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9-10-30刘林芝

大经贸 2019年8期

【摘 要】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并没有因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增加而得到明显改善,而融资问题更是困扰其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困境具有一定普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个方面,本文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政府政策的制约以及金融机构的缺陷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从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和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以鼓励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对策研究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难题,也是一个持久性课题。世界银行企业调查 ( World Bank Enterprise Surveys,WBES)认为融资困难是束缚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发布的《2016 年中国中小企业运行报告》显示,2016 年有融资需求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为 2000万元及以上) 中,38.8%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解决,规模以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尤甚。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增进经济繁荣、推动技术进步、稳定扩展就业、促进企业革新等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与之不协调的却是,为了改进融资环境,政府运用了一些金融措施,但由于中小企业内外各种原因,融资难一直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企业的希望仍有较大差距,中小企业信贷满足率仍待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会议中也指出,“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為中小企业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并给出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2.1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表现形式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主要表现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个方面。

1.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贷款门槛高、信贷手续繁、办理增信难、资金时间匹配差、贷款稳定性弱。

根据国内中小企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5 年末超过 2000 万户中小企业中,银行对公贷款账户约 600 万户,尚有约 1500 万户的中小企业未享受到正规融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很难获得外部融资,另一方面是可获得的融资额度远远低于其预期额度,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

现实金融活动中,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获得金融资源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或“融资缺口”。当然,融资的可获得性还存在着融资额度合理性问题。融资实践中,融资需求往往包含着较大的虚假需求。由于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型民营企业,常常出现企业主个人消费需求以及投机需求挤占企业生产资金现象,这导致了融资不足的错觉。从借贷理论上讲,企业正常用途以外的资金需求不应该被满足,它属于不合理需求。资金时间匹配差,续贷时间长,也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持续紧张甚至断裂。续贷时间长是企业最担忧、最感要命的问题。据调研,续贷短则一周十天,长则一两个月甚至数月。这种情况极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或者被高利贷压垮。如果续贷连续不到位,无法归还过桥资金,高利贷主就会查封厂房设备,企业最终陷入困境。

2.融资贵问题

融资贵表现在四个方面:银行贷款利率高、第三方服务费用高、银行续贷成本高、民间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是指综合融资成本,既包括融资利息,又包括非利息融资成本(担保费、评估费、登记机关各项费用等)。融资的啄食顺序理论认为,企业在选择不同融资方式时,会根据融资成本对融资方式进行排序,首先使用内部融资方式(如自身利润),然后使用外部融资方式(如负债、外部资本)。根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显示,当前中国社会融资(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为7.6%,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 6.6%,融资性信托平均融资成本为 9.25%,保理平均融资成本为12.1%,小额贷款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 21.9%,互联网金融(网贷) 平均融资成本为 21.0%。融资成本最高的小额贷款公司及互联网贷款主体就是小微企业。 另外,上述的社会平均融资成本仅是利率成本,非利息融资成本中,担保费是一项主要成本,一般贷款企业需向担保机构支付贷款金额1%-2%的担保费用,加上担保公司收取的保证金,推高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近 3 个百分点;再者是根据抵押品不同收取的评估费、审计费、登记费等手续费用,一般折合贷款金额的 0.1%-1%不等,而这些费用业内统称“第三方收费”。更令企业头疼的是,根据银行规定,必须还完旧账才能借新账,这样企业就得筹措资金将之前借款还上,就得向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民间借钱,业内管这个叫做“过桥贷款”。

3.融资慢问题

融资慢问题由中小企业自身融资特点决定。在现有融资体系和操作流程下,中小企业“短、急、频、小”的融资需求往往难以满足。即使取得融资,因及时性问题,融资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现有中小企业融资产品中融资期限多为固定期限(通常1年或半年),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用钱急、随借随还等特征不匹配。即使这些企业取得融资,由于其再融资能力弱,需提前做好贷款到期安排,中小企业往往需要同其他企业拆借来筹措资金,这大大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2.2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1.自身的不足

(1)经营波动大,信用状况差、整体素质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资源少、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强劲的竞争力,当市场出现变化时,抗风险能力较差,所以难以满足银行的信贷指标。受发展所限,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财务核算不健全,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性不足,信息披露虚假,影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评价;部分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浅薄,合同违约、虚假信息、侵权行为等频发,缺乏积极的还款意识,存在延期还贷、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严重损害了银行对企业的信任。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确定信用风险,担心形成不良贷款,甚至是损失贷款,不得不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警惕和防范意识,降低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和贷款比重。

(2)人才匮乏。中小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管理决策者本身忽视或者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用人上存在任人唯亲,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差,忽视人才的吸纳及培养,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大多数金融机构出于贷款稳健性考虑,不愿意投资于风险高、前景不明朗的中小企业,抓紧腰包,不愿意投资放贷也是有据可循、有理可依的。

(3)担保物价值低。金融机构在贷款时通常会要求有一定的担保物,但中小企业只是拥有有限的土地使用权和破旧的房屋机器设备,部分新兴和国家战略支持的中小企业虽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但其价值难以评估,无法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抵押获得信贷,制约了融资规模。

2.政府政策的制约

(1)政策支持缺乏系统性。

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已颁布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现有政策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实践过程较难开展。另外,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存在多头监管、职能混乱、资源分配不均等现象,部门间协同性不足,引导机制欠缺。中小企业众多,如何辨别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并予以支持还没有统一的选择标准,一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依然无法得到政府资金的有效支持。

(2)金融配套条件尚不完备。

首先,全国统一的共享信息信用平台尚未形成。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掌握的中小企业信息无法被金融机构知晓,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风险,也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更加审慎。截至 2016 年第一季度,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收录自然人 8.9 億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 3.9 亿人,企业征信系统收录企业和其他组织 2140 万户,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企业和其他组织 592 万户。由于全社会信用信息被多部门掌控,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发挥整体合力。出于部门利益及信息安全考虑,通常不会向第三方公开其拥有的信息资源,造成大量的信用信息孤岛,也降低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的全面性,从而抑制了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

其次,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估体系,信用评级不完善。我国目前还缺乏专业性的、权威性的大型信用评级机构,也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信用评估机构。中小企业要获得信用贷款,必须承担高额的市场化信用评估费用,这远远超出企业本身的承受能力,同时政府又未提供相应足够的费用补贴,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选择。

再者,担保机制不完善。中小企业受本身资产有限,可供担保抵押资产不足,而我国又欠缺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有实力的机构,供需失衡。政府虽明确了服务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以及再担保业务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但更多的做法只是用牌照的形式指导成立各种背景的融资担保公司。而这些公司并不具备可持续的完全商业化经营模式。目前融资担保体系中融资担保公司大部分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生存盈利是其最基本的目标,出现代偿损失,相关业务人员仍要承担责任。尽管政府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补贴但是考虑到严格的监管成本,这部分补贴接近归零,甚至为负,根本无法弥补其代偿损失。

3.金融体系的缺陷

(1)中小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近年来我国中小金融机构迅猛发展,但地区不均衡问题突出,资产总量占比依然较低,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能力有限。全国范围内仍未达到乡镇金融服务机构的全覆盖,存在着金融空白乡镇。中小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产品性质与大企业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大型金融机构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的融资需求,亟须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创新。

(2)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存在金融歧视。首先,政策上歧视。中小企业的规模和所有权结构决定了银行在实际操作中给予的待遇和信贷政策低于大中型企业。其次,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贷款管理制度缺陷。银行出于规避经营风险的目的,仅对规模大、信用优越的企业增加信贷额度,而不愿意与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打交道。最后,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存在缺陷。金融机构内部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得信贷负责人员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慎选择、严格审批,部分优质中小企业因贷款工作人员的理性偏好而错失融资服务。

(3)贷款审批复杂、时间成本高。审批制度严格、贷款条件严苛以及信贷审批流程复杂等特点,导致中小企业无法迅速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严重降低了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共同在实践层面不断创新与突破。

3.1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首先,从经营管理角度出发,中小企业应努力加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会计与财务管理制度,引进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提高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以致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利润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通过自身综合实力的增强不断积累后续发展资金,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实际还款能力,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其次,中小企业应树立诚信的观念,诚信经营、诚信纳税,按期偿还本息,以提高信用评级来增加金融机构贷款的信心。此外,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提高社会声誉和资信水平,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或其他借贷优惠措施。

3.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健全政策性担保体系,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可以搭建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分担商业银行风险。为了提高担保机构的积极性,支持担保机构的发展,建议政府投入专门资金,并加强对担保公司的监督和管理。

(2)搭建金融信息平台,缓解贷款中信息不对称风险。建议由政府牵头建立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整合政府部门,如工商管理机构、税务机关、海关等行政部门所掌握的企业基础信息,使金融机构能够准确把握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实现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快速对接,及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需求,并降低融资成本。

(3)推动技术创新,引导金融科技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终端等数字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在推动包括中小企业融资在内的普惠金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数字技术为重要工具的金融科技,在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深化金融服务渗透率方面有顯著优势。所以,政府可以通过财税、市场准入等政策引导金融科技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3.3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水平

(1)创新融资观念和管理方式,打破金融歧视。金融机构自身要打破以传统企业规模为标准的贷款误区,调整信贷政策,合理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改变传统贷款业务管理方式,尝试搭建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服务平台,培育和扶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一起发展壮大。在贷款风险的把握上,关注实质性风险点,通过风险性定价解决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等。

(2)创新产品设计,还贷方式。首先,金融机构应在分析信贷风险基础上,对现有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性的研发和设计,使得开发的金融产品更加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状态和特点。按照中小企业的情况和类型,创新性地把贷款的条件、程序和监管方式等组合起来,形成有针对性的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再者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创新还贷方式,比如储蓄计划、现金流定制还贷等,解决中小企业定期还贷的资金压力和现金流短缺,避免紧急借新贷还旧贷而增加融资成本。对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可以主动或者酌情延长贷款期限;对于暂时出现困难、信用良好、但仍可持续经营、未来具备还款能力的客户,可以调整其再融资和贷款期限。

(3)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开展多样化担保贷款。主动适应中小企业经营季节波动性较大特点,开发更多期限和规模灵活的产品来对接企业需求,积极开发应收账款融资等产品;针对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探索创新知识产权质押加保险公司担保的新产品和服务模式,解决科技企业轻资产、无抵押、融资难的“痛点”。

总之,中小企业在解决自身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上,不仅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素质,进行深化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还需要政府职能机构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及鼓励机制;以及金融机构创新融资管理方式,改善服务水平。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实现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劲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5-123.

[2] 冯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纳税,2018,12(26):128-129.

[3] 康义,裴光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对策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02):92-96.

[4] 项华录,朱翔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9):66-68

[5] 刘德康.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8(19):31-32.

[6] 张雪梅.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性缺陷研究[D].辽宁大学,2014.

[7] 李宜昭.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路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作者介绍:刘林芝(1992—)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研究生,国民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