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综合平衡理论的经济哲学分析

2019-10-30彭路

大经贸 2019年8期

【摘 要】 毛泽东主席早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就针对于国民经济建设提出过“综合平衡论”,在“综合平衡论”中,毛主席提出,要想走经济建设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确保遵守价值规律的原则,进而实现价值与经济发展的守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克思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理论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融合衍生了毛泽东的综合平衡理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系统地探究了毛泽东综合平衡理论的产生原因以及发展过程,着眼于经济哲学,进而探索毛泽东综合平衡理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哲学 综合平衡论 国民经济建设

引 言

毫不夸张的说,毛泽东经济理论中的核心部分就是综合平衡理论,这也是毛泽东主席由经济角度展开的重要探索成果。纵观人类的经济思想史,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都在探索经济是否平衡的问题。

着眼于经济运动,马克思不仅对经济运动中平衡问题的性质和特征展开探索,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平衡的具体含义,表明了平衡的必要性,进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产生的问题展开讨论,试图寻求一个全新的完整、科学的经济平衡理论体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毛泽东的综合平衡理论是将马克思的平衡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必须付诸大量的实践才能够确保综合平衡理论有据可依。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毛泽东主席所提出的这一综合平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冒进问题,即使在今天,毛主席的综合平衡理论也对我国经济的建设有着深远影响。

一、毛泽东综合平衡理论的形成

在毛泽东综合平衡理论中明确要求必须确保国民经济能够平稳发展,合理高效的利用人、财、物,避免发生经济建设过度大于国力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社会的再生产不断发展,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综合平衡理论的产生,来源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恢复的初期,而该理论体系真正的形成还是在“一五”即将结束的末期。特殊的历史背景导致我国生产力能力下降,进而加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本,也阻碍了国家财政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当时的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不断上涨,进而引发了物价波动的情况。政府为了改善当时物价不断波动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困难的情况,一度对财经工作制定统一的战略方针。“一五”计划结束后,毛泽东主席针对“一五”计划时期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展开总结,在毛主席看来,“一五”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是有利有弊的,为此,他以三大平衡为基础,进而提出了毛泽东综合平衡理论,这一理论的产生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升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毛泽东综合平衡理论的发展

在这里,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应该正确的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道路所遇到的挫折,大跃进运动的出现,致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受到重创。直到上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经济建设才逐渐步入正规。1962年,毛主席主持召开了国民经济建设的调整工作会议,在该会议中,毛主席明確提出应当继续发展综合平衡的理论,并对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毛主席明确指出,综合平衡理论的实行势在必行。在毛主席看来,不应该再通过“倒过来”的方法来发展经济,一些同志盲目的制订了一些远景计划,然后制定方案,估算数字,这种方法很明显是不可取的,这种方法非但不能实现平衡,甚至还会导致失衡。毛主席明确强调:必须从现在开始走综合平衡的路线,要想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必须保证综合平衡,如果不走综合平衡的路线,那么发展国民经济建设举步维艰。大量的实践也证明了,毛主席的综合平衡理论对我国国民经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次,毛主席还明确指出,必须依照“短线”来实现综合平衡。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大跃进走的其实就是“长线”来实现综合平衡的路线,不仅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同时也使国家的资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由此可见,走“长线”实现综合平衡明显是不可取的,所以必须从“短线”出发,从综合平衡路线。所谓“短线”平衡,其实就是将当年能够生产的产品再加上可靠的库存和进口,实现供需平衡的状态。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使同志们认可“短线”平衡的战略,毛主席明确指出,尽管在走综合平衡的路线时可能会出现指标略低的情况,但这并不重要,短期的指标低总好过指标的虚高。正是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综合平衡思想的引领,仅在1963-1965两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就得到了复苏。大量成功历史的事例表明,正是因为毛主席始终坚持用综合平衡的思想来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才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能够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三、毛泽东的综合平衡理论的基本原则

在毛泽东综合平衡理论中,有三点原则是必须要遵守的:

一,从国民经济来看,在国民经济中,无论是部门还是地区,其实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地区间的守恒,确保各地区间共同进步、平稳发展;

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发挥计划的作用,确保国民经济能够平衡发展,在这里就要求注重比例发展的特性,确保点和面之间的有机结合;

三,严格遵守比例发展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就要求政府必须全方位的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确保实际和需求相结合,做到供需结合,其次,要求能够着眼于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取,确保能够在吸取过去经验的同时加以创新,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最后,必须注重价值的规律,依照价值制定价格,确保市场上物价稳定,进而实现供销守恒。

四、毛泽东综合平衡理论的经济哲学分析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平衡与不平衡的问题,为此,毛泽东不断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进而最终形成了具有哲学意义的综合平衡理论,这一理论也逐渐成为观察问题的理论依据。

1、平衡与不平衡是矛盾运动的两种状态

毛主席曾经说过,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比例发展的原则,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细到国家发展的每个阶段。每个国家都应该依据自己发展的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比例原则,进而平衡发展经济。毛泽东主席在探究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寻求矛盾对比和发展的最优途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发现了革命发展以及政治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很多不平衡的问题。所以说,要想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平稳发展,解决这种不平衡问题势在必行。

2、着重论述了矛盾总体的平衡性和个别矛盾的平衡性

着眼于哲学角度,大跃进运动其实是一个抓主要矛盾和重点项目的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突破当时国民经济中存在的不平衡现状。然而,大跃进活动最终的结果有悖初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与经济生活的严重失衡,致使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的情况。毛泽东主席为此明确指出,综合平衡工作必须立即开始。尤其是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更是提出了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平衡规律的重要性。要想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就必须走综合平衡理论的路线。

3、深化了矛盾的不平衡性的重要方法论作用

为了能够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毛泽东主席曾多次从各个方面论述财政平衡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毛主席看来,要想确保社会的供求关系平衡,就必须保证财政平衡,而信贷、物资、外汇无一例外的是财政平衡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能够调控经济和分配资金的重要手段。毛主席认为,在经济建设中所投入的资金应该小于国家所掌握的财力,同时还要确保财力和物力平衡。哲学平衡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毛泽东革命发展平衡理论的形成,同时也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 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经济建设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衍生了毛泽东综合平衡理论,而毛泽东综合平衡理论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并使其不断发展和升级。大量的实践表明,从我国的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每一个过程的发展都离不开比例发展的原则。虽然现如今的经济社会条件已经和毛泽东提出综合平衡理论的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还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综合平衡理论都同样适用,并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更应该注重供需平衡。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陈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教科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6] 建國以来毛泽东文稿.[M]:第七册.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39.

[7] 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N].人民日报,1958-02-28.

[8]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M]:第七册.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15.

作者简介:彭路(1994年),女,汉 ,籍贯:湖南衡阳。湘潭大学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