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元素介入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2019-10-30苏小燕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舞蹈元素介入小学音乐课堂

苏小燕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的教学要求从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培养转变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教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小学音乐教学中所包含的内容也是极为丰富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将舞蹈元素介入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关键词:舞蹈元素  介入  小学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號:1672-1578(2019)09-0210-0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舞蹈元素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兴趣,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刺激学生小脑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气质美、心灵美,使之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潜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

1   以“情”唤“情”,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对内心情感以及生活中相关情绪进行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想准确的把握好情绪并且进行自我表达是十分困难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强硬的要求孩子们对此进行体会并且表达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情绪抓住表达的重点,以“情”唤“情”,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舞蹈灵感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十分强的年纪,在这样的年纪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安安静静的看老师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十分困难,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通过视频、影像、声音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舞蹈作品中的风格特点、情绪特征,给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示范感受,让学生能够在这些多样化的示范片段中找到灵感,对舞蹈学习产生兴趣。

3   结合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舞蹈教学不是一味的强调动作标准、准确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太过纠结与学生的动作而忽略了动作中情绪的传递和表达,就会导致学生动作死板、僵硬,没有灵性。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对舞蹈动作中所要表达的内很进行体会。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能力依旧有限,过分高深的舞蹈内涵并不利于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体悟感受为主,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相关的动作通过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体悟,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较远的动作则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构建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影像、图片等对动作情境进行感悟。

其次,舞蹈教学对学生创造性的要求是极高的,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训更是一块短板。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要通过相应的情境引导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教材进行联想,并且先通过文字、语言等学生熟悉的方式将联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对于联想能力较弱,思维无法打开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在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养成了以标准答案来衡量对错的习惯,教师也养成了以标准答案来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舞蹈教学中是不适用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创造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打破这种评价习惯,舞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大胆的表达,并且对学生的表达认真的倾听,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心。在这个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释放出内心的个性和情感,也就是所谓的“解放天性”,通过解放天性让学生在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被压抑的情绪和性格得到充分的表达,也为下一步肢体语言的表达打下心理基础。通过以上方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被打开,对于教材内容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将自己刚刚通过文字或者语言表达出来的联想进行再次的表达就会比较容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肢体语言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意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对舞蹈表达也就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虽然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舞蹈动作不要过分纠缠,但是基本的表现要求还是要做到的。因此在开展动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对同一种动作的不同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让大家来比较两种动作的臭美,发现两组动作的不同之处,然后比对自己的动作进行自我发现,自我纠错。同时,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羞耻心都比较强,在进行比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直接让两个学生上台进行对比“表演”,可以采取教师演示、视频对比等其它方式来实现比较纠错,在完成教学的同时也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发展期,骨骼较软,易变形,肌肉弹力小,收缩力差,易疲劳,再加上性格上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对音乐舞蹈教学产生厌倦是十分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故事、游戏等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同时,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总应该格外注意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当然不是采取反复练习的枯燥方式进行训练,而是通过将较难的做的舞蹈动作生活化、形象化、生动化的方式来增加舞蹈教学和训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进行舞蹈学习和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获得应用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舞蹈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情感、生活等的感悟,有利于学生审美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素质为主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通过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化繁为简,将舞蹈教学过程生动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对舞蹈教学的接受度,激发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舞蹈教学起到应有的效用,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秀玲.让舞蹈之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绽放[J].2013-3.

[2] 符红梅.融合舞蹈元素让小学音乐课堂动起来[J].中国教师,2015.

猜你喜欢

舞蹈元素介入小学音乐课堂
论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创新思维,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