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半山(皋亭山)显宁寺遗存及价值研究

2019-10-29芸,曹

浙江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半山院落杭州

陈 芸,曹 雪

(1.杭州市拱墅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2)

1 研究背景

显宁寺旧址,2004年被公布为杭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旧址现存四进院落,一栋藏经楼,为民国初年重修,木质结构。据历史建筑档案记载:该寺历史悠久,开创于五代。为有效保护显宁寺的建筑和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充分发挥显宁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为后续工程建设和恢复宗教活动场所提供依据,使其能够有效融于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体系中,成为区域性的文化地标和旅游名胜点,有必要对显宁寺进行复原性研究。

显宁寺的复原性研究,旨在为下一步的修复、扩建提供思路和论证,以进一步推进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带动杭州北部旅游开发,挖掘半山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景区文化景观和旅游价值。

2 区位环境研究

2.1 区位分析

显宁寺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半山镇刘文村,在半山(皋亭山)西北山麓。寺院深处山坞之中,背靠半山,面朝东北,曾是半山地区规模较大的禅宗寺院。

历史上,半山(皋亭山)是杭州城以北最近的山峰(图1),早年城北水网纵横,大运河作为杭州城向北的主要通道,其支流可通达半山,因而具有了特别的地位。如今,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东北部,南接主城区,北接塘栖古镇、临平副城,是杭州城向东、向北发展的主要区域。

图1 显宁寺在古代杭州山水地域格局中的位置(基于民国11年《杭州府志》绘制)

半山与黄鹤山、临平山等诸山一脉相连,自西向东北绵亘十余公里,总面积1 002.88 hm2,核心规划区172 hm2,包括半山景区、龙山景区、虎山景区以及与三山连通的部分,是杭州主城区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与西溪湿地、西湖并称为杭州主城区三大生态支撑。

2.2 人文环境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规划区经当地政府多年建设,已经成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集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健身于一体的开放式山地公园。2017年,半山望宸阁建成开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半山是古代杭州先民生息繁衍之地,留下了秦始皇、钱鏐、宋高宗等帝王将相的遗踪,记叙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抗元的故事,记载了白居易、苏东坡、萨都刺、刘伯温、厉鹗、郁达夫等历代文人雅士的题咏、赋文和以此为背景的神话等近200首(篇)。

相传,北宋末年战乱四起,倪氏女子为护卫康王被金兵杀害,后两军交战,其神灵助阵,使得宋兵俘斩无数,兀术北遁。宋高宗即位,首宗祀典,赐封倪氏为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立庙塑像,栋宇巍峨,而皋亭山亦因半山娘娘庙而出名,此即“半山”的由来。

2.3 宗教环境

天下名山僧占多。禅寺的选址总和名山有着密切关系,山体为寺庙提供了静谧的环境,出世的处所,寺庙的伽蓝布局也往往因地制宜,随山势而变通。

半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因其地理形胜,自隋唐至清,也是“佛国”一隅,寺院林立(图2)。位于半山西南角的崇光禅寺,中部的显宁禅寺,黄鹤山南麓的龙居寺,均可上溯到两宋时期。

图2 半山(皋亭山)主要寺庙位置分布(基于《杭州皋亭群山文化休闲区总体规划》绘制)

2.4 显宁寺山形地势

显宁寺坐落在半山的一个山坞里,坐南朝北,寺院南侧有靠山,山峰海拔171 m,如今寺庙虽然荒芜,但仍能透过丛林看到山峰耸立,可想当年寺院胜景。左右山脉形成护山之势,具有较好的风水格局(图3)。

图3 显宁寺风水格局图(作者自绘)

3 现状遗存研究

显宁寺旧址在半山(皋亭山)西北山麓。背靠半山,面朝东北,西侧距离250 m有半山隧道穿山而过。寺院深处山坞之中,与城市主干道有2.1 km路程。

显宁寺相传建于五代。史料记载至少可上溯到北宋时期,是半山地区较为有名的寺庙之一,后屡经毁葺,目前仅存一栋1931年代建造的藏经楼,以及部分院落残垣。2004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显宁寺旧址为杭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目前显宁寺旧址遗存见图4。

图4 显宁寺旧址遗存平面布局图(作者自绘)

3.1 四进院落

显宁寺旧址现存一路四进院落,分别位于四个台地。自前向后推测分别为山门(天王殿)院落、大殿院落、藏经楼院落、方丈室院落。

第一进院落推测为天王殿院落。这是四个台地中最低的一个,标高36.91 m,进深29 m,推测为天王殿基址,基址尚保留有前侧台基陡板石和9级石台阶。目前基址上建有3层高砖混结构楼房,原有建筑格局体量不明。

第二进院落推测为大殿院落(图5)。分两部分,前部分标高为37 m,进深12.9 m,保留有4.8 m宽的条石甬道,推测为大殿庭院。后部分为第二个台地,标高38.4 m,其上残存地面铺装及部分石柱础,前保留有阶沿石陡板石和9级石台阶,与甬道同宽,推测为大殿基址。前殿基址上杂草丛生,原有建筑体量不明。

图5 第二进院落遗存(何川南摄)

第三进院落即现状保存的藏经楼院落(图6)。也是第三个台地,藏经楼地面标高40.68 m,前有院落面阔与建筑等宽,进深7.6 m,标高40.26 m,院墙正中开石库门,有9级石台阶。藏经楼院落围墙局部坍塌,条石台阶与院墙剥离,院内杂草丛生,原有铺装不明。

图6 现状保存的藏经楼院落(何川南摄)

第四进院落推测为方丈院院落。分两部分,前有天井进深2.4 m,西侧存古井一口(图7),推测为珍珠泉。后为第四个台地,标高41.59 m,进深6.3 m,中有内陷式6级石踏步,推测为方丈室基址。台地西侧有5级台阶与整组建筑的西侧相通。现状方丈院基址上茂竹丛生。

图7 现存古井(档案照片)

3.2 建筑遗存

显宁寺仅存藏经楼一座建筑,其余山门、天王殿、大殿和方丈室均仅存基址。根据档案记载,现存建筑为显宁寺的藏经楼[1],建筑为歇山顶,风格为中西合璧式,采用传统木结构,面阔五间,通面阔21 m,殿身进深十三檩共13.9 m,后出披廊1.85 m,通进深15.75 m。建筑占地面积378.37 m2,总建筑面积683.61 m2。目前殿身基本保存完好,后披廊原木结构全部坍塌,仅保留两侧的山墙和门洞,总体仍基本保持初建时的风貌。

3.3 其他遗存

显宁寺前原有两株老樟树,年逾百年,其中一株枯死后仅存树池。藏经楼后天井西侧尚保留有一口古井,推测为史料记载的珍珠泉所在地[2]。

4 价值研究

4.1 历史价值研究

显宁寺的兴衰带有自两宋以来历代王朝更迭的烙印。显宁寺所在皋亭山位于杭州城北,靠近城区,是杭州北部的天然屏障,山南有上塘河,元代以前为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主要河道。皋亭山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因山而建的寺庙亦不在少数,显宁寺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是南宋“苗刘之变”[3]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显宁寺是一组规模较大的禅宗寺院,其营造历史与禅宗法脉传承关系密切。显宁寺在北宋即被赐额“显宁永报禅寺”[4],规制较高,又在明清得到进一步发展,“南有灵隐寺,北有显宁寺”[5]是明末清初杭州宗教界格局的一种体现,也是研究当时社会、宗教、文化等多领域的重要证据。

显宁寺现存一座民国时期建造的藏经楼,其风格和工艺体现了中外建筑文化的交融。藏经楼采用了传统构架,同时融入现代化的装饰和尺度划分,营造了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建构逻辑,又受到西方建筑文化思想影响的建筑,具有典型的民国时代特征。

4.2 艺术价值

显宁寺孕育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显宁寺历史变迁之故,是文人墨客感怀古今,畅述幽情之地,也激发了文学作品的创作[6]。显宁寺环境清幽,群山环抱,古木参天,珍珠泉、辇道路等曾有的历史环境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显宁寺藏经楼具有东西文化交融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民国时期西风东渐、东西方建筑文化交融的建筑风格,十分可贵。

4.3 科学价值

显宁寺选址布局符合传统的风水理念。显宁寺选址前有朝山,后有祖山,左右有护山,符合传统风水理念,寺院建筑因山就势,搭配景观植被,实现了建筑、景观、文化和地域的和谐统一。

民国建筑藏经楼运用了当时新材料、新工艺、新手法,是特定历史时期建筑技术与文化发展相融合的真实反映,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4.4 社会价值

显宁寺是杭州重要的历史建筑,是南宋以来杭州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的实物见证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杭州市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存,它不仅增加了杭州的文化底蕴,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需求,为大众提供了文化休闲的场所,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5 显宁寺文脉的重要性

显宁寺并非孤立存在,它的兴起、繁盛、复兴,和社会礼法、国家体制、杭州城市发展、宗教法脉传承等多领域息息相关。自北宋以来,显宁寺虽不绝如缕,但在每个阶段都有着继承和延续,并且均是该阶段文化较高成就的代表。

显宁寺初建是朝廷重臣的功德院,被赐额“显宁永报禅寺”,无论是寺院选址、建筑规模、社会地位都达到了当时社会较高的等级。这一起点既奠定了显宁寺重要的地位,也是宋高宗在朝廷兵变之际选择移御显宁寺的内在原因之一。

显宁寺被宋高宗选为政治危机时的临时御所,可见其战略地位,寺院和朝廷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显宁寺作为补充机制在政治危机时刻发挥作用,不仅体现了显宁寺的重要性,也是朝野关系的重要代表,这种战略地位在显宁寺发展过程中一直得到了传承。

显宁寺在元以后由于距离朝廷较远,江浙一带的宗教逐渐有分化独立趋势,显宁寺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宗教领域, 作为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主要门

派三峰宗的嫡系丛林,显宁寺和灵隐寺共同形成南北格局,相辅相成,奠定了当时三峰宗在本地区的领导地位。

显宁寺作为重要的场所,无论是朝野互补,还是宗教互持,历来伴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正如《皋亭显宁寺志序》所说:“此山之有关兴废如此。”显宁寺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6 结 语

综上所述,显宁寺历史地位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其文脉显赫且源远流长,是杭州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但目前仅有藏经楼和部分建筑基址遗存,不能全面展示其价值,遗址保护的管理要求也导致使用空间不足,不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活动场所和展示参观内容,修复显宁寺将扩大其影响范围,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增加文化底蕴,形成“名山有名寺,名寺在名山”的效应。

猜你喜欢

半山院落杭州
八一作品
半山,挺好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少华山石门半山度假酒店
王安石
杭州院子
杭州
杭州旧影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