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未来经济学对我国社会整体建设的作用

2019-10-30孙若宸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发展前景风险管理

孙若宸

摘 要:众所周知,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协调社会资源的配置,二是协调社会的利益关系,而未来经济学便是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未来如何运动。阐述未来经济学的构成,以及对我国未来完善金融体系、降低民众恩格尔系数和提高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通过文献考证,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一是未来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及与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ism)在社会经济预测与发展方向上的不同特点;二是未来经济学对社会整体(譬如国家整体、企业公司市场和个体经济等)的决策服务、协调、促进作用;三是未来经济学在预测未来市场经济风险方面的作用;四是对未来经济学发展前景的思考。

关键词:未来经济;凯恩斯主义;社会整体作用;风险管理;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5-0001-02

引言

未来经济学目前在国际上还未曾形成独属于它的学科和理论价值,但是正如狄仁昆教授所言,它是我们社会科学领域创造的一种全新的知识与理论。对于未来社会经济的分析方法,传统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其分析方法上已有所不足,采用过去的方法去揣测未来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现实。而未来经济学则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即超越现实的思维,将未来学与经济学结合,以未来的角度去研究经济如何运动。具体作用就是在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降低民众恩格尔系数提高生活水平和预测金融市场经济风险三方面的作用。

一、未来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主义的不同特点

作为新兴崛起的学科,近年来未来经济学取得了当世经济学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众多经济学家认识到其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测方法,开始研究这一学科。其具体定义和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区别如下:

1.未来经济学的定义。未来经济学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被给予明确的定义,大体上指的是一种对于未来各种经济的科学预测,并且辅之与科学研究的多门学科的交叉混合学科,是未来学与经济学的相互结合,是研究未来的经济学。未来经济学将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相结合,组合成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性学科,旨在研究怎样开发资源以预测未来经济,探索未来经济变化并使之向着特定的目标和标准转变。未来经济学主要以未来经济规律和未来经济问题两个为主要研究对象和领域。从内涵和主体上来讲,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定义。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是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于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1936)中的思想基础上延伸出来经济理论,其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1]。凯恩斯主义经济对未来经济是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用过去的经济周期来对未来的经济加以判断。例如,经济学家卡尔多从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关系出发,分析事前投资、事后投资、事先储蓄和事后储蓄四者之间的差异是如何引起经济周期的变化,以此来推断未来经济的趋势[2]。

3.两者在对预期未来社会经济方法上的区别。未来经济学要求我们谋求不同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测方法。首先,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未来经济的研究方法运用的是“假设—分析”法,以一定的有关经济活动的发行者与经济环境的假说为前提,用認识论性质来得出现实“是如何”的推演。但现实的经济活动者不一定以此为依据。所以,J.罗宾逊(Joan Robinson)她对于“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也并非是信口开河,尽管她另辟蹊径,尝试用“价值分析”来均衡地分析历史观的转变以完成对“凯恩斯主义的第二次革命”,但最终却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其次,未来经济学并不是那种“关于经济行动是什么”的知识与理论,它是由无穷个个体经济的实际活动在两个领域之间结果的关系状况,这个表现即随着特定的经济阶段而变化,如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就是一个典型代表[3]。

二、未来经济学对社会整体的决策服务、协调、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未来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也不断变化,20世纪50年代是社会科学经济,六七十年代是关于自然科学经济,如今是在科学革命的社会,包括物化的新科学技术,也包括精神和文明,然后用定量的方法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未来经济学对决策的服务。该功能要求实行人对决策的经济方向和可能的后果进行评估,提出早期警报,以便提早对金融风险中的风险源进行预控,以防在未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外的许多经济智囊公司,大部分都是地地道道的研究未来经济学的投资决策机构。例如,在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兰德(Rand)公司,就是一个综合型战略机构,它将未来学运用到各个领域以达到预估判断的目的,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研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思想库,来帮助客户预测未来前景和决策企业方针,被誉为世界智囊团的开创者和代言人[4]。在经济学界,更是准确预测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2.未来经济学对各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利用未来经济学的观点,将各种经济发展的现象综合起来研究,以期将各种经济协调发展。如实证分析法(Empirical Analysis),以一定的现象、假设、经济因果关系来阐述、解释现象,并且来分析预测发展。

3.未来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首先,用它服务社会并为未来经济预测,以达到满足编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条件。无论是社会整体还是个别企业公司,规划能否实现的首要前提都是未来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是否正确,一旦方向错误,那么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会走上歧路。其次,用它来鉴别未来经济可能的危险并寻找解决的机会。当政府、企业等的决策者看到了刚刚冒头的危险,未来经济学可以帮助解决并监督,甚至在问题严重时提供解决的政策和方法。最后,用它来创造全新的经济学,以达到促进经济模式多元化发展,给社会整体经济添加更多的灵活性,激发市场活力的作用。如新生经济学(Neonatal Economics)是研究新生经济基础理论和科学体系,它就是在美国新经济催生下形成的后现代经济学和未来经济学基础上创变生成的新生代经济学理论。

三、未来经济学对预测未来市场经济风险方面的作用

目前的金融风险起因主要是风险源、风险敞口、风险事件造成的,按照是否能分散可以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而未来经济学在预防风险发生、控制风险后果、预计风险损失方面有重要作用。

1.预测风险发生。对于未来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做好风险预防工作。做好风险预防,即要求我们在风险事件未发生之前就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把风险控制在一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该方法可以用来解决一些不能通过市场手段转移的风险,比如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等。包括目前宏观经济学的最前沿领域Bewley模型,虽然归属宏观经济学,但其实包含未来经济学的理念。

2.控制风险后果。目前,投资者往往是根据马科维茨(Markowitz)组合投资理论(Portfolio Theory)来投资,即“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避免了大规模资金损失的危险,这样除非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还是非常安全的。而未来经济学可以在风险发生时,无论是系统性还是非系统性风险,提出控制甚至解决的方法,帮助政府与企业自救,达到控制风险后果的目的。同时,帮助评估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和行动,以达到恢复灾后经济建设的目的。

3.预计风险损失。利用未来经济学预计风险损失,以做好事后的風险补偿工作。目前,金融界的风险管理VaR法就是一种预计风险损失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和特定的置信度下,算出某一金融资产未来可能遭受的最大潜在损失量或下跌不会超过的水平。公式表达为Prob(ΔP>VaR)=1-c[5]。

四、对未来经济学发展前景的思考

未来经济学未来的发展形势必然是坎坷又光明的,一个新理论的诞生往往伴随着许多旧有理论被推翻,但新生事物的发展却是必然的。

站在正统经济学立场上来看,一些未来知识状况的新经济问题往往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导致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学知识,这就可以被理解为未来经济学。比如以显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显示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奥肯法则”、显示税率与总税收变化关系的“拉弗曲线”等问题,都含有未来经济学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影响巨大且一直处于争执中心的菲利普斯曲线。

由此可见,未来经济学是人类社会在社会科学领域创造的一种全新的知识理论,目前经济学前沿中众多的新知识新理论都或多或少有了类似的性质和品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品质将会越发彰显。

参考文献:

[1]  赵烁.旅游业调控法律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5.

[2]  宗建亮.世界经济波动的贸易传导及其影响——世界经济波动与贸易传导关系历史及现实现象的考察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8.

[3]  威廉·菲利普斯.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Z].1958.

[4]  边丽媛.《美国空军海外驻军成本分析》汉译翻译实践报告[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5]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组.金融市场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凯恩斯主义发展前景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原因再探究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需求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