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累托图在三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9-10-30马金荣郭毅轩

城市勘测 2019年5期
关键词:帕累托图斑土地利用

马金荣,郭毅轩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38)

1 引 言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全面查清当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1]。

为了落实国务院三调办的要求,加强“三调”质量管理、保证调查数据成果真实性,在三调工作中,技术单位采用了大量先进的方法,使三调成果在数据量、时效性、准确性等方面与二调、变更调查等其他调查成果相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与此同时,生产技术的进步也给质量检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及时、准确地发现作业过程中的质量偏差,进而有效指导生产人员在正确的技术路线下完成工作,是三调工作中质量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积极引入相关领域的质量管理工具,可以为三调质检人员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

排列图和直方图是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常用工具,它们与因果图、检查表、层次分析图、散布图和控制图一起,并称为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经过在机械加工业、电子产品制造业、信息产业等行业数十年的质量管理实践,形成了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3]。

2 背景

本文以某直辖市下设行政区的三调数据作为分析对象,结合该区三调工作中的技术路线、阶段性成果等生产管理资料,根据三调技术规程,利用帕累托法处理质量直方图,完成对作业过程中的重要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该区位于城市集中建设区的边缘地带,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面积约 305 km2。下辖6个乡,77个村。区内有一条主要河流、一条铁路干线、两条高速公路穿过,土地利用情况比较复杂,三调成果中图斑约 19 000个,涉及地类53种。

该区作业队伍约35名技术人员,其中专职质量管理人员5人,兼职质量管理人员7人,内外业作业人员23人。技术流程基本按照“内业提取图斑、外业调查举证、内业成果整理”三个环节进行。质量和作业管理采用3级负责制,即:内外业技术人员以村为单位,负责生产和质量初级控制,在完成每个环节的生产和成果自检、互检后,将阶段性成果交给兼职质量管理人员;兼职质检人员以乡为单位进行质量检查,经过返改合格后,形成该乡的一检成果,交给专职质检员;专职质检员以区为单位完成质检后,经过返改合格后,形成该区二检成果,每一级质量控制采用全数检查的方式,对错误率超限的样本予以返工处理。

在该区的生产过程中,作者利用帕累托分析对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且参考分析结果对主要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整,通过对调整后的质检成果进行分析,验证质量管理手段的有效性。

3 质量评价模型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等技术规程为依据,对各主要环节的调查成果进行100%全面自检,以确保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由于各环节的成果内容不一致,所以质检工作的重点检查项也有所侧重,如:在内业提取图斑阶段,质检人员的重点检查项为:图斑边界勾绘的准确性、图斑地类认定与影像的符合性、图斑拓扑检查、图斑完整性等;而在外业调查举证阶段,质检人员的重点检查项为:调查标注的完整性、外业地类认定的准确性、举证照片的质量等;在内业成果整理环节,质检人员的重点检查项为:图斑逻辑一致性、图斑地类一致性、图斑边界与各专题图层的一致性、接边检查等。

为了能够针对性地发现各环节的主要质量问题,确保及时对成果的质量偏差进行纠正,防止前一阶段的质量问题遗留到下一阶段,产生更大的质量偏差和更高的返改成本。在实际质检工作中采用了分阶段设置重点质量检查项的方法。

但是在三调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环节的质检结果体现出的主要质量问题在不断变化,使质量和项目管理人员对下一阶段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缺乏足够的预判依据,造成在三调工作中,质量问题的补救措施多于预防措施。针对此类问题,作者通过引入质量管理工具中的直方图和排列图,对各阶段的质量检查结果进行直观显示,而后根据三调工作的生产实践,分别按照土地利用特点、作业员、图斑类型、图斑面积等影响因素,对直方图进行帕累托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对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通过不断比对各环节的质量管理直方图,验证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准确性和干预有效性。实现三调工作的主动质量管理。

4 利用帕累托分析三调过程检查数据

作者通过整理该区三调的一检结果,发现问题图斑有 1 177个,约占图斑总数的4.5%。由于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特点不一样,造成土地利用情况的复杂程度、变化程度不同,进而使作业难度、技术特点有所区别,因此,作者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将作业区根据土地利用特点,划分:核心城区、城市边缘地区、重点开发区域、对外交通沿线区域、自然地物区域、农业开敞空间、集镇区域、自然村区域、浅山区、高山区等10个类别,通过统计各类别的问题图斑所占该类别总图斑的数量比例,并且将结果从高至低排序,结果如图1所示。

利用帕累托理论中的“二八原则”对图1进行分析可知,错误图斑最多的两类为:对外交通沿线区域和核心城区两类区域内,错误图斑总数为351个,仅占全部错误图斑的29.8%,远达不到帕累托理论中,“百分之二十的主要原因导致百分之八十的问题”这一定律。因此,作者初步认为此分类方式不具备主要质量影响因素的统计特点。

图1 按照土地利用特点分类的质量控制帕累托图(一检)

在接下来的质量因素分类方法筛选工作中,作者分别对其他可能影响成果质量的因素类别进行帕累托分析,得到结果中,图斑类型和图斑面积两种影响因素均不具备帕累托分析的统计特点,而按照作业员进行分析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按照作业员分类的质量控制帕累托图(一检)

通过分析图2可知,全部23名作业员的成果中,出现错误图斑最多的5个人累计错误图斑数量为902个,约占总错误图斑数量的76.63%,符合帕累托定律。因此,作者认为此分类方式具备筛选主要质量影响因素的统计特点。

在初步判断作业员的水平是影响三调成果质量的主要因素后,作者及时对质量问题较多的作业员进行重点技术培训,为了验证帕累托分析结果对质量影响因素的敏感性,作者也对一检成果分析结果中,不具备帕累托统计特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质量控制,如:加强了对外交通沿线区域和核心城区两类区域内错误图斑的专题培训等。

随后,经过一个月的三调生产,作者组织了对该区阶段性成果的第二次质检工作,检查结果显示,全区错误图斑量为878个,占全区图斑数的4.18%。

作者为了分析一检后对不同质量影响因素的干预结果,采用相同方式对二检数据进行了帕累托分析,得到的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按照土地利用特点分类的质量控制帕累托图(二检)

通过图3可以清晰地看出,按照土地利用特点分类对二检数据进行分析获得的直方图仍然不具备帕累托定律特点,并且各类别的错误图斑比例与一检结果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作者继续按照其他分类方式,对二检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他不符合帕累托特点的分类统计结果与一检数据分析结果呈现的特点基本一致。因此,作者推断,在三调工作的质量控制中,对不符合帕累托特点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质量干预所得到的效果不明显。

作者将二检结果按照作业员进行分析,统计特点仍满足帕累托定律,结果如图4所示:

通过将图2与图4进行对比,发现81.4%的错误图斑出现在5名作业员的工作区域内,且该5名作业员与一检结果中出现主要质量问题的作业员一致。借此,作者推断:作业员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且该影响因素会持续性地产生质量偏差,采用一般性的质量补救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不明显。

图4 按照作业员的质量控制帕累托图(二检)

结合以上分析结果,作者在二检完成后,将成果质量问题严重的5名作业员调离本项目组,同时,将他们所负责的作业区划分给质量较好的作业员,对于部分问题较严重的区域进行了返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对其他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必要的管理。

5 质量控制效果分析

作者根据帕累托分析结果对主要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控制后,该区三调的后续工作在过程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区级验收中,由质量检查单位技术人员对该区成果进行了质检,错误图斑总计612个,整体错误率为1.64%。进一步验证了质量控制手段的有效性。为了对比不同阶段下质量控制手段的差别,作者按不同质量影响类别,将一检、二检和验收质检结果数据进行了对比统计,其中,对不符合帕累托定律的质量影响类别的分析结果,仍以土地利用特点因素为例,如表1所示:

质检结果统计表(按照土地利用特点因素) 表1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二检时,三调成果由于未采用有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控制,与一检结果相比未呈现明显的质量改进。而验收时,由于该区在二检后,以作业人员为质量控制手段,将生产数据不满足质量要求的作业人员调离项目,不仅使该区的三调成果整体质量得到提高,而且使不同土地利用特点下的各类三调成果质量全面得到大幅提高。作者利用此方法对其他不符合帕累托定律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与表1呈现的数据统计特点基本一致。

作者以作业员为质量影响因素,对三次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在二检后,虽然由于调离了产生主要质量问题的作业员,其余作业员增加了部分工作量,但是各自质量情况未发生明显下降,全区的质量情况进而得到了大幅度好转,由于作业人员较多,故按照错误率对作业人员进行了排序,仅对错误率最高的10人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

6 结 语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在数据生产、建库、核查等环节全面采用了信息化手段,为土地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数据支持[4]。同时,也对调查成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更准、更精的要求,在国务院三调办“进度服从质量”的要求下,质量控制环节在整个三调过程中的地位和责任更加重要。本文通过引入在工业生产领域内发展成熟的管理工具,结合在管理领域内被广泛认同的帕累托理论,建立一种对质量影响因素有高敏感度的帕累托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利用三调技术规程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质量元素、影响因素、质检结果等数据建立不同专题的帕累托图,查找主要质量影响因素,并且在后续质量管理工作中对其进行干预。该方法的有效性在区级质检结果中得到验证,该区的三调成果整体质量错误率从4.5%下降至1.64%,证明帕累托图在三调质量管理工作中具备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三调时点更新、数据库建库以及其他相关地理信息数据调查工作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帕累托图斑土地利用
地理国情监测中异形图斑的处理方法
基于C#编程的按位置及属性值自动合并图斑方法探究
成都经济区极端降水广义帕累托分布模型研究
土地利用图斑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审判工作量何以最优:民事审判单元的“帕累托效率”——以C市基层法院为例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帕累托最优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基于ArcGIS 10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斑自动化综合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