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绵阳方言刍议

2019-11-01胥爽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形成原因

胥爽

摘  要:四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西南官话的范围很广,包括了云贵川的大部分地区,西南官话在汉语方言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绵阳方言属于四川方言的次方言区。虽然不及成渝片区的方言具有代表性,但是自身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关键词:绵阳话;方言系统;内部差异;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3

引言:

四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西南官话在汉语方言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绵阳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涪江中上游。绵阳北接甘肃文县,南临遂宁射洪县,东临广元剑阁县,南充的南部县,西部与阿坝藏族自治区接壤。古代历史上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老四川话和移民的方言不断地融合,形成了新的方言“湖广话”。绵阳位置偏北,受“湖广话”影响较大。以绵阳为例,∕?∕的读音与成都话不同,其中,绵阳话的∕?∕的读音更高。而湖南话中∕?∕的舌位也是较高的。

一、绵阳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绵阳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了涪县开始,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东汉末年,刘备据蜀,改名为“绵州”。据《三国志》载:“先生入涪,宴于山上,顾谓庞统曰‘此州之民,其富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左绵界东、西二川,北负梁雍,风气所濡,各得其偏,故其俗文而不华,淳而不鲁,刚而不狠,柔而不弱。”绵阳人性格温婉、和悦。语音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绵阳的元音∕?∕的舌位高低与四川其他地方不同。绵阳的元音∕?∕的舌位最高,成都发元音∕?∕的舌位最低,德阳的元音舌位居中。

二、选题缘由

笔者家乡四川绵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对家乡方言比较了解。第二个原因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的影响被大大的削弱了,方言渐渐地进入了一个极为不利的地位,许许多多老一辈的方言发音和方言词汇,我们已经听不到了。笔者希望通过自己所学的语言学知识对从老一辈尤其是七八十岁的老人的那里收集的语料资源进行分析,希望为家乡的方言保护尽一点绵薄之力。

三、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四川方言的研究较多,其中尤其是以研究成渝片区的方言为最多。成渝方言作为四川方言中的主流语言,研究成果颇为丰富。这些研究成果中,以《四川方言调查报告》和《四川方言音系》最为系统。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加上四五十年代条件有限、收集资料不够全面,所以这两本巨著并不能很详细的阐述某一些次方言区的语音特点及其演变的内部规律。近几年,又有很多学者对各个次方言区进行详细的挖掘,由点及面,细致地阐述了次方言的内部特点及细微差异。李大鹏《四川方言鼻边音不分说》以鼻边音作为切入点,结合各地区方言的实际情况,从音韵学的角度对四川各个地方方言进行详细的比较。顾盼《四川绵阳方言音系分析》一文中通过与北京话比较,对四川绵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和其语音特点进行描写。其中,还将绵阳话与成都话、重庆话在细微处进行比较。[2]李东穗《四川乐山方言系统研究》对乐山方言与普通话和中古音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并探寻其演变规律[3]。周及徐《从移民史和方言分布看四川方言的历史-兼论“南路话”与“湖广话”的区别》一文根据移民历史和四川地区的方言地理分布情况对其形成的“湖广话”和“南路话”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四川西南地区方言音系和语音特点[4]。蒋红柳《汉语方言变异与普通话的推广》一文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语言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由于普通话的广泛影响,各方言区人民交流与融合日益深入,使得方言间不断融合甚至趋同[5]。周巧媛《成都方言语音问题研究》[6]把成都方言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对成都方言进行系统有效的田野调查,通过传统的听音辨音手段来分析和描写成都方言语音特点。其次,在描写的基础上,以音变理论、历时和共时比较法、社会语言学等理论为依据,进行历时和共时的对比分析,描写成都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并总结规律、分析成因。[6]

在笔者看来,方言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目前,四川保护的较好的方言要数洛带古城地段。当地建筑是典型的客家建筑,而当地人也秉承着“宁丢自家田,不丢自家言”的祖训,力求保护好自家方言。所以,当地还保留了较完整的客家方言。这无疑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的铁证了。

李如龙在《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7]中指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在语音方面,语音的比较应该扩大视野。在语音方面,以往的比较多限于音值的异同和音类的分混,这是受到传统音韵学的局限。从现代音系学的观点来看,音类如何组合成音节便是结构系统的重要课题,什么音充当介音和韵尾,什么音可以自成音节,声韵调之间组合的可能度有何不同?”笔者重点从声母、韵母、声调及其拼合规律还有一些典型性的方言词汇来探讨绵阳方言系统。

1、声母

绵阳方言辅音声母共19个,与普通话相比,无翘舌。

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方言[h]、[x]不分,把湖南的湖读作[fu35],把葫芦读作[fu21nu21],把花读作[fa]。“葫芦”在口语中还读儿化[fu53ner55]。“葫芦”在一般用前一个音,但是在一些口语中,比如形容一个人其貌不扬,又矮又胖,就会说“长不像冬瓜,短不像葫芦儿”这里就变调为55调,并且有儿化。蛤蟆四川话读作[xa21ma55]或者[t?h21me55]。绵阳方言属于四川方言的此方言区,有几个音明显有缺陷(或者说在方言发音里没有这个音):在普通话发音中,zh[t?]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ch[t?]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sh[?]舌尖后、清、擦音。四川方言发不出翘舌,将几个部分分别读作c[ts]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s[s]舌尖前、清、擦音。z[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这是因为四川人发音舌位靠前,导致了发音的不足。

2、韵母

據我们查证,阴声韵:元音韵尾和无韵尾;阳声韵:是以鼻音为韵尾;入声韵:是以塞音收尾的韵母。因为绵阳方言辅音没有zh、ch、sh,所以它的韵母没有普通话的韵母-i,也没有后鼻韵ing、eng/weng,所以绵阳方言大多发阴声韵,其中,阳声韵和入声韵较少。

3、声调

绵阳方言属于四川方言的次方言区。四川方言古音中的入声字归阳平。

绵阳方言的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值皆与普通话相异。绵阳话中,阴平调值记作 45,阳平调值记作 21,上声调值记作 53,去声调值记作 213,经查证,绵阳方言中的入声字在方言中均读阳平。如绵阳方言的“教育”的“育”在方言中读阳平35调。这一点,与四川方言是有共性的。

4、方言词汇

李如龙在《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在词汇方面,就“方言”这个术语来讲,既包括社会方言,也包括地域方言。但本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地域方言。方言是流行于一个地域的语言,承载了这个地域的文化。很多人担忧方言会被普通话同化,事实上,方言在与时俱进的发展。绵阳方言处于四川方言的次方言区,词汇上大体相似。普通话中有一个词汇格式“可怜巴巴”,“巴巴”表示一种状态。邵敬敏在《ABB式形容词动态研究》[8]中指出,ABB式形容词的静态结构一般都分析为“A+BB”,但从形成ABB的动态结构方式来看,情况又会不同了。BB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单独成词的,比如“巴巴”。另一类不能单独成词,永远只是一个构词成分,如“灿灿”等。在四川方言中有“巴沙”在四川方言中是一种很常见并且能产性很强的语素,也表示一种状态,多表示不好的状态或者消极的意义。“心慌巴沙”、“吓人巴沙”、“笑人巴沙”、“焦人巴沙”、“可怜巴沙”、“妖艳巴沙”。“巴沙”在这里的作用是凑成了音节,至于“巴沙”是否做为“类词缀”或者“词缀”,这个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以验证,目前,我们只能说“巴沙”处于一种虚化的过程中。同理,还有一个例子,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或者天快黑的时候,看东西看不太清楚,从“麻沙”到“麻沙沙”,这里是AB+B→ABB(后重叠扩展式),我们也可以说“麻沙”还有ABAB重叠变式,“麻沙麻沙”绵阳方言经常说:“天麻沙沙的”,指早晨或者傍晚光线不好,看不清路,这里“麻沙”做为叠韵词,从“麻沙”到“麻沙沙”是一个构形上的重叠,“麻沙麻沙”也是其重叠变式,这里表现了语言由动态到静态的一个发展变化趋向。

绵阳位于四川东北部,深受巴蜀文化的影响。方言词汇也独具巴蜀特色。四川方言歇后语中就有很多别具特色的方言词汇。“癞蛤宝儿吃豇豆儿-悬吊吊的”这里面的“癞蛤宝儿”就是我们常见的蛤蟆,书面语叫蟾蜍。蛤蟆在绵阳这一带有着多个读音[xa21ma55]、[t?hie21mer55]、[t?hye21mer55](这几个音在实际运用中还有上声的变调)。蛤蟆还有一个叫法叫癞格宝、癞克宝、癞蛤蟆,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蛤蟆还有一种说法“蟆蝈”。“我看把她放了吧,反正一只蟆蝈也没多大用处。[10]”

5、方言的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推广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文字法》更是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的特殊地位。普通话的推广,确实让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沟通、交流更加便利。另一方面,这一举措也把普通话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势必会削弱方言的影响力。现在绵阳很多家庭,父母会讲方言,孩子只会说普通话。这可能是方言环境缺失所带来的影响。如若这种状况发展下去,那么,方言的可能会逐渐消亡。汉字如果消亡,我们可以在古籍中找到,但是,方言一旦消亡,就会无影无踪了。

六、结语

绵阳方言具有独特的特点,在声、韵、调方面都跟成渝话有很大的不同,在方言词汇上也有细微的差异。从方言史角度来看,绵阳话可以作为移民融合而成的“湖广话”的代表。绵阳话语音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绵阳的元音∕?∕的舌位较高。因此,本文采用共时和历时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声、韵、调方面将绵阳方音系统分别同普通话进行对比分析,更加生动地展现出绵阳方的特征。此外,本文还通过结合绵阳历史,从移民历史的角度探寻了方言差异的根本原因。

本文对绵阳方音系统的研究,是将语言学、方言学、历史学结合起来的一次大胆尝试,但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未能将方言同中古音作对比分析,这一点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大鹏.四川方言鼻边音不分说[J].剑南文学,2011(4).

[2]顾盼.四川绵阳音系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3]李东穗.四川乐山方言系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6).

[4]周及徐.从移民史和方言分布看四川方言的历史-兼论“南路话”与“湖广话”的区别[J].语言研究,2012(7).

[5]蒋红柳.汉语方言变异与普通话的推广[J].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言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2008.

[6]周巧媛.成都方言语音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7]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J].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查中林.四川方言词语之语素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8.

[10]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浅析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与心理护理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其转化
浅析《荷马史诗》中女性的依附地位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中学习后进生转化的几点思考
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