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稻与双季稻的种植产量与效益比较分析

2019-10-30李世梅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再生稻推广应用

李世梅

摘 要 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在种植两季水稻季节紧张但热量足够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再生稻生产,可以提高复种指数的产量,是调整优化粮食结构的一条有效途径。2018年,邵东县火厂坪镇农业站开展了再生稻示范并与水稻进行了种植产量与效益的比较分析,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再生稻;双季稻;种植效益;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24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农民大量进城,耕地大量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在实行双季机插秧种植时,由于季节搭配紧张和晚稻秧龄难以把控,因而“双改单”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和产量,探索新模式,2018年,邵东县火厂坪镇农业站示范了再生稻种植,并和双季稻作了种植产量与效益的比较分析,研究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表现,为再生稻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1]。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再生稻示范品种

示范的再生稻组合为籼粳杂交稻甬优4949,该组合是湖南正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审定编号:湘审稻20170006。头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生育期适宜、耐高低温能力强、米质口感好,是湖南省推广总站推荐的再生稻主推组合。

1.1.2 双季稻组合

对照为双季稻组合。早稻组合为株两优819,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两系中熟杂交早籼稻组合,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05010,全生育期106 d左右。晚稻组合为泰优390,湖南金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三系杂交迟熟晚稻组合,201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13027,全生育期116 d左右。

1.1.3 示范田基本情况

示范田设在火厂坪镇高峰村种粮大户尹向东流转的水稻田里,位置为东经111.8081°、北纬27.15667°,海拔253 m。示范田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潴育性鸭屎泥水稻土,pH值6.4、有机质含量36.3 g·kg-1、氮181 mg·kg-1、磷19.5 mg·kg-1、速效钾55 mg·kg-1。示范田前作为冬闲田,肥力水平一般,灌溉条件良好,常年双季稻平均每667 m2产量900 kg左右。

1.2 试验方法

1.2.1 示范设计

再生稻示范田面积3.47 hm2,对照的双季稻面积5.8 hm2,采取简单的对比方法,均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

1.2.2 观察记载内容

1.2.2.1生育期和品种特性记载

记载再生稻头季、双季稻早晚季的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再生季记载再生苗萌发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记载再生稻分蘖力、再生力、株叶型、整齐度、抗倒性能、抗病性能、后期落色等[2]。

1.2.2.2农事活动记载

记载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日期、晒田日期和复水日期;记载病虫发生种类和时期、用药名称、施药剂量、施药日期和防治效果。

1.2.2.3田间取样、考种和验收

收割前2~3 d测产取样,再生稻和双季稻各取5个丘块,每个丘块取50蔸考种,考察株高、总粒、实粒、千粒质量,计算理论产量。收割后烘干称重计产。

1.3 田间管理

1.3.1 播种期

再生稻和双季早稻于3月25日播种,双季晚稻于6月25日播种。均为机插秧育秧。

1.3.2 移栽期

再生稻和双季早稻于4月22日移栽,双季晚稻于7月20日移栽。均为机插秧栽植。

1.3.3 插植规格

再生稻栽插规格为20 cm×23 cm,每蔸插3~4苗,每667 m2插1.4万蔸,约5万基本苗;双季早稻栽插规格为17 cm×23 cm,每蔸插4~5苗,每667 m2插1.7万蔸,约7.5万基本苗;双季晚稻栽插规格为17 cm×23 cm,每蔸插3~4苗,每667 m2插1.7万蔸,约6万基本苗。

1.3.4 施肥与管水

再生稻头季于4月20—22日大田整田,底肥每667 m2施40%復合肥(18-10-12)30 kg;5月2日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作分蘖肥;6月4日晒田复水,每667 m2追施40%复合肥(18-10-12)10 kg作壮苞肥;7月22日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作再生季促芽肥;8月7日收割,8月10日每667 m2追施40%复合肥(18-10-12)20 kg作再生季提苗肥。

双季早稻于4月20—22日大田整田,底肥每667 m2施40%复合肥(18-10-12)25 kg;5月2日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作分蘖肥,混合除草剂一起施用;5月26日晒田复水,每667 m2追施40%复合肥(18-10-12)10 kg作壮苞肥。双季晚稻于7月18—20日大田整田,底肥每667 m2施40%复合肥(18-10-12)25 kg,7月25日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作分蘖肥,8月20日晒田复水,每667 m2追施40%复合肥(18-10-12)10 kg作壮苞肥。

再生稻头季和双季的早、晚稻在栽插后灌浅水活蔸,分蘖始期至始穗前采用湿润灌溉,每667 m2苗数为22万时排水晒田,晒至田中开丝坼时复水,施药期、施肥期、抽穗期灌浅水,保持田间薄水层,齐穗后湿润管水,干干湿湿壮籽,成熟前7天断水干田,做到收割时田面较硬实。再生稻头季收割后立即灌浅水,再生苗齐苗后采用湿润灌溉,始穗至齐穗期灌浅水,齐穗后湿润管水,成熟前7天断水干田。

1.3.5 病虫害综合防治

1)再生稻头季。5月18日,防治二化螟、稻水象甲;6月7日,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6月27日,防治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7月18日,防治稻飞虱、稻曲病、二化螟。

2)再生稻再生季。8月26日,防治稻飞虱、二化螟。

3)双季早稻。5月18日,防治二化螟、稻水象甲;6月7日,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6月27日,防治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

4)双季晚稻。8月5日,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8月26日,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9月11日,防治稻飞虱、二化螟。

具体防治药剂按市植保植检站的病虫情报确定。

1.3.6 适时收割

再生稻:再生稻头季是在成熟度90%时,8月8日收割,留稻桩高度为30 cm左右,实行平割,尽量少压坏稻桩,以免影响腋芽萌发,降低再生季产量。再生季收割时间是10月20日。

双季稻:早稻收割时间是7月15日,晚稻收割时间是10月18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际产量结果

再生稻甬优4949头季667 m2产623.6 kg,再生季667 m2产275.9 kg,两季合计667 m2产899.5 kg;双季稻早稻667 m2产429.8 kg,晚稻514.5 kg,两季合计667 m2产944.3 kg。再生稻两季较双季稻两季667 m2产量减产44.8 kg。产量结构数据见表1。

2.2 生育期与季节

双季早稻全生育期113 d,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15 d,从早稻播种到晚稻收割的总时间是206 d;再生稻头季生育期135 d,再生季生育期73 d,两季全生育期208 d。生育期数据见表2。

2.3 经济效益比较

双季早稻每667 m2的种子、农药、化肥、人工、机械投入成本合计695元,667 m2产值1 031.5元,667 m2收益336.5元;双季晚稻每667 m2的种子、农药、化肥、人工、机械投入成本合计720元,667 m2产值1 337.8元,667 m2收益617.8元。双季稻两季的成本是1 415元,两季收益是954.3元。再生稻与双季稻投入成本数据见表3。

再生稻头季每667 m2的种子、农药、化肥、人工、机械投入成本合计792元,667 m2产值1 496.6元,667 m2收益704.6元;再生稻再生季每667 m2的农药、化肥、人工、机械投入成本合计251元,667 m2产值717.3元,667 m2收益466.3元。再生稻两季的成本是1 043元,两季收益是1 170.9元。

再生稻两季成本比双季稻每667 m2减少282元,667 m2产值减少155.4元,667 m2收益增加216.6元。再生稻与双季稻经济效益数据见表4。

3 结论与讨论

3.1 再生稻与双季稻比较的优势

3.1.1 减少生产环节

再生稻的再生季比双季稻减少了一次育秧、耕整、插秧3个生产环节,突破了双季稻生产季节紧张的瓶颈。双季晚稻安排在6月25日播种,7月20日机插,秧龄达到25 d,在控水控苗的情况下,秧龄有点过节了[3]。

3.1.2 节约生产成本

再生稻比双季稻比较,每667 m2節约了种子费用45元、农药费用55元、化肥费用22元、人工成本50元、机械开支210元,合计每667 m2节约成本382元。

3.1.3 增加生产效益

再生稻比双季稻比较,虽然两季的667 m2产量减少了44.8 kg,667 m2产值减少了155.4元,但每667 m2节约了成本382元,667 m2纯收益增加了216.6元,增效明显。

3.2 再生稻与双季稻比较的劣势

3.2.1 生产要求更严格

再生稻生产与双季稻比较,要求头季必须长势好,才能为再生季打好基础,头季的基本苗必须足,病虫害必须防治好,头季必须适时收割,水肥必须管理得当,要确保再生季产量稳定有一定难度。

3.2.2 再生季产量难提高

再生稻生产,头季的产量容易上去,但头季由于机器收割,坏桩严重,达到了30%以上,所以再生季的发苗严重不足,产量要提高更有待于改进生产机械。

3.2.3 米质降低

再生稻头季稻谷的米质要差于中稻和晚稻,因为其成熟期正处于一年当中的高温时间段,存在着高温逼熟的现象。普遍认为再生季的米质好,是因为再生季几乎不打药而无农药残留和其口感较好,但再生季稻谷的整精米率较低,再生季稻谷整精米率的高低与再生季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再生稻由于不同节位再生苗的成熟期有差别而很难达到再生季成熟期的一致。

4 结语

近年来,水稻产区大幅度地减少了双季稻面积,再生稻作为一种经济高效、增产增收的水稻栽培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湖南省多地结合本地的生产实际有组织地开展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再生稻的产量和效益均有较大提高,种植面积也呈现上升势头。在农民不愿意种植双季稻的前提下,再生稻模式则是理想的选择。生产技术、轻型收割机的研发、品种筛选等一些节点,还需要进一步摸索。

参考文献:

[1] 邹慧,刘桂华,吴平.双季稻改再生稻栽培模式技术经济效益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03(1):54-55.

[2] 周红英.再生稻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3] 胡志华,李大明,徐小林,等.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17(1):13-1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再生稻推广应用
湖南400万亩再生稻丰收估算比单季稻每亩可增收800元以上
湖南:“四防一增”技术让再生稻增产增效
再生稻生产限制因素及技术对策分析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种植效益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基层烟站信息化防雷系统的应用与管护
创新方法在推广应用中的“有”与“能”
关于推进PPP推广应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