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

2019-10-31

新农村(浙江)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外语骨骼外语

许多家长都希望儿女能成龙、成凤,他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加速”,拔苗助长,总想尽早激发孩子的潜力,完成一些超过同龄人的事。其实,培养孩子的能力,必须讲究“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如果违反了生长规律,不但会加重孩子的负担,还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以下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教育误区”,需要注意。

误区一:1岁前学走路孩子快到1岁还不会走路,有些家长会很着急,于是在1岁前不断教孩子练习走路。专家提醒,太早要求孩子行走,由于其下肢负重大,腰背部的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无法有效支撑身体重量,会影响下肢骨骼发育,甚至导致儿童时期的“O形腿”。孩子的生长是有规律的,通常1岁左右骨骼发育基本完整,会本能地自己攀爬、站立,继而慢慢学会行走,家长不必急于求成。如果孩子一岁半至两岁仍不会独自站立行走,这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就医。

误区二:2岁前学画画两三岁的孩子是肌肉控制力、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综合发展期,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握笔,在一张白纸上乱戳,之后自己画线条、涂鸦。此时,家长应该保护其兴趣,不要过早干预指点、提太多要求,否则,敏感的宝宝会因此拒绝涂画。

误区三:3岁前学外语学习外语的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效果。专家提醒,两三岁孩子的舌头肌肉虽未成熟定型,但语音模仿能力超强,此时强迫学习外语,由于母语和外语的差异,容易让孩子混淆认知,影响第一语言的发展。学外语最好等孩子3岁以后完全掌握母语后再进行。学习时要遵循语言的规律,首先加强听力和表达,随后再读写。幼儿的注意力非常短暂,学习外语最好用游戏的方式,不停转移其注意力。死记硬背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和叛逆心。

误区四:4岁前看电脑给4岁以前的幼儿看电脑,电脑的电磁辐射会影响孩子的脑细胞发育,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对幼儿的眼睛也十分不利。4岁以后,孩子可以少量接触电脑。如用电脑看照片、动画片等,但最好每次不超过30分钟,每天不超过2小时。

误区五:5岁前学乐器5岁后,系统的音乐知识学习能开发孩子的潜能,强化眼、耳、手、脑的合用,是开发大脑的高级“游戏”。但如果催促三四岁的孩子学乐器,一方面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引起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专家提醒,5岁前,儿童骨骼、关节还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练习乐器会影响手部骨关节、韧带的生长发育。

误区六:6岁前骑脚踏车幼儿骨质较柔软有弹性,易于变形,再加上其肌肉力量弱,太早学骑自行车容易造成腕部损伤,伤及盆骨。下肢过于用力,时间一长还容易形成“X”形腿或内八字脚。因此,孩子学骑车宜晚不宜早,最好在6岁以后进行。初期可以从三轮童车学起。父母要注意调整车的高度,让孩子坐得端正,以免引起脊柱畸形。

误区七:7岁前学轮滑轮滑运动中,双腿受力不均,儿童骨骼发育易受影响。滑行时,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一旦用力不当,这些部位极易受伤。因此,最好等孩子的骨骼够健壮,差不多在7岁以后,再让其接触轮滑。运动前要注意安全防护,戴好头盔和护具。

猜你喜欢

学习外语骨骼外语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唱歌助力记忆语言
学习外语的经验之谈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益宝打造骨骼健康产业
梦想成真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骨骼是如何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