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题材的文学 石油文化的绿洲

2019-11-01朱建宏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文献研究玉门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西学院科研创新与应用校长基金项目“玉门石油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XZ2017020)。

摘  要:玉门因石油而兴盛,也因石油文学及文献的积淀而享誉全国。自西晋张华编修《博物志》以来,常有相关石油文献的记载或引录,更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石油文学作品和作家。玉门石油文学作为中国石油文学的“摇篮”,其独特的文学创作领域和情怀,为中国石油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通过梳理玉门石油文献、玉门石油史论、玉门石油文学等方面的流变,解读玉门油田文学和石油摇篮文化建设的历史轨迹,再现玉门石油文学的辉煌和中国石油文化的灿烂。

关键词:玉门;石油文学;文献研究;石油创作

作者简介:朱建宏(1979-),男,汉族,甘肃临泽人,现为河西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02

玉门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自古以来就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生活。伴随着玉门的石油工业发展,玉门油田在祁连山的雪水滋润下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绿洲文化,也形成了诸多丰富多彩的石油文学作品。自西汉置玉门县至今,有关玉门石油的记载不断出现,玉门石油题材的创作层出不群。石油文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就是与石油相关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一般包括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工人的生活、石油文化活动等。而玉门石油文学作为中国石油文学的“摇篮”,其独特的文学创作领域和情怀,为中国石油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这之后中国石油文学都围绕着石油、石油事业、石油工人及其家属等方面进行创作。如今,喧嚣繁华了近半个世纪的共和国第一座石油城玉门,正在被荒凉萧索的景象所笼罩,系统的研究和解析玉门文学及文献资料,就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本文立足玉门石油挖掘文化魅力,从玉门石油文献流传记载、玉门石油史论著的整理出版、现当代玉门石油文学作品三个方面对玉门石油文学进行梳理分析,总结玉门石油文学的规律性特征。

一、玉门石油的文献记载及流传

细细翻阅中国古代文献资料,就会发现许多相关玉门石油的记载。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志》,南朝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水经注》,唐代李吉甫所撰的《元和郡县志》和清朝赵学敏所辑录的《本草纲目拾遗》等文献记载表明,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玉门石油河一带就被记载有石油,这说明古代人民已经对石油开始开采与利用了。石油被称之为 “石漆”、“石油泉”、“石脂水”,这些记载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玉门石油的最初了解和认识。

玉门石油发现和利用的历史悠久,诸多文献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值得炫耀的历史。西晋文学家张华所著《博物志》卷二《异产》记载: “酒泉延寿县南山名火泉,火出如炬。”延寿县就是玉门市地区,南山为祁连山,火泉就是石油燃烧的现象。[1]这是现存最早记录玉门石油的文献资料,记载了玉门地区发现被称为“石油”这一奇特物质的情景。南朝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对延寿县(现今甘肃省酒泉市玉门一带)①如下记载:“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注池为沟,其水有肥,如煮肉洎,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石漆”是我国古人对石油的一种别称。

唐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志》有云:“石脂水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2]“石脂水”就是带有石性的油,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180里处。宋代乐史编写的《太平寰宇记》一百五十二卷肃州玉门县条引阚因《十三州志》中,也有关于玉门石油的类似记录。“石漆,延寿城中有山,出泉注地。”古代玉门境内用“石漆”点灯燃烧照明,遇水数滴就会烈焰迸发。

明清时期的一些文献中,明确记载了酒泉周边石油的特性与功用。清宣统元年编修的《甘肃新通志》载:“石脂水,即石油河,出肃州南山”。 《乾隆新编肃州志》②载:“赤金东南150里有石油泉”。又清抄本《玉门县志》记载:“土产,石脂水”,“按古延寿县地,在今赤金境内”。可见石油已经作为一种特产记载与史书文献中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虽然束缚了石油的产生发展,却记载了古代玉门石油文献的亘古流传。

二、玉门石油史的整理出版或论著

伴随着玉门油田的繁荣发展,玉门石油史相关整理出版持续升温,陆续出版了一系列玉门石油相关史料和论著。这些石油和论著是玉门石油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玉门石油文化的绿洲沃土。一批批重要的书籍再现了当年玉门石油轰轰烈烈的发展变化,丰富了玉门石油人开拓进取的铁人精神。这些作品蕴含着玉门石油人自力更生、艱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开拓进取精神,印证着玉门石油勘探开发和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是重要的文化名片。

玉门油田初期的整理,主要有1954年张鸣所作的《人民的玉门油矿》,文中有这么一些话:“在甘肃省西部的戈壁滩上,有一座很大的石油城,那就是全国著名的玉门油矿”,“玉门油矿还有个别的油井使用抽油机抽油,抽油机工作的当儿,一上一下,好像人磕头似的”。玉门油矿矿史编委会1962年编写的《石油城-玉门油矿矿史》,是一部研究玉门油田矿史的重要书籍,以历史的线索图文并茂的再现了玉门油矿发展的面貌。此外还有《玉门油田》《玉门石油矿》等,这些书籍都取证历史、留影亮相,给玉门石油历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时代印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玉门政府开始重视石油发展史料的收集整理,相继出版了一些文史资料集。如1988年玉门石油管理局史志编纂的《玉门油矿史1939-1949》,对旧中国玉门油矿1939-1949年期间勘查、开发、发展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叙。1993年玉门油田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玉门油田志1939-1986》,对玉门石油开采、开发和发展历史作了详细介绍,如实记述了油田各项事业的本末沿革,同时还对油田有贡献、有影响的已故人士进行立传。1999年政协甘肃省玉门市委员会编纂的《玉门文史资料第1-4辑》,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玉门及玉门石油的历史风貌。

进入二十一世纪,玉门石油相关史料和论著大量涌现,如《玉门史话》《石油摇篮·记忆》,特别是2014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璞的《玉门历史考古》,介绍了玉门境内相对保存完整的汉长城遗址,砂锅梁青铜遗址,昌马石窟壁画和造像艺术,以及玉门石油“老一井”等重要历史文物遗迹,或考证,或随笔,零散汇集成文,值得关注。

在玉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玉门本土成长起来的作家王新军带着感情,深入一线,收集资料,完成了反映玉门二次创业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风舞玉门—玉门市资源型尘世转型发展大记实》,书中介绍了玉门与中国石油的渊源、玉门与中国石油的古老传说,重点讲述了玉门石油的发源和兴盛,读来令人振奋。“祁连巍巍,疏勒浩浩。悠悠玉门,百年油流。”玉门人带着“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和豪迈的激情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作者用饱含文学色彩的辞藻,描绘着玉门,讲述着玉门石油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玉门深切情感。

三、现当代玉门石油文学作品

玉门现当代石油文学以油田信天游形式的“石油民歌”开始,历经李季、李若冰、曹杰等人的推动,现已形成以玉门石油为主题,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不同体裁的特色作品。石油文学作家们关注时代与企业的发展、深入职工生活、书写职工情怀的优良传统,以文学的多样体裁,让人从石油的角度体察时代之脉,也从时代的高处观察企业之貌。玉门石油文学坚守着这块阵地,为工人发声、为劳动者歌唱,玉门石油精神在文学作品中闪耀着灼灼光华。

石油人热爱生活,在戈壁荒原上抒写着豪迈情怀。“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皆有玉门人。”这是当代著名诗人李季赞颂我国石油工业《玉门颂》中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李季是我国石油诗歌的奠基人,在中国石油诗坛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他的成名之作《王贵与李香香》、长诗《生活之歌》和短诗集《玉门诗抄》《玉门诗抄二集》等,书写着玉门社会主义石油工业建设,展示着深邃的诗意真情,让读者看到了作者在现实主义石油工业上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高度。

中国油田石油文学五十年的当代作家,最早入祁连,进玉门的石油文学人还有小说作家曹杰和散文家李若冰。其中,曹杰是创作新中国第一篇以石油工人为题材的小说作家,写于1955年的《石油基地的一天一夜》,发表于同年的《甘肃文艺》,这是曹杰在玉门油田高台上立起的石油文学的守望塔。曹杰从玉门钻井队打杂小工干起,钻井生活的豪迈气概震颤着他的心灵。从1954年至1961年的时间里,曹杰围绕玉门油田写下了诸多作品。读曹杰石油题材的作品,就好像读新中国文学史。“看钻塔高高竖起,从倾斜的大坡底处看,他们和祁连山一样巍峨;那些巨无霸的大马力柴油机,一台台像蹲狮卧虎,怒吼喷烟,声震百里;要是夜间,月照祁连,天上星辰在雪山上闪烁,而地上灯火流溢飘动。”[3]曹杰的小说作品还有《春到油矿》等,都是目前玉门石油文学作品的佼佼者。

八十年代,玉门石油管理局编写的《玉门石油诗选》,让玉门诗给中国诗坛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玉门油田回忆录编委会编写的《往事萦怀话玉门》是一本纪念玉门油田开发五十周年的回忆文集,共收录回忆文稿67篇。其中有孙越崎、靳锡庚等一批石油工业老前辈的文稿,有石油诗人李季的夫人李小为“根深才能叶茂”的回顾文章,还有老工人陶福兴、散文家李若冰等的回忆文稿,从此书中可以看到玉门油田的工作、生活情况和玉门油田发展的大致脉络。他们为石油能源放歌,为石油生活放歌。此外1989年鸿平所著的长篇小说《春风初度玉门关》,也描写了中国石油工业初创时期的人物、事件及历史风貌。

2001年石油诗人湛社琴的诗集《大漠魂》第三辑“油海放歌”中,我们再次看到玉门六十年代的“石油史诗”。《金色记忆:中国石油60年文学作品选编》收集了建国60年来石油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艺术地反映了玉门石油文化的主旋律。2010年关晓红《金色记忆:中国石油60年文学作品选编》,收集了建国60年来石油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选编中就有很多体现玉门石油的作品,如诗歌《玉门新建石油城》《石油河源》、散文《这第一的石油城》《寻找铁人足迹》、纪实报告文学《石油摇篮》《石油河之魂》等。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玉门石油文化的变迁,体现了玉门石油人艰苦生活的生活。

总之,阅读石油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深感文学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传承,石油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的题材,也是创作者共同表达的文学主题。尽管玉门石油文学辉煌的历史短暂,也缺乏文学艺术上的美感。[4]但是不可否认,玉门石油文学记录了玉门历史社会的变迁,促进了玉门铁人精神的传播,丰富了玉门地域文化的内涵。探索举办玉门石油文化的论坛活动,进一步展示玉门石油文化的独特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石油文学“摇篮”的玉门石油文学,必将体现出中国石油工人的原始精神风貌,必将作为中国石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永放光芒。

注释:

①宋代乐史 《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二 “陇右道三·肃州·酒泉县”;清抄本《玉门县志》(年次未详)云:“按古延寿县地,在今赤金境内。

②《乾隆新编肃州志》是清代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甘肃所修的34部州志之一,在《重修肃州新志》基础上篡修而成。

参考文献:

[1]杨永生,李玉林.火烧沟与玉门历史文化研究文集[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2015(12):528-529.

[2]杨晓斌.现存几种玉门县_市_志的对比研究[J].中国地方志,2012(10):55-56.

[3]杨文林.中國油田的守望者——石油文学人曹杰[J].地火,2003(4):116.

[4]范豫鲁.论中国石油文学的演变[J].地火,2003(4):116.

猜你喜欢

文献研究玉门
玉门H低渗透裂缝油藏强化泡沫防气窜实验研究
这里是玉门
叩问玉门
玉门文物
新时期互联网企业并购文献研究与启示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中医健康教育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南乐《目连戏》文献研究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书记高唱“大风歌”
——访玉门市市委书记雒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