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撒爱的天使

2019-10-30张红兵樊文宏

地火 2019年3期
关键词:失学小男孩骨髓

张红兵 樊文宏

1994年初的一个清晨,赵婷像往常一样,下了夜班回到宿舍,准备洗漱一番睡觉。这时,收音机里传来了一条消息:一个山区里的孩子,为了凑8块4毛钱的学费,到十几里外的砖厂去搬砖,摸黑回家的路上坠落山崖。家人赶到时,他早已没有了呼吸……她当时怔住了,已经捧起的洗脸水,从手心里一串串滑落,溅湿了衣襟。

那一夜,她失眠了。闭上眼,孩子那悲惨的一幕就在脑中盘桓,挥之不去,泪水打湿了被角。她想起了小时候发生的事:她陪着母亲带着生病的妹妹到内地治疗,人生地不熟,茫然无措,但随即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有的人帮忙去挂号,有的人帮忙购买生活用品,有的人专门从家里给她们做了可口的饭菜……这些善良的陌生人,让她们母女倍感温暖。那时,在她的心中就种下“她也要帮助别人”的种子。

要行动起来!她暗下决心。

1994年8月,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安排下,她以“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资助了第一名贫困山区失学的孩子——四川大凉山的彝族男孩孟家彬。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资助到他高中毕业。

“那里没有路,孩子们没有鞋穿,每天都吃土豆和玉米。”这是赵婷对大凉山最深的印象。那里的孩子们严重缺乏食物和营养,很小就开始帮家里干活,上学成为一种奢求,也是他们心中最深的渴望。孟家彬的奶奶第一次见到赵婷时,拿出了家里唯一的一块腊肉说:“今天我们过年,谢谢你让我的孙子能上学。”这位淳朴的老人用最樸实的方式,向赵婷表达着最深切的感激。

宁夏盐池县的王玫芳,是赵婷资助时间最长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高中毕业,整整12年。为了筹足王玫芳上高中的书本费、学杂费、参考资料,赵婷不仅自己倾尽全力捐款,还发动家人一起捐款。在赵婷的帮助下,王玫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从格尔木炼油厂到市中心邮局,步行大约3公里。这3公里,她一走就是整整25年。

这是一条爱心之路。

每个月,她就带着刚发的工资和心中的爱,去给那些素昧谋面的孩子寄去30块钱和一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的信。每个月,一笔笔爱心捐款,少至几十元多至数千元,源源汇出。她以这种方式,先后资助了5名贫困儿童,让他们重返校园。2014年,她又资助了3名品学兼优,却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藏族孩子。同年,在她的资助下,因贫苦被迫辍学务农的四川内江资中县女童黄丽雅,又走进了她梦想的初中课堂。

资助第一个失学孩子时,赵婷工作仅仅两年,才从学徒工转为正式工,月工资不过400元。那时,每个月30块钱可能不算多,但对于她却意味着要节衣省食。后来,工资增加了,她捐款的数量也相应增加了,不仅结对子资助失学儿童,还向中国妇女基金会以及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捐款,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她有两张银行卡:一张是工资卡,里面存着上个月的工资;一张是储蓄卡,里面只有2000元钱,以备急需。她家中的电视机、沙发十多年一直没换,在电脑已经成为家庭必备品时,她却舍不得配置一台电脑,她觉得那过于奢侈。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她一次就捐出7000元钱,可当时她穿在身上的一件运动服已经泛着毛球,是她二姐穿过了送给她的。

对于她捐资助学的做法,周围的人很不解。有人说她资助失学的孩子是赶时髦,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有人说她这么做是为了吸引眼球,动机不纯;有人说她有点傻,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不买化妆品,不买衣服、包包,却送给那些不相识的人。对于种种误解,她始终置之不理。

她没有别人想得那么复杂。她认为只是做了她想做的事。帮助他人,她很快乐。有人问她,你自己生活得也不宽裕,还去帮助素不相识的人,图啥呀?她说,她图的是有病的孩子能早点好,困难的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有人问她,你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太值了!如果尽我的微薄之力能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温暖,我无怨无悔。”

她几乎把她的工资收入全部捐出去了,可她觉得还不够。“除了捐款,我应该还能做更多的事。”赵婷如是说。

2007年,赵婷开始无偿献血,每年定期献血1-2次,十几年下来共无偿献血3000毫升。2011年8月,她回老家四川休假时,在街头看到“为14岁以下白血病儿童捐献骨髓”的活动宣传,立即在中华骨髓库留下了资料,成为一名骨髓捐献志愿者。

2012年4月的一天,赵婷突然接到骨髓捐献中心打来的电话:“您的血液配型成功,一名7岁的白血病小男孩需要您的捐献,您愿意吗?”她当时就蒙了,第一感觉是,真的吗?不会是骗子吧,她真的有这么幸运吗?

证实消息确凿后,充满喜悦的她又犯了难。一是电话里说,手术最好在7月底8月初进行,可当时7月计划休假人员的名单里没有她。二是捐献骨髓的事,她从未给妈妈说过。虽然捐献骨髓是救人生命的善举,但骨髓捐献毕竟不像献血那样方便快捷,毕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要是妈妈不同意怎么办?

她先找到车间说明情况请求休假,领导给予了支持,班长和同事也主动提出帮她顶班。然而,家里的情况如她所料,一向支持她做好事的妈妈这次却坚决反对:“万一你出什么状况,妈妈怎么办?妈妈已经70岁了,承受不了意外。”望着年迈的母亲,她沉默了。

那段时间,尽管没再和妈妈说起这事,但还是和骨髓捐献中心保持着联系。通过几次与骨髓捐献中心通话了解到,在她之前有一名小伙子和病患小男孩配型成功,但最终又拒绝了捐献。据说,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相匹配率是万分之一,而她竟然能配型成功,这就是她和这孩子的缘分。如果她放弃捐献,小男孩的生命会过早结束。她如果放弃,就是放弃了让小男孩活下去的机会。

她要帮助他,她必须帮助他!

她决心已定,就动员家人一起劝说妈妈,并说服妈妈亲自来到医院了解详情。在医院,当妈妈见到那名7岁的小男孩时,妈妈流着泪默许了。

准备骨髓移植的那个过程,也是最让她难熬的阶段。尽管医生保证手术不会有任何问题,她仍然感到害怕。她真的担心,一旦出了意外,母亲会怎样……可为了让守候在身边的妈妈和妹妹放心,她故意和她们大声说笑,讲故事,调整她们的情绪。

手术前的那个晚上,她最害怕,也最感动。那一夜,她整夜没睡。一边担心手术的事情,一边看着同事们不断发来的鼓励短信:

“赵姐,你很勇敢。你是我們的榜样和骄傲。”

“不要说你害怕了,即使是我们男爷们也会害怕的。不过,咱们付出一点,就能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加油!”

“我们为你们祈福,你俩都会平安的!”

“等待你归来!”

……她的眼睛一次次湿润了。这些温暖的话她一直珍藏着,成为她内心深处不竭动力的源泉。

2012年8月6日8时许,手术如期进行,她进入了全麻的状态。医生的针管扎向她的第七节脊椎骨缝中,随即,10克透明的液体从她身体里抽出,又缓缓进入了小男孩的体内……

手术后,她一整天都处于昏睡之中。按照惯例,捐赠骨髓者会在半天内醒过来,但直到8月7日凌晨4时,她才开始恢复意识。一直守在病床旁的妈妈高兴坏了,抱着她的脸蛋亲了又亲。她感受得到,在她昏迷的那大半天里,妈妈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一个月后,受捐赠的小男孩渐渐康复。他高兴地告诉赵婷:“谢谢你,好心的阿姨。我终于可以去外面看看太阳,看看雨,看看大树,看看小草了。阿姨,我也能上学了。”虚弱的她听到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觉得既心酸又幸福,觉得自己付出的所有都是那么值得。如今,这个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走进校园,开始了健康快乐的生活。

25年来,赵婷将爱心源源不断传递,从捐助失学儿童、无偿献血、捐助“母亲水窖”、灾区捐款,到2012年无偿捐献骨髓,成功救助一名白血病儿童,再到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后在青海各地宣讲和捐款。她的爱心播撒到遥远贫困的山区,不断资助上不起学的孩子们。

25年里,她累计捐款34万余元。

她至今还保存着受资助过的孩子们的来信。

“赵婷姐姐,我收到了您寄来的钱和信。有您的帮助,以后我不会失学了。以后,我一定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用优良的成绩来报答您……”

“赵婷姐姐,我用您寄来的钱买了一个新书包和文具,我好高兴……”

也有很多不认识的人给她写信,有的向她表达敬意,有的鼓励她坚持走下去,有的还告诉她自己也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出了第一笔善款……

“小时候,我认为善良是我的本能;长大了,我认为帮助他人是我的义务,也是我的人生态度。”赵婷说。每当她拆开这些信件时,信中那些真诚的感谢、衷心的祝福都将她包裹得满满的。这一切温暖着她的心、坚定着她的信念,也让她享受着付出的快乐。

这快乐,让她沉醉。

猜你喜欢

失学小男孩骨髓
Ancient stone tools were found
“聪明”的小男孩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英政府要给“失学”儿童请私教
小男孩
赞美骨髓
世界多半失学儿童在尼日利亚
从失学现状窥探乡村教育
萌萌哒的小男孩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