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9-10-30刘兰芳

大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对策

刘兰芳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高校做为学生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必须思考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如何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完美融合。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精神 对策 参考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丰富发展,更是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但现状是大部分学生缺乏对劳动的认知,缺乏劳动的精神。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高校做为学生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必须重视并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一、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

不少学者做了大学生劳动观念与意识的调查研究,许多调查结果都显示: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各种形式的劳动刻意回避、耍滑;看不起工人和农民,鄙视他们的工作,将他们看做不值得尊重的“下等人”;缺乏劳动的积极主动性,只想在大事上有所作为,不从细节着想,不从小事着手,不从身边做起,很少主动去劳动,在自我发展和人生规划中忽视自我劳动教育,不珍惜劳动机会,面对劳动眼高手低。[1]

放眼校园,学生在校时,寝室少不了脏乱差,洗衣洗鞋大都选择各种干洗店或者“学生代洗”服务,吃饭靠外卖解决,取快递有“学生代取”服务……随着时代发展,校园内外各种跑腿服务越来越繁荣,折射出的是学生缺乏对劳动的认知,缺乏劳动的精神,怕苦怕累。在近期进行的教学班级就业意向调查中,不少同学表示希望可以“坐办公室”,更愿意留在大城市,不愿意去偏远山区,这同样折射出学生们缺乏对劳动的正确态度与认知,更缺少对这个世界其他辛苦劳动者经历的认知与认同。当问到对于新时代劳模知道多少的时候,很多学生表示不知道劳模是什么,劳模故事更是闻所未闻。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亟需强化劳动教育。

二、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劳动的内涵教育。通过现状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劳动观念薄弱。加强劳动教育,首先应该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入手。

综合各大学者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劳动包括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可以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高效率劳动和低效率劳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还包括创新劳动。[2]近期,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顧明远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题为《高度重视学校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组织》一文,提出了更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劳动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劳动可以分为自我服务劳动、手工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产劳动等。自我服务劳动是指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的劳动。自我服务劳动是从家庭的日常生活开始的。在学校里的自我服务劳动包括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绿化校园等。自我服务劳动不只是为自己服务,也包括为自己所处的集体服务,为同伴们服务。生产劳动包括种菜种地、花卉种植、植树节的植树劳动、车间劳动等;社会公益劳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劳动。现在学生参加的志愿者服务,就是一种公益劳动。[3]

通过进行劳动内涵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白劳动的分类、如何开展劳动、通过哪些方式开展劳动并就新时代更需要什么劳动展开思考。

(二)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加强劳动教育。全面的素质教育也应当包括劳动教育。高职院校要采用多种方式,创造各种机会激励和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的。

自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创新创业教育便作为必修课程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国家和学校也竭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创建好各方条件,一是开设“双创”课程,形成双创导师目录。二是成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与各市级区级校级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三是定期举办“项目问诊”、融资路演活动。四是每年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从校赛、市赛到国赛,无一不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引导与支持。所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来,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思考如何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开展劳动教育。

(三)建立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18年11月17日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在劳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陕西省延川县成立全国高校首个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红色筑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不愧是创新劳动教育的良好途径方法,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专业及学生实际,创建特色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四)重视”劳动+”课程。我国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劳动教育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为保证学生能习得专业劳动知识与技能、知晓劳动纪律、劳动法、职业道德等知识,督促自己自觉劳动、辛勤劳动,学会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很多高校已开设诸如劳动哲学、劳动伦理学、劳动文化学、劳动社会学、劳动经济学、劳动教育学等一系列“劳动+”课程。高职院校应当开始多维度的“劳动+”课程,并要求学生像对待专业课一样认真上好这些课程,丰富劳动知识,提高劳动理论素养,增强劳动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 杨素云.关于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31

[2] 郑银凤.“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3):22

[3] 顾明远.高度重视学校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组织.中国教育报.2019(5):2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