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产品向收益转化的最后一百米
——禹州市消费扶贫工作纪实

2019-10-25谭宏海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19期
关键词:禹州禹州市土特产

本刊全媒体记者 高 阳 李 苏 谭宏海

今年以来,禹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把消费扶贫作为推动贫困群众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效果初现的路子。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属非贫困县。然而,由于禹州市的地形具有平原与山区相结合的特征,农业经济发展并不平衡。目前,还有4281户10554人未脱贫。其中,大部分未脱贫户分布在山区。其实,这些贫困户并不缺脱贫的志气和干劲,也有利用山林资源致富的愿望,还拥有丰富的原生态、纯天然的农产品,唯一缺的就是销售思路和渠道。

2018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禹州市委、市政府按照指导意见,结合禹州实际,出台了《禹州市关于开展消费扶贫促进精准脱贫的工作意见》,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出了宣传推介展销、电子商务营销、“智慧农业”带销、乡村旅游促销和结对帮扶助销的“五销”模式。

通过五种销售模式的助力,山里的美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游客熟知,山里的土特产也变得从无人问津到供不应求。山里的资源变成了可观的收益,以往的贫困户一个个脱贫致富,有的还继续扩大规模,变成了创业带贫的小老板。

郭连镇四府王村,是个有着种植葡萄传统的行政村,该村主要以葡萄产业为主,家家户户都种葡萄,规模还都不小。在该村村委会,记者与脱贫户孙喜梅交谈,得知她家承包了30亩土地种葡萄,今年的纯收益至少15万元。孙喜梅把功劳都记在了驻村第一书记王金刚的身上,说在他的宣传下,全村种的葡萄每年都能卖完。

在四府王村四季丰合作社,种植的葡萄已经卖出去了80%,就连在这里帮忙摘葡萄的工人也很喜悦。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合作社理事长王怀斌正在向几位郑州来的朋友互换联系方式,以便于客户购买葡萄时更加便捷。

“我们村已经连续两年被评为‘脱贫攻坚红旗村’,葡萄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离不开畅通的销售渠道,村民们种植的葡萄都卖出去了,有了高收益,心里才踏实,才敢继续扩大规模,这样带动的贫困户也会更多。”王金刚向记者介绍说。

如果说四府王村在平原地区的葡萄种植是以规模大而收益高,那么,鸠山镇的张家庄村则是典型的“靠山吃山型”发展模式。

“我们村里的自然资源太丰富了,野蜂蜜、土鸡蛋、山野菜、桶装水、石磨面、五谷杂粮,还有十条腿的蝎子(学名全虫)……”说起自己村里的“宝贝”,鸠山镇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生滔滔不绝。

说得这么好,看了才知道。

禹州市无梁镇大木厂游客接待中心

禹州市鸠山镇张家庄村农产品展销厅

跟随张春生,记者在该村的土特产展厅、农副产品生产车间、桶装水生产车间等地方看到,张家庄村的土特产比张春生“滔滔不绝”的还要多。“俺村的好东西多着哩,我们还专门注册了‘张家庄’牌商标,通过现在火热的电商销售,以前走不出山的产品,现在根本不够卖。”张春生介绍起自己村的土特产,神采飞扬。

该村的柴龙召,曾经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自从2015年利用山上野花较多的自然资源养蜂以来,收入不断提高,已于2017年年底脱贫。

“今年你养了多少箱蜂啊?能有多少收入?”“32箱,纯收入至少3万。”“还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吗?”“当然,现在销售不成问题,明年一箱变两箱,这是肯定翻倍了!”柴龙召的回答干净利落。

“我们村的土特产很受消费者欢迎,不但都经质检部门化验达标,而且品质都是同类产品里最好的。特别是我们的野山蜂蜜,蜜蜂采的都是山上的野花,营养价值非常高。”作为许昌广播电视台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苏萌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张家庄村销售优质的土特产品,借助广播电视栏目、微博、抖音、电商平台等方式进行销售。

“张家庄村除了有众多土特产品外,还依靠山林资源,搞起了槐花节和红叶谷节。这一春一秋的赏花观景,现在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消费。他们走时,还可以带点土特产,若是冬天来,还可以买点山里独有的冬桃回家品尝。”说起张家庄的土产品销售情况,禹州市扶贫办党组书记冯怀渠亦是兴奋。

说起旅游促销,张家庄村可不是唯一。无梁镇的大木厂村,在乡村旅游助销售方面,也是思路颇多。

“该村以‘黄’色带动产业发展;以‘绿’色实现农村美、农民富;以‘红’色唤醒乡愁记忆,同时带动镇里其他村发展,形成和壮大了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和村级特色产业。”禹州市扶贫办副主任李向阳向记者介绍说。

李向阳所说的“黄、绿、红”,主要由大木厂村的“禹田米语”小米和油菜花,馒头山的松柏、黄龙谷和村民们房前屋后栽种的冬桃、杏树、石榴树,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知青旧居、国防工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宣誓广场组成。大木厂村把这些独有的资源整合起来,描绘出了无梁版的“富春山居图”。

野生蒲公英,也是禹州山区特有的资源,而在大木厂村的“创业小院”里,任铈兴通过扩大野生蒲公英种植范围和电商营销等方式,愣是把这平时“生长就摘,不长就罢”的事情,做成了产业,年纯利润在20多万元。

据任铈兴介绍,蒲公英不仅可以做成饮品,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们固定带贫9户,他们在这里打工每人每月平均2000多元,如果赶到忙时,有几十户贫困户可以得到较高的收益,就算是每天挖野蒲公英,也可以挣到百十元钱。”任铈兴笑着说道。

记者一路采访,一路感叹,禹州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要是都能及时销售出去,那真是会给农户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这种感叹,在与记者一路同行的赵红伟嘴中也能听到。

赵红伟是禹州市大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他之所以一路同行,就是想借此机会了解更多禹州“深山里”未被发现的“宝贝”,并通过公司的电商平台和“电商+农户”直销模式,把更多贫困地区、贫困户的特色产品推销出去。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已推介销售花石镇河东张村、朱阁镇刘冲村等5个村的“三粉”产品5万箱30多万斤,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带动贫困户30多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从公司入驻禹州至今,我发现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农户不缺好的特色产品,缺的是销售渠道,而我们就是来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赵红伟说。

禹州作为非贫困县,并没有以贫困人口比例来鉴定脱贫攻坚的整体成效,而是以“质量、精准、均衡、增收、志智双扶、乡风文明”十六字方针为标准,让贫困户在如期脱贫的基础上致富了,而且是有尊严的致富!

猜你喜欢

禹州禹州市土特产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给土特产穿“花衣” 打开销路闯出富路
禹州市夏都中心学校表彰优秀学生
“月球快递”已签收,“土特产”研究拉开序幕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策略分析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五项举措”做好新时代禹州人大工作
提升禹州市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研究
共同建设美好禹州新家园
禹州市瓷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