的世界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但我们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该不该听从一切长辈的建议,我认为不。要不,怎么还能叫少年呢?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前提下,不忘初心。当然,都是在一个很低的层面讲的,在另外一个所谓很大的宇宙里,情况可能就截然不同,天地之大,无奇不有,何况只是一个流浪的少年呢?听雨的精神,似乎是一种放荡不羁,又似乎是没有安安分分好好对待自己,闭上眼,一位少年所了解的,在他心中,也只有这场雨罢了。有时,一句伤人的话足以让一个少年丧失信心,但有时,这雨里饱满的情怀也可以激起斗志,享乐归享乐,但不要过度,顺从自己的内心所想,顺其自然地过好生活。

雨还在下着,昏暗的灯光下,看不清任何人的脸,只有静静聆听。听!这次温柔了许多,犹如从大明湖畔款款走来的女子,正端坐在镜前梳着髻鬟一样,琵琶与长笛悠扬的声音萦绕在耳旁,又好似有人在哭泣,半透的窗外零星几点的灯光让人怕得喘不过气。

这雨,给了我答案——初心。

最初的心愿,就是想看看这一切到底是什么样子。

雨,是自然、万物赋予我们的礼物,亲近雨,亲近自然,亲近初心,才能懂得怎样生存,这雨里有别的意蕴——精神。从我们的心,从每一位少年的情怀来讲,这是一个生灵。这雨能够洗尽人们的污浊和肮脏,挖掘出被埋藏了许久的真正的初心。

雨,更像是赤子,还未经历过丑恶,身心是亭亭净植的。

这雨啊,是生命,是初心。

我想要少年的欢颜,可这现实给予不了,只好听听雨,找找精神上的慰藉了。

壮 年

听着听着,步入了中年。雨声,渐渐大了起来。

计算了许多人生,却始终逃不过一定会到来的漂泊。都说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或许,蒋捷的眼里,壮年就应该是飘零的吧!不像初春的萌动,不像盛夏的火热,不像深秋的高爽,不像寒冬的凛冽。内心身处的那一抹艰辛与少年时的风流挥手诀别,可是,人到中年,就清楚了未来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立、不惑后的人,真的需要精神上的安慰。

他需要一个温柔的鼓励,他需要面向前方,该到来的还未到来,该丧失的早已丧失,那就是苦痛。

王小波在美国打过各种零工,最后说:“这是因为我们都当过工人,知道什么工作才有尊严。”我想,中年就是要像周国平所写那样,直面苦难。

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作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

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是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生活就会如弗兰克所说忽略了苦难本身提供的机会。

而蒋捷就是这样吧,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面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蒋捷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颠沛流离,震撼了世间万象。

听听那冷雨,闻闻那冷雨,舔舔那冷雨。

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雨,这时候便化为苦难和愉悦交织的载体,下的不只是雨,而是整个世界的灵魂。人到中年,经历了差不多一半的苦难,差不多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也该选择直面苦难与飘零。雨里飞过一只孤雁,脱离了雁群,独自被雨水拍打着,但它依然选择昂起头,品味雨滴的味道。雨被风吹斜了,斜向了天边。没有一点一丝的恐惧,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一样,渺无声息,它却又愿意独自享受天空涌向自己内心的雨水,不断湿透了心底最后一道防线,挥手向远方道别。他将独自流浪在远方。

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卡夫卡变形记》里的主人公格雷戈尔为什么不飞走,我看了之后很有感触,觉得格雷戈尔正当壮年,却化为一只令人厌恶的虫子,最后就连他那极富同情心的妹妹都開始心生恨意。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些本该献身于伟大事业的人,却将生命荒废在那些腐朽、肮脏的人生一场场游戏之中,有的自导自演了一场人们看起来幼稚的喜剧,有的给自己封上了国王的名号,甚至以为自己是玉皇大帝。

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番景象呢?我始终不明白。没有体会过蒋捷中年时的飘零,我们可能就感受不到凄凄惨惨戚戚的落寞和风雨飘摇中流亡江海的悲凉。如果我们不去就事论事,或许就不会简单地计较是否醉生梦死、放荡不羁。其实,默默品尝游子的飘零,为什么就不能是所谓的幸福,为什么就不被人认可。听了太多的对工作、生活、婚姻的抱怨,听了太多对于这个黑暗世界的辛辣嘲讽,听了太多无助的叹息,我们却没有听到过一句对自己的质疑。

冷漠、苦痛充斥着周围的一切,在暴风来袭的夜晚,到处是阴沉沉的冷空气,物是人非,我鼓起勇气再次睁开我的眼睛,看清了江阔云低。

追随初心,抓紧当前的飘零。

壮年,就该是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晚 年

老来听雨僧庐下,算了,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

听雨可以有两种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也就是美感;一种是悲苦而已,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少年听雨属前者,而今听雨就自然属后者了。

晚年属于孤独。

有两种孤独。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

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入自恋。这里,鬓已星星也,或许两种孤独兼有,但最关键的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这是对人生的认识,无情的是历史还是命运,抑或是时代的兴衰太无情?而今的苦痛已经胜过了人间一切,感情将愈来愈麻木。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已经不是梦境了,当年那个风流倜傥、放荡不羁的少年早已长大、老去。这一生都在慢慢沿着远方的边缘彳亍着,一不小心就回到了起点,可是,再也没有人陪伴一起走过遥远的路程,只好重来,独自潇洒地挥斥着内心快要溢出的孤冷。

漂泊了一生,到晚年,人人都不可避免这一切。可,我们没法拿它怎么样。

滔天的暴雨直接袭了过来,滂滂沛沛,忐忐忑忑。

三打白头听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不管是在楼上、江上还是在庙里,都是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的。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眼中的泪,在枕边滑落。像没有帆的船,孤零零被风吹,被雨打。可惜时间不能随心所欲,可惜永恒还是会被凄冷吞噬。

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晚年。这时,可能没有人理会你,没有人感谢你,没有人懂得你内心的伶仃。但又有什么人能比得上你自己,如果自己都心甘情愿去接受,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挽救生命了。

王小波《黄金时代》里,陈清扬(女主人公)说,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虽然当时的情况相比较现在是很艰难的,但在现世,或许人们活得轻松了些,还未意识到人生真正的意义。

我希望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可以真正存在。

我思,故我在;我听,故我爱。

过完了一生,一生都在听雨。

一生听雨又何妨?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蒋捷冷雨雨声
《北京测绘》编委蒋捷教授当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
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
雨声说些什么
清平乐·初冬夜半惊雷
听雨声
相见欢·无聊独自彷徨
《雷雨》中的“雨声”
卜算子·清明
立冬
《蒋捷·虞美人 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