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9-10-30王嘉欣

大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摘 要】 本文基于2008-2017年我国1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构建包含金融科技指数的静态面板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改善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增长状况;但同时也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关键词】 金融科技指数 商业银行 银行绩效

一、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样本银行的选择

1.变量选取

对被解释变量——商业银行绩效,现有研究一般从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成长性、市场占有能力等五个维度衡量,本文从盈利性,风险性和成长性三个角度考察商业银行绩效。首先,选取影响银行稳健运行的指标。其中,体现盈利性的指标选取资产利润率;体现风险性的指标选取流动性比例;体现成长性的指标选取利润增长率。

对解释变量——金融科技指数,本文借鉴沈悦和郭品(2015)的互联网金融指数构造方法。第一,检验数据。变量的KMO值为0.574,巴特利特值为261.783,因此这些关键词存在共享因素。第二,提取公因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结果表明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96.573%,能够反映大部分原始信息。第三,计算因子得分。依据方差最大化原则对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后,利用回归分析法估计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第四,合成指数。以因子得分为权重将公因子表示为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同时,应用min-max处理将数据标准至0-1之间,得到金融科技指数:KMO值为0.574,巴特利特值为261.783。

除了核心解释变量外,本文还选择其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包括银行资产规模(各年末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size)、资本充足率(car)、不良贷款率(npl)、成本收入比(cir);宏观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选择GDP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控制变量。

2.样本银行的选取

本文选取的2008年至2017年16家上市银行数据,其资产总规模占银行业的七成左右,且公司治理完善,财务数据比较真实可靠,能很好地代表中国银行业的总体情况。

(二)实证分析

1.实证分析过程

(1)资产收益率

本文通过hausman检验来判断是使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傳统的hausman检验假定,在H0成立的情况下,随机效应模型是最有效率。

hausman检验结果Prob>chi2=0.6041,接受原假设,即应当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即每增加1个单位的金融科技指标,将会增加约2.89个单位的资产收益率,回归结果显著。

(2)流动性比例

hausman检验结果Prob>chi2=0.9285,表明接受原假设,即应当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即每增加1个单位的金融科技指标,将会减少约0.22个单位的流动性比例,回归结果显著。

(3)利润增长率

hausman检验结果Prob>chi2=0.7091,表明接受原假设,即应当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即每增加1个单位的金融科技指标,将会增加约0.52个单位的流动性比例,回归结果在10%水平上效果显著。

(三)实证结果解释

在ROA模型中,金融科技指数FI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摆脱低效的现状提供动力,为银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活力,为金融体系变革创造良机。

在CR模型中,金融科技指数FI的系数为负且显著。这表明金融科技会加大商业银行风险。这说明金融科技既带来机会,也可能加大业务转型风险。在存取款业务方面,对于没有充足资金头寸的银行来说,数字货币会提高居民存取款的随机性,如果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取款需求,则会带来流动性风险。

在gProfit模型中,金融科技指数FI的系数为正数且较为显著。这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持续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构建金融科技指数为核心解释变量的模型,针对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2)金融科技创新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水平;(3)金融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经营增长水平。

(二)相关建议

在盈利模式方面,商业银行应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利率市场化,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提升盈利能力。银行应尽快利用互联网思维,重点发展以客户为核心,以供应链融资、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现金管理等业务为对象的交易银行。

在风险防控方面,商业银行要在风险管理中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风控意识、完善应急机制,减少操作风险、技术风险,降低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政府应利用技术为金融科技成果提供安全的测试环境,在投放市场前进行风险规避,例如借鉴英国“监管沙箱”。

【参考文献】

[1]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课题组,钟伟,宋静.数字货币与金融技术监管的崛起[J].新金融评论,2017(06):1-26.

[2] 汪可.金融科技、价格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40-48.

[3] 宁方国.金融科技与金融风险[J].时代金融,2017(36):19-20+27.

[4] 莱尔·布雷纳德,王潇靓.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并行之道[J].金融市场研究,2017(12):30-36.

[5] 陈升苗.金融科技监管的国际经验借鉴[J].经贸实践,2017(23):133.

作者简介:王嘉欣(1995—),女,汉族,江苏南京人,金融学硕士,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研究方向:证券与投资实务。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于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组合风险管理模型探索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