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遗址与文献中宪圣慈烈吴皇后宅对比研究

2019-10-29李威乐

浙江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皇后遗址园林

李威乐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 200444)

吴皇后和杨皇后都曾是南宋政坛权势极强、垂帘听政的太后。杨皇后本人文学艺术水平颇高,不次于当时的士大夫。其政治地位也很高,宋理宗时曾垂帘听政过一段时间。其宅“规模十分宏大,为普通古代园林所少有”。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是杭州乃至全国首次发现的保存完好的南宋时期的中国古代南方园林,为历代宋代园林考古所未见[1]。从出土宅址来看,设计精美,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南宋园林的佼佼,其宅址出土后引起关注,成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关于吴皇后宅文献中偶有提及,但从目前考古学来看并未出土吴皇后宅址。本文着重立足于杨皇后宅,并与文献中吴皇后宅进行对比考证。

1 杨皇后与吴皇后的关系

杨皇后原名杨桂枝,是南宋宁宗皇后,谥恭圣仁烈。对于杨皇后的身世,正史记载着墨不多,也不确切,《宋史》中有“有杨次山者,亦会稽人,后自谓其兄也,遂姓杨氏”[2]。她出身低微,只能在朝中依附权贵作为依靠。杨皇后“少以姿容选入宫”[2]。

吴氏是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对南宋历史影响颇大,绍兴十三年被立为皇后。她一生经历了高、孝、光、宁四朝,八十三岁去世,谥宪圣慈烈。“正是因为她对杨皇后的喜爱,使得杨皇后能长留宫中,常伴左右。可以说吴皇后对书画、戏剧等艺术活动的热爱,是改变杨皇后命运的重要伏笔。”[2]杨皇后在吴皇后的教导下,在宫廷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文学艺术水平登峰造极,《宋史》中有“颇涉书史,知古今,性复机警”[3]。

在诗词与名画题词方面,杨皇后有《题菊花图》《题马远画梅四首》《诉衷情·题马远松院鸣琴》等作品,文学艺术成就颇高,颇受文史艺术学者关注。她的文学艺术才华不仅成为了她的晋升之道,还对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影响。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吴皇后对她的赏识。

两者在政治轨迹上也很相似。光宗去世,宁宗继位后,吴皇后(当时已是太后)“封夫人韩氏为皇后,撤帘”[1],从垂帘听政到急流勇退,表现出了高风亮节的精神。这一点,杨皇后继承了她的品质。杨皇后前半生从婕妤一路升至皇后,后废掉太子,立宋理宗为皇帝。而在理宗继位后,却又撤帘,安享晚年。理宗后来对其也很是感激。

总而言之,在艺术上,可以说是吴皇后培养了杨皇后;在政治上,吴皇后看重她、帮助她,使她从默默无闻走向后位;在品德上,杨皇后不恋权,在立了新皇帝能够保全自己性命后,退下政治高台,安享晚年,这也是吴皇后为其立了一个优秀的标杆。两位皇后各方面如此相似,两宅建造也极有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2 出土杨皇后宅遗址

2001年4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大吴庄小区等地块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对象为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部分遗址。其宅遗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北邻清波街,西倚蔡官巷北段(图1)。

图1 遗址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4]

杨皇后宅遗址出土后引起了各方面关注,并对此遗址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古发现及考证,遗址符合宋代官式建筑构筑形制并且使用了高等级建筑构件,出土的瓷器属于南宋官窑、定窑白瓷及汝窑青瓷等应为南宋宫廷、皇室成员或高级贵族所使用的瓷器。根据《京城图》及相关材料,认定为恭圣仁烈杨皇后宅。”[5]此宅不与临安城中其他皇后宅群居,距清波门很近,与城东的吴皇后宅遥相呼应。

杨皇后宅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园林。从出土建筑构件来看,规格极高。园内太湖石重逾千斤,且大小不止一块。宅内具备非常完善的排水设施,就连排水设施的暗沟口部都用透雕花纹为假山、松枝和猴子的方砖封堵,可以说得上精致。其中庭院以细墁地面(图2),“砖的排列形式虽以柳叶人字纹为主,但因人字纹与人字纹之间在不同部位采用了不同的组合方式,庭院地面的纹样也展现出了变化多样的组合。”[4]杨皇后宅的庭院月台,可观看庭院中的假山、池水,是一处极妙的观景所在。

图2 杨皇后宅遗址墁道及散水[4]

3 文献中对吴皇后宅的描述

吴皇后宅的记载在古籍中也并不多,《梦粱录》中“宪圣慈烈吴皇后宅,在州桥东”[6]给我们勾勒出了吴皇后宅的位置。根据《京城图》中的标示,州桥东确有一“吴府”,此地接近候保安门与侯潮门。“确定了宅院在杭州城中,即这座吴府在杭州吴山的东边,和《京城图》中的吴府位置非常一致,那这个吴府确是图上吴府无疑。也给出了相同的结论,其改绘的南宋京城图中此吴府即吴皇后宅。”[7]而城西的杨皇后宅在《京城图》中全名标注出“恭圣仁烈皇后宅”,也就毫无疑义了。两宅遥遥相对,一东一西,这也隐隐与中国古代中轴线建筑意旨相符合。

在《四朝见闻录》中有部分对于吴琚宅的描写,吴琚是吴皇后的侄子,他家便是吴皇后宅。书中描写虽很简略,有“自厅事侧梯东楼……鸟啼鹤唳,寂如山林”[8]寥寥数百字描述,可从中管窥吴宅一二。吴宅中风景别致,居所优雅,且宅中园林静谧,是一处安心养神的地方。此外,在一些间接研究著作中的描写与分析也能够对吴皇后宅进行研究。

4 吴宅与杨宅关系考

南宋皇后宅大多并非皇后常住。比如高宗去世后,吴皇后长居于德寿宫,而不居于吴府。皇后宅除了皇后归谒时居住之外还有家庙祭祀以及教育等作用。皇后去世后,其亲戚子侄会继续居住,比如杨皇后去世后他的侄子便在其内居住,吴皇后宅亦是其侄吴琚居住。因皇后宅最主要的居住作用被淡化了,所以皇后宅(抑或后戚宅)对于皇后本身便只是一个形式,但这个形式却又代表了皇后的面子,也轻视敷衍不得。杨、吴两座皇后宅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既有相似处,也有各自特点。

4.1 两宅对比异同

两宅在相似性方面体现两宅园林中设施的完备。文献中对吴皇后宅描写有“麓后高数级,登汲于瓮,泄之以管,淙淙环佩声,入方池。池方五尺,画艮震於扁”[8],吴皇后宅有“麓”有“方池”,池方五尺,这与杨皇后宅遗址考古发掘出的园林遗址相似。有学者推测“吴皇后宅是采用将水储注在假山顶的容器内,然后缓缓注入方池中的一种手段。”[5]这符合文献中“登汲于瓮”的说法,假山顶的容器便是所谓的“瓮”了。而杨皇后宅假山、方池配备完善(图3、图4),其宅遗址水池内出土了大量的假山石,这种假山方池的园林建造方式在宋代是极为流行的。况且两位皇后相差年代不远,所以两者有此相似处是极有可能的。《四朝闻见录》中记载了吴皇后宅关于假山顶置容器使水缓缓流下之说,元、明两代也多有引水至山顶,而后其注入池中的园林理法。杨皇后宅出土文物有限,虽不能证实这一点,但杨皇后宅假山流水法也极有可能模仿吴皇后宅园林。

图3 杨皇后宅遗址水池全景[4]

图4 杨皇后宅遗址庭院内假山及砖砌道路[4]

在地理位置方面,两宅都是因地制宜。所以,在形制方面,是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制建造,也给了设计者所能发挥的空间,这成为两宅有自身的艺术特色的原因之一。杨皇后宅遗址位于云居山北麓,其东部为吴山,东南为紫阳山。整个遗址背山面湖,可见此园并非仅“壶中天地”一隅而已,还可与园外大风景联系到一起。对于吴皇后宅,文献中有“堂依城南”和“面直吴山”之说,亦有因地制宜的设计效果。根据文献推测其区位应距今杭州市上城区候潮公园不远,所以,仰头便可望见吴山并非虚言。

在园林美学特色方面,两宅又不尽相同,各具特点。在设计上,或是负责建筑的修内司等衙门的揣测上意,或是皇后本人亲自指点,两府的园艺都符合两后的喜好。据文献记载,吴皇后府是“依雉堞有平地可坛,圜植碧桃,有石可棋而坐……而藤蔓联络,花竹映带,鸟啼鹤唳,寂如山林”[8]。从高宗去世后吴皇后隐居德寿宫可知其不恋权势,不喜热闹,而其宅园也“寂如山林”,符合本人性格。园中还有有可坐而棋的石头,花草掩映之间,园林建造意境深远,实在是一处养尊处优的好地方!而杨皇后宅中有观景的月台,庭中的方池、假山。除此之外,一些学者根据杨皇后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题菊花图》等推知其最喜爱的植物为菊花,因此,认为“以菊花来体现思想的表现手段也非常有可能成为杨皇后的宅院园林最大特色。”[5]

4.2 两宅关系及原因

首先,从建筑主要承担者来分析。《宋会要辑稿》中表明杨皇后宅建筑的设计和修建为修内司和两浙转运司负责。这些衙门在设计时定要根据前朝园林规格或是仿照之前曾筑建过的园林及住宅进行造制。而对于皇后宅建造承办衙门如修内司,最方便也最不容易出差错的方法便是在建造杨皇后宅时仿照吴皇后宅进行建造。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南宋虽然园林有继承前朝风格,比如假山和方池。但是根据洪铭聪先生研究可知皇后家庙制度为南宋独创,所以,南宋初期的家庙在规格建制上无可参考。故吴皇后宅在宋代园林史上有其独创性。到了南宋中期杨皇后时,唯可考者便是从南宋建国以来所建造过的其他皇后家庙,而吴皇后宅便是最重要之一。

南宋许多皇后宅互相距离不远,非常集群,“其中10处集中分布在临安城中2处,中部‘后市街—将军桥’4座,东部‘荐桥—崇新门6座’”[9]。但是,只有杨皇后宅和吴府是不与他们同在的,杨皇后宅距离清波门不远,在临安城西。而吴府在与之相对的临安城东,从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来看,她们两后的地位、身份也是殊于其他皇后、太后的。所以,建筑时也很容易模仿按照身份等级相似规格的建筑。吴皇后晚年居于德寿宫,虽然吴杨两宅相去很远,但通过《京城图》可知德寿宫距离杨皇后宅很近。杨皇后宅院建造时也应考虑过这一点,两后地位相近,故实际所居宅院也相近。

其次,从杨皇后自身经历来分析,前文在论述吴皇后与杨皇后关系时已经提到过,杨皇后文学水平纯熟,文学史上的“杨娃”“杨妹子”都是其笔名,给后世留下许多题画诗。似这般艺术大师,对自己的宅第自然挑剔,甚至可能亲自指点。杨皇后和吴皇后文学艺术水平都极高,不在当时的士大夫之下,对美有独到的见解乃是理所应当,甚至两位皇后在艺术审美上也可能有极大的相似性。《南宋建筑史》中有:“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开始受到重视,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象外之旨。”[10]由此可见,宋代宅第主人或设计者的文化艺术素养对宅第建设影响很大。

5 结 语

从两宅的关系来看,吴皇后宅的设计和建造对后世外戚宅特别是南宋外戚宅影响颇深,也多少影响了杨皇后宅的设计建造模式。两宅在相似性方面体现两宅园林中设施的完备;在地理位置方面,两宅园林都是因地制宜与外部大风景相结合;在园林美学特色方面,又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两者同样继承了宋代园林的营造法式。在众多宋代宅第、园林中,两者又能以其自身特点脱颖而出。杨皇后宅出土可说是考古界的一件大事。吴皇后宅虽无出土遗址,但不管它是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被损毁了,亦或是掩在重重土石中尚未被发现,它的瑰丽与风韵都已传唱千年。

猜你喜欢

皇后遗址园林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全方位满足客厅娱乐需求 派对屋5.1皇后系列加强款
辽上京遗址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为什么皇后镇被称为“冒险之都”?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
古代哪位“高富帅”生了3个皇后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