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美学价值探究

2019-11-01于飙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

摘  要:半个世纪以来,女性主义批评的不断壮大丰富了西方文学理论宝库。与此同时,华裔女性文学作品逐渐受到全球的关注。以谭恩美等为代表的美国华裔作家根据亲身经历的书写揭示出深陷种族身份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华裔女性力求发出自己的声音,创立华裔女性文学传统的愿望。本文通过梳理美国著名的华裔女性文学作品发掘其独特的审美形态和艺术魅力,对其美学价值给予较为客观的诠释。

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美学价值

作者简介:于飙(1990.1-),男,汉,河南省新乡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2

形象学家巴柔曾表示,“在个人(一个作家)、集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半集体(一种思想流派、一种‘舆论)的层面上,他者形象不可避免地同样要表现出对他者的否定,对我自身、对我自己所处空间的补充和外延”。也就是说,西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操控下的“他者”形象常常通过服务政治倾向的文学作品而被丑恶化、边缘化。华裔女性文学不可避免地背负着种族和性别问题两座大山。美国华裔作家通过构建华裔女性文学传统进而形成以华裔女性为主体的文学创作领域,消解西方对东方女性的“刻板印象”,展现东方女性的独有魅力。

讨论艺术的美学价值应从最基本的审美形态开始。按照文学研究中审美形态的划分原则,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

一、文化之优美

意大利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将完整、和谐及鲜明规定为美的三个要素,这是对中世纪以前艺术形式与内容上的经验总结,也为现当代探寻“美”的历史足迹,传承“美”的文化基因奠定良好的基础。谈及“美”的起源,自然而然会联系到众多远古时代的神话人物与传说。华夏民族中最为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就是创世女神女娲,而有关她的动人故事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为后世呈现出大地之母勤劳善良,勇于奉献的光辉形象,并为中华女性“美”的定位标准确立典范。文学方面,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詩歌总集?诗经?中勾勒一幅幅才子佳人,儿女情长的清新图景,女性的飘逸朦胧、柔美知性一览无遗。纵观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也囊括不少中国女性符号的象征,这些意象影射出中华文学宝库遗留下来的原始积淀,突显出东方世界“和为贵”道德实践的思想原则以及神州女子优雅谦逊的和谐美。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的名作?喜福会?以吴精美回中国寻找同母异父的姐妹为主线展开,回忆四对拥有不同人生观的母女间亲情和爱情经历表现华裔女性为争取平等的性别话语权利,建立融洽的亲代关系做出的努力和调整,并最终各自获得幸福美满的家庭。故事“选择以母女生命链条的接续来构架小说叙事结构,建立全新的以女性为自然生命形态的主流模式”,作品中鹅毛成为贯穿母女两代人,游子与祖国两者间的重要信物,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和意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母亲把多年前远离祖国时留下的一根鹅毛交予女儿象征着母亲对女儿纯洁无暇、温暖柔韧的爱。隐喻修辞表现手法的运用将凝聚老人心血的鹅毛归类为华裔女性传统的继承与延续,这貌似普普通通的赠与就是华裔女性身份再传递的过程,也是中华女性文化乃至东方女性文化的传递。可以说正是这根鹅毛将每位华裔女性代代的意识关系紧密相连,让母女两代人的内心世界实现完美和谐衔接。

毕达哥拉斯提出的“美在和谐”对现当代文学的启发和影响依然是无尽深远的。从第一位描述华裔女性形象的“水仙花”艾迪丝·伊顿的作品?春香太太?中对婚姻真谛的初探,到?花鼓歌?中百转千回的爱情纠葛,内容和结局设计上的协调圆满显然说明华裔女性为调和两种文化冲突作出大胆的尝试;华裔诗人李立扬名篇?清晨?通过描绘母亲梳头这一日常生活行为,感受平淡之美中隐含着对“根”的思念,形式上的循环往复将这种美发挥到极致。可见不管从形式层面,还是从内容层面,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无处不彰显着“以和为美”的文化价值指向。

二、精神之崇高

“崇高”是古希腊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首先提出的概念,其本质是美学上的阳刚之美,即在对抗强大敌对势力的过程中展现出的精神力量,而这种触及心灵的震撼有效地诠释主体形象的庄严肃穆。回首历史,不难发现古今中外早期文学典籍中表现的“崇高”大都带有明显的男性英雄主义色彩,比如古希腊最早的?荷马史诗?,英国最早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等等,刻画的男性不是依靠卓越非凡的领导能力和势不可挡的力量创下丰功伟绩,就是成为高尚品德的标杆并身体力行,著书立说,教育影响着后人,如记录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论语?等等。而历史与社会对女性身份的规约使得记录女性生存意识和心理空间的作品寥寥无几,古代东方女子一直被要求遵守三从四德,更有?女四书?作为教育训诫的教材,禁锢住女性寻觅自由的渴望,荼毒着整个东方女性文明。华裔女性文学突出展现女性反抗力量,驱逐罪恶,升华个人的精神世界,与“崇高”的基本性质“努力向无限挣扎”相照应。

汤亭亭?女勇士?最吸引人的片段是结合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和岳母刺字的经典故事并进行改写。白虎山学道后,她替父从军,奋勇杀敌,屡破战功;她爱民如子,体恤下属,刚正不阿。直到最后砍掉皇帝的脑袋,欺压百姓的封建王权迅速土崩瓦解,木兰荣归故里,光耀门楣。进山学艺,建功立业是木兰不满社会条条框框的现状,鞭笞父权制社会所采取的行动。从母亲说起的花木兰,无名姑姑,月兰姨妈,以及她自身的经历,让“我”看到女性的自我怀疑与困惑到女性的自我发现到解放。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由对对象的恐惧而产生的痛感(否定的)转化为由肯定主体尊严而产生的快感(肯定的)”,一次次地冲破困境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精神空间。

毋庸置疑,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表现女性英雄主义意在颠覆传统中国女性依附男性的脆弱形象,解构外国男性对东方女性积日累久的错误幻想。除此之外,有些华裔作家作品,如严歌苓创作的小说?金陵十三钗?,将受大众冷眼的风尘女子推向台前,为救其他女大学生慷慨就义,这种举动包含着作者对在如同男性游戏的战争中作为牺牲品的女性的同情与致敬,且对呼唤社会身份平等,培养和谐包容的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更进一步反映出上述女性英雄主义的主题。

三、存在之荒诞

华裔女性的生存主题是华裔女性文学的中心,除了上述两类表现华裔女性优秀传统文化和崇高精神之外,还有一类是截然相反的描绘,即迷失于寻找自我過程中的华裔女性。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而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其本质是“一道裂痕”,是“现实的不合理和人类竭力追求合理之间的冲突”,是人类的付出与现实的徒劳之间的疏离。这种荒诞美以极端的方式展现悲情,表现对文明和命运的担忧,并超越悲情,促使大众深思如何走出荒诞。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含有不少荒诞元素,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声中强烈体现华裔女性生存的困境。

伍绮诗的长篇处女作?无声告白?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华裔家庭,拥有中国血统的父亲詹姆斯·李在永久压抑的环境中成长为一名华裔大学教授,他的妻子由于年轻时代现实的各种制约未能完成自己的理想,便把自己的遗憾和希望都寄托于女儿莉迪亚身上。莉迪亚全面配合母亲对自己的要求,但终究因难以承受过重的压力以及男友内斯的离开而选择自杀身亡。作者首先告知莉迪亚已死的结局,然后按照碎片式的回放层层推进,着力建构人物间的关系框架,使读者看到背负着父母期望的莉迪亚,其内心是寂寞黑暗,毫无方向的。她假装迎合母亲,甚至让母亲觉得女儿心甘情愿做医生,为了不让父亲失望,没有朋友的莉迪亚选择拨打语言助手,冒充在与朋友聊天。孝心可鉴的她一味妥协,从未将真实的心声吐露出来,族裔、女性及未成年等混杂身份的“介入”更是将不知所措的莉迪亚推向深渊。作品中莉迪亚女性形象的荒诞体现在表象和意蕴两方面。表象下的荒诞主要表现在不合乎常理的情节安排;意蕴下的荒诞重在强调莉迪亚异化的心理特征,荒诞与虚无充斥着作品的文本空间。

“上帝已死”呈现的是一片虚无的世界,理性信仰的崩溃使心灵找不到栖息之地,恐惧、忧虑、内心的折磨与分离吞噬着存在的意义。对于荒诞文学中的华裔女性,她们的存在陷于绝对的孤独和沉默,失去了生活中一切可支撑点,而正是这种满含深刻焦虑的反传统叙事加深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审美艺术的严肃性,重拾对其美学价值的思考。

伊莱恩·肖沃尔特认为,女性主义批评的更新在于成为主流,成为男人与女人共同财产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女性的性别体验已经不再是被遗忘的,而是人类所共享的,书写全新文学史的任务势在必行。处于沉默中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性别和身份问题的双重压力下诠释东方的同时,也在还原一直以来被误解的东方女性形象。建构华裔女性文学传统,就是将族裔女性置于中心地位,赋予其凝视体验的写照,这对整个人类生存的意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双重文化的交织给华裔女性文学增添了浓厚特别的异域风情,体现了文化交流与互补的重要性,其美学价值亦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玛丽·伊格尔顿著.胡敏等译.女权主义文学理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2]孟华著.比较文学形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赵炎秋著.文学批评实践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
健美操的健身及美学价值研究
从《夕阳箫鼓》谈我国钢琴曲的美学诠释
文艺美学观念与散文艺术价值研究
体育艺术的美学特征及美育功能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
谈杂技人体文化的艺术性
浅谈电视公益广告的美学价值
僭越与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