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值模拟的红岭铅锌矿岩层移动带圈定

2019-10-25童大志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9年5期
关键词:铅锌矿中段岩层

童大志,汪 杰

(1.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赤峰 025400;2.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

金属矿地下开采过程中,必然会形成数量庞大、形状复杂的采空区[1],这些采空区的上覆岩层在自重、构造应力及开采扰动作用下会产生多种形式的破坏,如跨落、断裂、离层、弯曲等,进而发展到地表形成一定区域内的地表塌陷[2-3]。国内外对煤矿开采岩层移动规律研究较多,但煤矿床是赋存相对规则的水平煤层,通常用综放式开采,而在金属矿床中赋存条件复杂,矿体形状不规则且呈现分支复合现象,因而金属矿床开采后形成的空区形状千差万别[4-6],同时金属矿床存在复杂的地质构造、采空区相互连通,致使一些用于煤层开采的地表沉陷、岩层移动等理论难以适用于地下金属矿床,金属矿山开采的岩层沉陷机理、地表移动规律等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7-10]。

红岭铅锌矿用空场法联合崩落法开采,即空场法回采矿房,崩落法回收矿柱。由于采空区用强制崩落上覆围岩充填处理,不仅造成体积达210万m3的地表塌陷坑,同时危及提升竖井井筒及地表工业设施安全。因此,有必要针对红岭铅锌矿地质条件和开采特征,研究岩层移动规律,圈定矿床开采地表岩层移动带,为矿山安全决策及地表工业建筑布置提供科学依据。

1 工程背景

红岭铅锌矿属于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矿体总体走向北东59°,倾向北西,倾角60°~80°,平均倾角75°,走向长度1 350 m。红岭矿业公司井下目前有八个中段,三中段及以上已塌陷,四、五、六中段为主要生产中段,七、八中段正在进行采准工程。矿山采用阶段空场崩落联合采矿法,矿房宽度为32 m,矿柱宽度为18 m,顶柱厚度10 m,矿房空场法回采、顶底柱采用崩落法回采。

经过十几年的开采,矿山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随着各中段的矿柱相继回收,空区连通至地表造成大面积塌陷。根据统计,地表塌陷区面积为52 416 m2,体积为210万m3,底部最上部到达三中段底板,最下部延深至五中段底板。随着地下矿体不断回采,地表塌陷区逐渐扩大。

2 数值模型建立

依据红岭铅锌矿矿区地质剖面建立矿床开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计算矿山一至六中段矿体开挖后采空区不充填工况下的地表变形[9-10],根据地表变形状态圈定地表移动带。

以红岭铅锌矿1#至29#勘探线地质剖面图为基础,各勘探线剖面图如图1所示,利用HyperMesh软件进行建模与网格划分,再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的接口将模型由HyperMesh导入FLAC3D进行数值计算,建立高精度符合矿体复杂曲面形状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本次建模共划分29个group,按照材料特征分为矿体、矽卡岩、大理岩、长石斑脉岩及板岩,材料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矿体模型如图2所示,在模型中部存在一脉岩。

图1 各勘探线剖面图Fig.1 Profile of each exploration line

表1 材料力学参数Table 1 Material mechanics parameters

图2 矿体模型图Fig.2 Ore body model

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1 地表位移分析

利用所建好的三维计算模型对红岭铅锌矿各中段矿体开采结束后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分别选取5#勘探线和17#勘探线作为剖面,分析地表沉降,得出岩层移动角,图3为六中段开采完毕,地表及围岩的竖向位移场,图4为六中段开挖后围岩塑性区分布。

图3 六中段开挖后竖向位移场Fig.3 Vertical displacement field after excavation in stage of 6

图4 六中段围岩塑性区分布图Fig.4 Distribution of plastic zone of surrounding rock in stage of 6

分析图3和4得到如下结论:

1)开挖一中段至六中段后,地表最大沉降分别为:0.3、1.0、2.3、3.3、4.5、5.0、6.0 cm,开挖至四中段后,地表变形特征明显。

2)开挖至三中段以前,地表肪岩附近出现向上的正向位移,这是因为矿体开挖后,岩层具有较大的水平应力,泊松效应使肪岩地表附近将会产生正向的竖向位移,但随着矿体往下开采,脉岩保持向下沉降的趋势。

3)开挖六中段后的围岩塑性区上盘的影响范围大于下盘的影响范围,在矿体的西南方向,5#勘探线对比矿体东北方向的17#勘探线而言,破坏更大,上盘的破坏区面积也远大于下盘的破坏区面积,由于天然岩体的裂隙和地表的风化作用,这些破坏的塑性区在实际中已经塌陷。

根据塑性区破坏情况推测地表破坏情况,画出了破坏塑性区的包络曲线(图4所示)。根据5#勘探线推测西南方向地表塌陷宽度约为210 m,根据17#勘探线推测东北方向地表塌陷宽度约为130 m。根据现场实测,西南方向平均地表塌陷宽度为180 m,东北方向平均地表塌陷宽度为115 m,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值吻合,表明数值模拟结论具有可靠性。

3.2 地表岩层移动角分析

选取六中段开挖后的计算结果作为移动角选择依据,图5和图6为六中段开挖后位移分布。竖直位移指标达到或超过变形标准值(10 mm),该节点即可视为地表破坏点,以此为依据,计算得出:矿体5#勘探线的上盘移动角为59°,下盘移动角为65.7°;17#勘探线的上盘移动角为59.5°,下盘移动角为61.9°。图7为矿体垂直勘探线的剖面图,从图中可以得出矿体的端部移动角为68.9°。经综合分析,矿体上盘平均移动角α=59.2°,下盘岩层平均移动角β=63.8°,端部移动角γ=68.9°。

图5 5#勘探线移动角示意图Fig.5 The diagram of moving angle of No.5 exploration line

3.3 地表岩层移动带圈定

根据地表竖向位移为10 mm圈定六中段开挖后地表的移动带范围,如图8所示,将该地表范围投影到实际地表平面图,如图9中黑色曲线所示。由图9可知,红岭铅锌矿移动带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平均宽度为400 m,沿矿体走向方向平均长度为800 m,面积大约为320 000 m2。箕斗井距离移动带为70 m,如果继续向下开采,则箕斗井很有可能会处在移动带范围之内,因此,深部矿体开采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移动带范围的进一步延伸。

图6 17#勘探线移动角示意图Fig.6 The diagram of moving angle of No.17exploration line

图7 矿体端部移动角示意图Fig.7 The diagram of movement angle of the end of ore body

图8 地表移动带范围示意图Fig.8 Surface movement zone

4 结论

1)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利用开采区域岩层破坏塑性区包络曲线推算地表塌陷区范围与现场实测范围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结论的可靠性。

图9 数值模拟移动带圈定图Fig.9 The movement zon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2)通过对开采区域数值模拟的位移分析,得到矿体上盘平均移动角59.2°,下盘平均移动角65.7°,端部移动角68.9°;根据竖直方向位移10 mm圈定地表移动带,移动带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平均宽度为400 m,沿矿体走向方向平均长度为800 m,移动带面积大约为320 000 m2。

3)根据红岭铅锌矿岩层移动范围研究结果,箕斗井距离移动带只有70 m,随着矿体回采向下延伸,移动带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地压问题,箕斗井等主要地表生产设施将处于移动带范围内,造成矿山生产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铅锌矿中段岩层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江西千子岭铅锌矿床勘查过程与找矿启示
尼泊尔加尼甚(Ganesh Himal)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地球故事之复理石岩层
全球十大铅锌矿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手持式乳化液压钻机在过地质构造岩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