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教学中简谱与五线谱交互使用案例

2019-10-30顾梦园刘永福

北方音乐 2019年17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

顾梦园 刘永福

【摘要】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我国民族乐器长期使用简谱记谱,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中国民族乐器古筝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为更好地传播古筝音乐文化,使古筝愈发国际化,五线谱记谱法的运用成为趋势。

【关键词】古筝教学;简谱记谱法;五线谱记谱法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根据史料记载,乐谱记谱法在我国出现的较早,周代就曾出现过乐谱的雏形,但是真正最早出现的记谱法是文字谱,是用文字详细叙述音高、节奏、指法等演奏方法的,与现如今所熟知的记谱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后出现了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点的记谱法。将之前繁琐的文字谱简易化,并且对古琴音乐的记载是十分细腻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减字谱之后便是半字谱,它是以指法为基础的记谱模式。接着出现的是用工、尺等字记写而得名的工尺谱。与我国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有着很大的联系。五线谱最早在17世纪传入中国,当时只是初级形式,并不成熟,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所以在真正意义上来说,五线谱是先于简谱传入中国的。中国的简谱是从日本传入的,后被许多音乐家使用,传承及发展,随着学堂乐歌的兴起,简谱逐渐代替了工尺谱,并且在我国发扬光大,广为流传。

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古国,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在前辈们不断的斗争与抗衡中,中华文化得以记载及流传,其中就包括音乐文化,在演奏及演唱上,使用记谱的方式保留了下来。记谱法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将转瞬即逝的音乐表达用特有的音乐符号清晰的记录下来,这样才得以为后世留存无数经典的音乐作品。

二、案例主题

简谱与五线谱两种不同体系的记谱法,都承载着各自不同的音乐文化,虽说简谱记谱法的诞生要晚于五线谱记谱法,但各有所长,在不同的领域各自的发展情况不同,形成的模式也不同。简谱在民族乐器中的使用率是极高的,即使今天在民族乐器对五线谱的认可度逐渐提升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的乐曲教学书中还是使用了简谱记谱。例如在古筝考级教材方面,大多学生使用的主要是由上海音乐社出版的《中国古筝考级曲集》,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等众多考级书,都是以简谱记谱的。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简谱在我国民乐教学中依旧被重用,起着“领头”作用。

五线谱作为国际通用的记谱法,自传入中国后,发挥了重大作用,例如音乐院校的教学,专业音乐团体的演唱及演奏,音乐家的音乐创作以及对于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教学,都在使用五线谱记谱法。目前,现代古筝曲的演奏也尝试着结合西洋乐器,所以开始通用五线谱记谱。由此可见,五线谱对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

总的来说,简谱和五线谱在古筝教学中的应用是存在差异性的,因此,如何取长补短、逐步完善,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

三、解决方案

(一)中国传统筝曲中的简谱记谱法

简谱是通过长期的发展以及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它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是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在法国科学院年会上提出的。以数字代表音符,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在记谱、读谱上能够给予人们很大的便利,也由此得名“简谱”。简谱传入中国后,被中国的乐器广泛使用最终发扬光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简谱与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工尺谱技法十分接近。

中国的传统筝曲大多出于民间,以五声调式为主。传统筝曲是筝曲学习的第一步,不仅独具民族色彩,且音符简单,曲调精简,韵味悠长,很适合初学者学习。此时,在识谱、读谱、记谱等方面,简谱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它通俗易懂,为初学者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首先,以指法为例。在标记指法上,简谱体现了极大的优势,指法技巧的学习是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规范学习的第一步。最常用的是“勾,抹,托”三种指法,在弹奏时,分别对应“中指,食指,大指”。在简谱记谱中,这些标记会出现在音的上方,弹奏时运用固定指法弹奏此音,可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每个音符应该使用哪一种指法弹奏。古筝的指法运用是有规律的,是符合人手指活动的生理习惯的,因为这样才感觉手是舒服的,不别扭。所以初学时,标记指法是必需的,这一点也体现了指法技巧的规范性。那么五线谱是否可以效仿简谱的标记方式呢?经过一番查阅,发现在201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筝教程(下册)》一书中,就有了对这个问题的跟进,也是在音符上方标记指法符号,对需要特别注意的指法起到了提示的作用。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在简谱谱例中更加清晰易懂,因为五线谱本身的识谱已经存在一定难度了,并且书写也高低起伏,如再加上指法的标记,并不如简谱那般清晰。

其二,以传统筝曲的改编为例。简谱不但适合记录形式较简单的传统曲目,也可记录由传统筝曲改编而来较复杂的合奏形式。比如很多古筝创编者所编配的传统筝曲正是以简谱的记谱形式呈现的。两个声部时而齐奏时而重奏,互相配合,乐曲层次分明又重点凸显,让听者为之陶醉。因为能够将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清晰地记录在乐谱上,各种韵味十足的上下滑音和颤音,还有对于某些指法的标注,使整个乐谱看上去一目了然,并且较容易上手,充分体现了五声调式在传统筝曲中的音乐特征。但显然,简谱只适合记录一些简单的合奏曲,对于复杂的古筝协奏曲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现代筝曲以五线谱记谱为主

如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提倡“走出去”“引进来”。古筝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古筝作为主奏乐器,同时加入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圆号等西洋乐器,在这种乐器复杂,调式多变,和声频繁转换的情况下,五线谱的巨大包容性和可行性无疑是最佳选择。

五线谱比简谱早几百年的时间出现,是由意大利音乐理论家季多总结前人的经验最终产生的研究成果,后又不断完善形成了今天的样子。由于有一套稳定、完整的记谱体系,所以亦被称为“正谱”。20世纪初,以萧友梅为代表的音乐家们对西方音乐的系统学习和传播,五线谱在我国音乐领域的地位才得以确立。在历史的推移下,时代在不断进步,快速发展着,我国的民族音乐也在与外来音乐的结合中不断创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现代古筝曲的创作中,作曲家们也擅长将西洋乐器与古筝融合,比如王建民老师创作的古筝协奏曲曲《枫桥夜泊》,就是将钢琴融入其中。众所周知,五线谱记谱法不仅便于记录古筝曲中较复杂的音符,而且在记录音高方面,五线谱也具有绝对优势,符头在线、间的位置,就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出音符的高低起伏,也能清晰地看出两种乐器的音调走向,在调式调性多变的情况下,更快捷地找到对应的音符,促进了二者的完美合作。古筝与钢琴恰到好处的配合,将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孤舟旅人等景象勾画的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也抒发了诗人对家人和国家的担忧,以及身处乱世,对于未知归期的愁思,正所谓有景有声有色有情。

综上所述,简谱虽能在记谱和读谱上给予学生很大的便利,但终究还是略显单一,缺少足夠的音乐创造力及表现力,记录由五声调式构成的传统筝曲还力所能及,但对于记录人工定弦的,无调性的,以及和西洋乐器相融合的现代筝曲(例如《溟山》《西域随想》《枫桥夜泊》《西部主题畅想曲》)而言,五线谱巨大的音乐创造力及表现力就能够将乐曲完美呈现,在弹奏中,面对复杂多变的调性,也使得学习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相对应音符,从而能更加准确地弹奏乐曲和表现乐曲。

作者简介:顾梦园(1994—),女,江苏扬州,扬州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音乐教育;刘永福,男,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为扬州大学2017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艺术(音乐)硕士音教方向实践教学与评价案例库”的阶段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
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校古筝专业教学模式现状与改革路径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传统筝曲在高校古筝教学中的重要性
分析“分层并进”应用在高校古筝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小学古筝教学存在的难度及其应对策略
论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
视障生古筝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