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情况及政策建议

2019-10-28邵维军邵帅

人民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冰雪运动冬奥会特色学校

邵维军 邵帅

【摘要】青少年是群众冰雪运动推广普及的重点。当前我国校园冰雪运动正在积极推进当中,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应从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场地设施等方面予以关注,以进一步推进校园冰雪运动健康、科学、有序发展。

【关键词】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冬奥会;青少年;赛事活动

【作者简介】邵维军,山东省潍坊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练员(山东潍坊261031);邵帅,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项目主管(北京100044)

2022年北京冬奥會举办在即,“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的谆谆嘱托。全方位审视当前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情况,有利于推动群众冰雪运动健康、科学、快速发展,高质量完成“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

一、当前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情况

为推动校园冰雪运动快速发展,在全社会营造积极支持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浓厚氛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等文件陆续发布,从顶层设计角度为推进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提供了相对完善的政策支持。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发展目标:“全国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20年达到2000所,2025年达到5000所”。2018年底,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遴选建设一批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要求通过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遴选,树立一批校园冰雪运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普及校园冰雪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此后,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北京、上海、河北、黑龙江、辽宁、山西等地都提出了冰雪特色学校建设目标,有效推动了校园冰雪运动发展。

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带动青少年参与和体验冰雪运动。东北地区大力发展季节性、临时性冰场,每年利用田径场浇筑冰场,为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创造条件。北京作为冬奥会主办地,首批52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中有部分学校建设了冰场;积极推进冰雪运动“旱地化”;加大“共享场地”建设,如东城区的共享季节性冰场面积近500平方米,供6所学校学生进行冰上运动训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校园场地设施缺乏。场地设施是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基础,目前全国校园冰雪场地设施整体缺乏。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冰雪资源丰富,雪场较多,学校可以利用田径场地浇筑冰场,但室外冰雪场所周期短,全年仅有3个多月。除上述省区外,因气候原因,其他多数省份学校不具备室外浇筑冰场的条件,南方地区学校冰雪场地设施就更加“稀缺”。

二是师资力量匮乏。在冰雪运动进校园过程中,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兴趣和喜好程度。目前,全国冰雪师资力量匮乏,各类高校向学校输送的懂冰雪技能的教师非常有限,绝大多数教师不具备冰雪专业技能。

三是冰雪课程未形成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国没有系统开发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冰雪运动课程。各地大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场地开展“应景式”冰雪活动,无法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

四是资金来源不足。冰雪运动是高消费运动。校园冰雪运动对场地、器材、装备等有较高要求,资金投入大。真冰场、仿真冰场、气膜馆等建设费、维护费成本较高。北京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真冰场加上制冰设备,3个月租金达40万元;一套普通冰球装备5000-6000元,冰球杆约700元。在资金来源上,相关财政投入甚少,资金缺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是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力度不够。推动校园冰雪运动广泛开展的难点之一在于场地设施,但随着技术进步,冰雪运动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已成为可能。目前市场上各类VR、滑雪模拟体验器、旱雪、液态仿真冰、气膜馆、可拆卸装置等新技术、新材料大量出现,但在校园推广普及力度不够。作为冰雪运动的伴生项目,轮滑、滑轮以其不受场地、季节因素影响的特点,对推广青少年冰雪运动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但目前也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三、政策建议

一是建立冰雪进校园的工作机制。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教育、体育、财政等部门的配合协作力度,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冰雪进校园的工作机制,集聚更多资源,形成强大合力。

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建议设立冰雪进校园专项资金,支持学校各类冰雪主题活动的开展;建立多元化青少年冰雪运动资金筹集机制,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三是因地制宜推进校园冰雪运动。推广校园冰雪运动,应根据各地冰雪传统、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引导不同区域学校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开展校园冰雪运动,宜冰则冰、宜雪则雪。条件允许的学校可将冰雪运动纳入校本课程,通过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冰雪技能;缺乏冰雪运动开展条件的学校,可以纳入课外体育锻炼或学生社团活动,通过增加冰雪体验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南方地区学校应积极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发展。

四是加强师资培养。建议教育部门协同体育部门抓紧制定冰雪进校园师资培训规范或认证标准,尽快培养一批懂冰雪的教师、辅导员;鼓励高校冰雪专职教师以“走教”的形式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吸引优秀退役冰雪运动员或国外高水平冰雪教练团队到学校任教;以体育院校为基础,增设冰雪运动专业,加快人才培养,努力打造—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教练员、校外冰雪运动辅导员队伍。

五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建议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展开协作,按照少而精、量力而行的原则,建设科学、严谨、灵活的冰雪运动进校园课程体系,明晰教学的组织、开展形式和教学内容、时间等,作为引领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性大纲。

六是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建议体育部门积极搭建平台,协助教育部门与更多的冰雪企业、俱乐部、机构合作,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广泛利用社会冰雪场地设施;支持建设“共享场地”,使区域内若干所学校共建冰雪场地设施,提升场地利用效率;积极在北方地区学校推广浇筑冰场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造简易冰场;推广VR、滑雪模拟体验器、旱雪、液态仿真冰、气膜馆、可拆卸装置等新技术、新材料,推动滑轮、轮滑、陆地冰壶、旱地冰球等在校园普及,尽可能弥补场地不足的缺陷,让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学校开展冰雪运动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 刘群

猜你喜欢

冰雪运动冬奥会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基于申办冬奥会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影响的研究
创造条件 冰雪进校 引领师生游冰戏雪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
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储备与发展规划研究
教育部启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