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张謇实业救国经济思想

2019-10-30康琳

大经贸 2019年8期

【摘 要】 张謇(1853-1926)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也是立宪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张謇一生跨越清末和民初两个时期,该时期正是中国内忧外患并存,新旧思想杂糅的乱世。因此,张謇的经济思想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实业救国是张謇经济思想的灵魂。他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不仅在当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影响,而且有的思想时至今日仍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尤其是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当前,研究张謇经济思想更具意义。

【关键词】 实业救国 棉铁主义 历史评价

张謇(1853-1926),字季直,祖籍南通。1894年(光绪二十年)参加恩科会试,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不久,因父丧回籍守制。时世骤变,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机疯狂向我国输出商品,并得寸进尺欲向我国进行资本输出,这极大冲击了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张謇就是在此时毅然放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路径,扛起了发展民族经济的大旗,回到家乡南通开始他的实业救国征程。

张謇是“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1],也是立宪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经济思想方面,他宣扬“实业救国论”,指出“实业在农、工、商。”[2]后又提出“棉铁主义”思想,主张以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为中心,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棉铁主义实际上是他发展中国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纲领。在张謇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丰富的民本思想也成为其整个经济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张謇的“实业”观

实业救国是张謇经济思想的灵魂。早在甲午中日战争前郑观应等人即提出了“振兴商务”及“以商立国”主张,随着人们对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的逐渐发展,出现了“振兴实业”的口号。在维新变法失败前,“振兴商务”和“振兴实业”两种口号仍然是并用并存的。那一时期的学者对“实业”的认识尚处于模糊阶段,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定义。张謇的“振兴实业论”值得研究之初首先就在于他是第一位明确解读“实业”的实业家、思想家。

“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义兼本末,较中国汉以后儒者重农抑商之说为完善。”[3]意思是说,“凡用西法及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的一切农、工、商业,都属于实业的范畴,实业不专指国民经济的某一部门。”[4]这一论断我们不难看出,张謇认为创办农业、工业及商业企业都属于振兴实业的范畴,但是在这三者之间,他又认为农业、工业均为“本”,而商业为“末”。张謇在提出了“振兴实业”为救国主张中,深刻剖析了“实业在农工商”、“工农皆为本”,之后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棉铁主义”。

二、“棉铁主义”是实业救国的中心

“棉铁主义”也称棉铁政策,这一经济主张是张謇经济思想主要的和最具特色的内容。“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以棉纺织业和钢铁业这两种行业作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和中心,首先集中力量建设起来。”[5]张謇这一代表性思想是基于如下考虑的:

第一,中国经济百废待兴,每个行业都亟需发展,但国家无力全面发展经济,很难做到各行业同步并举,只能集中力量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棉、铁工业一直在工业发展中占据首要位置,并能发挥带动经济发展全局的作用。棉纺织品是拥有最广大消费者的工业品,它的发展不但需要以棉花为主的多种农产品作为原料,还需要大量的电力、煤炭作为能源。棉纺织业是满足人们生活基本需要的产业,是联结工业和农业的纽带,而钢铁工业所生产的是一切工业部门所需要的基本生产资料。张謇认为,轻工业强调纺织,重工业强调钢铁,“农工商之至大者曰棉铁”。[6]以棉纺业和钢铁工业作为国家工业化的重点和主导产业,逐步建立和发展各个工业部门及其农、商部门,以全面发展经济,振兴实业,在中国形成一个早期现代化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减少贸易逆差,抵御外来经济侵略。在当时中国进口的洋货中,以棉铁为最大宗,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据《海关贸易关册》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棉货最多,值银1.8亿两,其次是铁货,值银4600万两。张謇认为,只有优先发展棉纺织工业,以国产棉纺织品抵制洋布洋纱,才能解决中国普通人民衣着用料国产化的问题,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改变贸易逆差。只有以棉铁为重心建立起獨立的民族工业体系,才能“操经济界之权”。[7]

第三,经营棉铁利润空间大。棉铁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发展工业和人民生活所需,在市场上销量很大。另外,棉纺织业投资少,周期短,利润率高。张謇认为“救贫之法唯实业,致富之法亦唯实业,实业不能二年、五年、十年、八年,举世界所有实业之名,一时并举,则须穷今日如何致富,他日如何可富之业。私以为无过于纺织,纺织中最适于中国普通用者唯棉。”[8]

1895年,张謇开始筹备大生纱厂,于1899年投产。“因纱厂必需棉花,棉花必待农业,于是设农垦公司,又因棉籽制油为副业而设油厂,又为畅销途、利交通计,而设轮船公司。要知余之所以孳孳不已者,固为辅助纱厂计,尤欲得当一白吾志耳。”[9]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已成为以棉纺织业为中心,包括垦牧业、轻重工业、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金融、贸易等在内的综合性大企业。张謇创办企业部分列表:(1901-1926)

三、张謇“实业救国”的历史评价

张謇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重要的政治和思想上的代表人物,而且其本身就是一个财力雄厚的资本家。我们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科学全面地认识世界。如今我们来研究张謇,不仅要看到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所持经济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同时也要看到其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一)历史进步性

张謇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极具进步性,首先,它开创了南通乃至全国早期现代化之先河。在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大肆入侵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面前,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有识之士著书立说,探索救国的途经。“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开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先河。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封建官僚以官办、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均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奏。

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最终还是以张謇为代表的“实业救国”各种实践开始的。在实业救国的旗帜下,中国开始了早期的现代化之路。而大生纱厂的建立是南通历史上工业革命的开端,一个以机器纺织为龙头的南通近代工业体系随着众多近代企业的创建而逐渐形成。主要涉及了轻工业、重工业、银行金融、运输、通讯、贸易等行业,由此,南通的工业化全面展开。

另外,张謇在出任农商总长期间,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降低了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的门槛,极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这一切强烈地激发了时人创办民营企业的热情,引领了“实业救国”的新浪潮。他在任时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对中国后来的经济发展和近代化的趋向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历史局限性

张謇经济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也是不容回避的。他作为近代中国实业大王和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之一,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包括封建政府势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政治上,他们担心推翻封建政权的革命运动会损害到他们同封建主义联系着的某些利益。所以对于反帝反封建的几次近代革命,总是抱有不赞同态度。他幻想能在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封建政权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政治改良。

在经济上,张謇希望通过实现自己发展资本主义、振兴实业、实业救国的人生抱负。他不赞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是想在清政府或北洋军阀政权的统治下振兴实业。

他提倡棉铁主义,然而他办了30年的企业,对于怎样实现以棉铁主义为中心的振兴实业的目标,建立一个“操经济界之全权”的独立工业体系,始终感到“茫无方向”。他煞费苦心举办和支撑起来的一些近代工商企业,也大多在帝国主义的排挤和封建主义的摧残下陷于困境。1922年,他的企业开始衰落,至1925年,大生纱厂因负债不能偿还而被债权银行团接管,这实际上宣告了他“实业救国”理想的破产。

【注 释】

[1] 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C].北京:三联书店,1957.第357页.

[2] 张謇.张謇全集:卷二[M].南京:江南古籍出版社,1994.

[3] 引自《记论舜为实业政治家》,《张謇全集》第五卷(上)[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4] 引自第18章《张謇》,赵婧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续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赵婧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续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张謇.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22.

[7] 张謇.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22.

[8] 张謇.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22.

[9] 张謇《北京商业学校演说》《张季子九录》册十一,《教育录》卷三,第21页

[10] 武萍.论张謇主要经济思想及实践 [D],东北财经大学,2007.

【參考文献】

[1] 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C].北京:三联书店,1957.

[2] 张謇.张謇全集:卷二[M].南京:江南古籍出版社,1994.

[3] 张謇.张謇全集:卷三[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4] 赵婧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续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赵婧著《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 王敦琴著《传统与前瞻——张謇经济思想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

[7] 刘厚生.张謇传记[M].上海:上海书店,1985.

[8] 张謇.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22.

[9] 张謇.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22.

[10] 张謇.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22.

[11] 武萍.论张謇主要经济思想及实践 [D],东北财经大学,2007.

作者简介:康琳(1989—),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南阳市,职称:助理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单位:中共南阳市卧龙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