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9-10-30马瑞

大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摘 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长春市产业结构随之改变,失去了工业发展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东北地区

一、相关研究回顾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体系中各种产业之间的比例,这种比例也代表了各个产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组成了经济结构的重要部分。在产业结构中主要包括三种主要产业,分别是以农林牧渔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以及除这两个产业之外的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经济体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的变化亦可称为产业结构变动或变迁。解海等(2017)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特征,也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方面 。

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试图去揭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关研究也呈现出一定的分歧。

(一)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增长。郭金龙和张许颖(1998)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平衡供求总量关系,抑制经济波动,有效地避免因经济波动而引起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确保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生产结构主要指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范金等(2004)認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4个,即资本、劳动力、技术和生产结构。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2011)认为: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实现质量型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作用尤其重要 。

(二)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会由于产业结构演变而产生一些问题,例如经济波动等现象。徐敬君和刘恒(2005)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制造业的波动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核心的推动力量,第一产业影响程度明显在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的影响程度却在快速上升 。陈柏福(2009)认为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样是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力量之一,反之亦然,而且这种双向影响的关系非常显著。郭金龙,张许颖认为产业结构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轨迹。他们举了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候伴随出现强烈波动的例子,表明造成经济内在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的失衡。

(三)其他

还有许多学者从不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出发,以东北地区为例。张庆君和王维国(2006)通过对东北地区1978-2004年经济总量和三次产业关系的研究,指出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是有限的 。东北地区产业存在结构性问题,且产业结构问题不利于经济增长。与此结论相反,林秀梅等(2010)对东北地区1978—2006年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结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远远低于产业本身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

二、改进研究的思考

我们应该看到,针对城市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针对东北地区的更为稀少,并且现有的研究都是基于“东北地区”层面数据,关于东北省级、市级层面数据几乎没有,质量还有待细化。大部分研究者都采用计量模型匹配数据,而没有深入分析原因。而且关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对经济的增长分析较为模糊,很多研究只是一笔带过。

除此之外,很多研究者在选择数据时,混淆东北地区与东三省,比如赵新宇、万宇佳(2018)“本文选取1994—2015年东北地区所辖的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细化研究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其中,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是明显的不严谨说法,文章通篇采用“东北地区”,但实际研究数据来源于东三省,而东北地区地域大于东三省,这样是可以说概念不清、不够严谨、是错误的。

东北三省又称“东三省”,是为东北清朝末年以后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与地理文化上的东北地区没有关系。黑龙江省,简称“黑”,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吉林省,简称“吉”,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幅员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辽宁省,简称“辽”,辖14个地级市,辽宁省陆地面积14.8万平方公里;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共34个地级市,1个地区,一个自治州 。

而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并不是行政区。1945年至1954年中共设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以辖辽东、辽西、热河、内蒙古自治区、吉林、松江省、黑龙江7个省区。许多人会混淆东北地区与行政区划,但只有个别时期,东北地区才与东北所处的行政区重合。中国山海关以外、大兴安岭以东的地区是东北地区。东北全境土地面积:152.0784万平方公里(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5盟+承德秦皇岛)。但是官方数据表明广义的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狭义上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在内。将河北北部的承德、秦皇岛仍归于河北地区。

三、长春市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

长春是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点城市。东三省重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被誉为“共和国之子”。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长春在建国初期形成的产业结构随之改变,许多失去了工业发展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长春市产业结构调整究竟合不合理,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正还是负,接下来通过分析,得出结论,长春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合理的。通过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促进长春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些对策。

从量的角度来看,长春经济发展反映在人均GDP水平上。1978年吉林省的人均 GDP 381元/人,依次位列全国第8位; 2006年吉林省的人均GDP为15720元/人,位列全国第13位,吉林省下降了5位,但增长速度还是较快。到2014年,吉林省的人均GDP为50162元/人,2018年为55611元/人 。从质的角度来看,反映在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上。吉林省是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且分水岭均为1985年。东北三省的一产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三产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二产比重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从2000-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第一产业占比极少还在缓慢下降,第二产业在第三产业之上,二者可以说是齐头并进。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及各级政府的重视,第三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區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89年到2005年其增加值已是第一产业的3.5倍,仅低于第二产业78.5亿元,形成了第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2013年以后,不断攀升。从2013年开始,GDP增速下降,14年回升,足以说明长春市第三产业的变动调整使得经济增长,对长春市经济增长带来了积极作用。按照西蒙·库兹涅茨关于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理论,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越大,产业结构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长春市第三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产业结构水平越来越高。

长春市在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引导投资方向,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针对当地的传统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确定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构建完备的信息技术平台支持新型产业的建设,同时依托产业集群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应侧重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相互渗透,使生产性服务业高效地嵌入制造业价值链中,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一体化,提高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水平,利用服务业使制造业增值,促进长春市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新宇,万宇佳.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东北地区1994—2015年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求是学刊,2018,45(06):61-69.

[2] 解海,郭富,康宇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及其经济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7(10):171-176.

[3]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46(05):4-16+31.

[4]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02):55-65.

[5] 唐代盛,冯慧超.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耦合关系及其收入效应研究[J/OL].当代经济管理:1-11[2019-06-28].

[6] 国胜铁.技术引进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经济纵横,2016(12):91-95.

作者简介: 马瑞 1996- 女  回族 籍贯吉林省 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