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

2019-10-30禹进

大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方案模块

【摘 要】 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重庆交通大学2018版培养方案制定的契机,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操作性强的2018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本文根据能动专业需求和学校学科发展定位和规划,介绍了该新方案的相关内容和特点。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模块 课程结构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制冷空调和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工作,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高等工程教育作为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摇篮,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和新经济的发展对其提出了新挑战,迫切需要提升高等工程教育理念,改革现有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1]。在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正式开始了新工科研究和实践[2]。在此大背景下,更好地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重庆交通大学开展了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下面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具体说明。

一、专业介绍

重庆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行“2+2”培养模式;始建于2008年,其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2002年开始内燃机方向依托本校车辆工程专业招生。自2008年起,开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正式单独以本专业招生,开设了动力机械及工程、能源与应用工程两个方向。本专业于2006年与车辆工程专业一起获得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制冷与空调工程方向2007年获得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在高效燃烧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技术、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室内环境控制技术、燃气安全等稳定而富有特色的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拥有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三个省部级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三个实验中心,使用面积7000余平米,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先后与长安集团、重庆维柴发动机厂等单位建立了10余个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本专业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业及科研设计院所,以机械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背景,以汽车发动机及空调通风、节能为重点,以重庆汽车与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战略为目标,服务于重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全国培养内燃机、流体机械、暖通空调以及新能源应用与设备的设计、制造、运用、维护、研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重庆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向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设置“动力机械及工程”和“能源与应用工程”两个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掌握宽广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动力機械及工程、能源与应用工程运用与管理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具有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设计与分析、制造与工艺、测试与控制、系统与集成、运用与维护、研究与开发、组织与管理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合作交流、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从事内燃机、流体机械、暖通空调以及新能源应用与设备的设计、制造、运用、维护、研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履行并承担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2)能够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解决和综合;

(3)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研究与开发、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够胜任能源动力及热环境设计、研发及管理等工作;

(4)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管理工作团队及协调项目的活动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环境赋予的工作任务、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并获得自身的持续发展;

(5)能够应对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挑战,掌握新兴技术,实施技术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视野,具备一定的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不同领域开展能源与动力领域相关技术工作和服务工作。

三、培养方案设置

1、课程设置

我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开设“动力机械及工程”和“能源与应用工程”两个方向。两个专业方法有共同交叉之处,也有彼此的差异。在学校早期15版培养方案中,是将两个专业方向独立设置培养方案。在18版的培养方案制定时,将两个方向统一到一个培养方案中。由于该专业实行“2+2”培养模式,也就是本科前两年不分专业方向,而在本科后两年选择专业方向。这样使得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上有一定比例的重合,也要体现出专业差异。

在18版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第二课堂等4个类别,总共170个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是学校为所有学科制定的包含思想政治、外语和信息技术等课程,包含47.5个学分。而体现出学科专业性在学科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第二课堂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和基础实践两大模块,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及燃烧学作为核心课程放入学科基础模块。

两个专业方向差异体现在专业教育课程中。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扩展以及专业实践4个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低温原理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选修。专业核心模块分为动力机械及工程和能源与应用工程两个方向,为必修的大学分课程。其中动力机械及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和内燃机电子技术等课程。能源与应用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流体输配技术、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空调与通风工程、制冷原理与设备等课程。专业扩展模块为选修课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有内燃机先进制造技术、混合动力汽车、车用内燃机仿真技术、内燃机振动噪声控制和内燃机可靠性技术等课程,而能源与应用工程包括热环境与控制、冷热源工程、供热工程、热泵技术和制冷设备自动化等课程。同时,在专业扩展模块中还加入了前言微型模块课程,包括BIM技术与应用、内燃机新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利用、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技术和节能新技术等0.5学分的选修课程,供两个方向共同选修,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2、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总共有25个学分,包括2学分的能源与动力创新实践,要求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能源动力、能源环境应用领域的节能产品或系统的创新设计,完成作品说明书或作品模型;1学分的能源动力装置与应用实习,通过生产实习,了解能源与动力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实际工程的基本技能。在第6学期还有能源与动力工程综合训练,要求综合应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动力机械及热环境设计,完成相关设计计算,提交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然后是在第8学期进行毕业实习,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实际工程设计、科技开发和试验的实例,收集资料,培养专题调研能力,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工作。最后是毕业设计,根据选题,收集相关资料,独立完成整车布置、主要总成、零部件及相关实验设备等方面的设计。

四、结束语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的制订和改善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探索的、永恒的课题[3]。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重庆交通大学2018版培养方案制定的契机,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制定。根据“2+2”培养模式和开设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和“能源与应用工程”两个专业方向,改革教学目标已及课程设置。通过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新经济和新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润花, 左远志, 陈佰满, et al.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8, v.25;No.105(03):122-125.

[2] 教育部官网. 教育部发布《通知》: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建设扬帆起航[J].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7(4):14-14.

[3] 徐翔, 余万, 陈从平, et al. 三峡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4(6):60-61.

作者简介:禹进(1990—),男,汉族,重庆合川人,讲师,工学博士,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燃料燃烧反应动力学。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方案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