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应对策略

2019-10-30安晓旭

大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商业银行

安晓旭

【摘 要】 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我国历时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完成,实现利率自主定价。这种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都发生产了变化,存款利差、盈利空间、利率风险都较之前有所不同。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改革的必然结果,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各商业银行应及时更新观念,顺应变化,以更健康科学的状态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并不断完善利率风险监管体制,提高单位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利率市场 商业银行 存贷款业务 应对策略

前 言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这一工作的完成表示银行贷款和存款的利率管制都取消,金融机构有了自主利率定价权,对我国商业存贷款业务有较大影响。目前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平均不足30%,净利润依旧以利息收入为主,利率市场背景下,银行净利润和存贷利差都发生变化,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也是不小的冲击。加之经济放缓、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银行规模扩张受到限制,存贷利差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变化、存货利差变动,探究利率市场下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应对策略非常有必要。

一、国内外利率市场化进程简述

美国较我国早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70年开始到1977年结束,历时17年,经过准备期,发展期和完成期三个阶段。美国的这一改革也是一波三折,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美国通胀水平持续上升,导致货币市场利率一度达到16%,即使在1973年扩大存款利率上限的范围,取消所有大额存单的利率上限,但仍无法阻挡银行业存款的大量流失,1978年,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发展期,存款利率的管制开始放松,1986年之后美国利率市场化进入完成期。从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得出的经验:一是长期性、阶段性、顺序性、金融创新的推动以及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公认的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重要特征,二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对于取消利率管制的措施是逐步进行的,三是成功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仅需要成熟的金融市场,也需要建立各方公认的基准利率。

我国从1996年开始,2013年开始进入全面开放阶段,2015年10月央行宣布取消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历时20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工作基本完成,随后至2017年,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办法》,明确自动质押融资利率统一为SLF(常备借贷便利)隔夜利率,在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同时强化了SLF利率走廊上限的地位,进一步完善了利率走廊机制。

二、利率市场下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和存贷利差变化分析

有人专门对2013年-2016年期间各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和存贷利差做过调查分析,数据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远高于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规模和分支机构较少,相对利润也少,股份制银行则以招商银行业绩较为突出。而关于存贷利差,上市银行的存贷利差总体不高,都低于2.7%,2014年有大幅度收窄,并以大型商业银行较为明显,至2016年有所放缓。在净利润增长率方面,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刚开始呈下降趋势,2015年出现大幅度下滑,中国银行甚至出现负增长,到2016年,各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率出现不同程序的提高,并较之前略高。不同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的净利润增长率普遍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并在2014年出现拐点后呈现逐年上升。

三、利率市场下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分析

吸收存款一直是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存款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存款多则资金分配灵活,也更利于资金流动管理,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金融体系流动性总体偏紧,负债业务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商业银行更应该大量吸取存款。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存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中,外汇占款和影子银行派生对存款的贡献都经历了由强转弱甚至转负的过程,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和新生代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我国居民储蓄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而企业存款在2010~2015年也由占比42.4%降至31.7%。此外,近年来,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融资渠道多元化和跨业跨界竞争加剧都对银行传统业务产生影响,也是银行存款人群流失的原因,根据社科院编制的居民资产负债表,2004~2016年,存款在我國居民金融资产中的占比由70%下降至41%,而理财、保险和信托在居民金融资产中的比例由3%上升至18%。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广泛、数量多、业务辐射范围大,客户基础广阔且关系稳定性高,其居民储蓄存款增速相对稳定,特别是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吸收居民存款能力相对较强,不同于中小银行“存款难、存款贵”,存款压力较大。

四、利率市场下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分析

利率市场下,伴随着经济下行,贷款资金需求量减少,不良贷款率上升,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率造成银行资产难以回收,不仅影响银行盈利水平,还破坏资产负债表的平衡。2013年以来,为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央行先后六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目前虽已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但商业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水平与基准利率一致表现为逐年下降。从贷款结构上看,各类银行的公司贷款比 重逐渐缓慢下降,个人贷款和票据贴现的比重则逐渐上升,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业务都稳中有增。

五、利率市场下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应对策略

1. 构建包容性客户体系,加大存款客户开发力度

利率市场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能再沿用以往的拉存款逻辑,而要更多着眼于提高服务能力,通过更好的产品、服务、运营来促使资金尽可能在银行体内沉淀下来形成低成本存款。首先,构建具有包容性的综合化客户结构体系,扩大客户群体,降低存款集中度,以优质负债立行,夯实发展基础,将中高端个人客户群体作为主要目标客户,同时全力拓展长尾客户。其次,优化负债业务相关产品设计,提高结算存款贡献度,拓宽结算与现金管理覆盖面,在零售金融方面,强化资金归集、移动收单和快捷支付解决方案能力,在金融市场方面,推动同业结算性存款增长。最后,推动流程优化与再造,促使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按照流程银行理念合理界定部门职责边界,再造业务流程、决策流程和营销流程,建立跨条线、跨部门、跨分行、跨层级的快速响应机制和内部合作流程,同时加强信息采集运用、风险管理、产品服务整合、服务渠道协同和数据驱动能力建设。

2. 加强金融风险控制,优化信贷结构

在经济放缓、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压力下,存款成本上升对利差形成挤压。一是各商业银行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互联网快速高效的优势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寻求风险和效率、成本的最佳平衡。二是为了降低贷款业务中的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应做好信用风险防范,不断加强贷前审查、贷中监控和人防、制防、技防建设,真正消除风险预期、阻断风险传递。三是应该优化信贷结构,做好信贷资产行业、区域布局,将贷款投向更具有议价优势的领域。四是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机制,落实风险管理责任,注重从贷款布局以及机制完善角度全方位管理信用风险。五是做实统一授信,控制企业过度融资,从而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各商业银行应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将提高金融市场风险管控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如招商银行,从2016年开始,在强化自身业务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企业避险业务,为企业定制交易工具和服务,化解金融市场风险影响,有效促进银行健康发展。

3. 扩大存款渠道,降低存款成本

存款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仍是目前银行的核心负债,但其占比逐年下降,非常不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为此,首先,我国目前银行收入方式较为单一,可以参考国际经验发展一些新兴业务,在做好风险控制工作的前提下,不断开发创新性负债产品,在资产管理、资产托管、债券市场等各个领域开拓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实现多种交易业务模式的交叉与融合,创新业务模式,拓宽收入渠道。其次,遏制资金空转,金融去杠杆下,商业银行不可有侥幸心理,不可通过同业业务規避监管、美化指标,而应配合监管政策,减少所产生的流转链条,遏制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套利、期限错配,防范流动性危机,实现同业业务规范发展与金融稳步去杠杆的有机统一。最后,降低资金运营成本,大力发展交易银行和非银同业存款,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实现低成本负债。

【参考文献】

[1]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应对策略[J]. 顾礼俊.纳税 . 2018(02)

[2]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发展策略研究——以我国沪深两市25家上市银行为例[J]. 林深.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 2017(05)

[3] 中小银行存款业务困境及未来发展策略  黄剑辉  银行家  2018.12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