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专访河南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史秉锐

2019-10-25杨秋意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19期
关键词: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

本刊全媒体记者 杨秋意

河南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新机遇,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全力推动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河南落地生根、见到实效。牢牢把握精准要义,重点在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上下足绣花功夫,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目前,河南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关键的决战决胜期,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史主任,在这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各地都铆足劲,以必胜的决心尽锐出战,请您谈一谈河南省目前脱贫攻坚的整体情况。

史秉锐:河南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在新一轮建档立卡之初,全省有53个贫困县,其中38个国定贫困县、15个省定贫困县,有9237个贫困村、698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三。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好机遇,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至2018年,全省共实现582.4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8315个贫困村退出、39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年底的8.79%下降到2018年年底的1.21%。通过脱贫攻坚,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共服务长足进步,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2013年以来,河南年均减贫110多万人,成就是显著的”,对河南脱贫攻坚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记者:您觉得在脱贫攻坚决胜年,针对河南的具体情况,应该把握好哪些关键点,从而确保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河南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史秉锐(右)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史秉锐:一是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和特殊贫困群体。目前,全省未脱贫的还有14个国定贫困县、1221个贫困村、104.3万贫困人口,其中有4个深度贫困县、614个深度贫困村,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脱贫难度更大。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达78.9%,这些人大多无业可扶、无力靠自身脱贫。对深度贫困县、村和特殊贫困群体,必须在工作力度上、政策支持上、社会帮扶上进一步聚焦,在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集体经济发展上进一步聚力,确保深度贫困县如期完成摘帽任务、深度贫困村面貌全面改善实现退出、特殊贫困群体高质量脱贫。

二是下大气力巩固好脱贫成果。2014年以来,全省共实现582.4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8315个贫困村退出、39个贫困县摘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越来越重。我们的脱贫成果必须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决不能出现一边脱贫一边又出现大面积返贫的现象。因此,必须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对已脱贫人口,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对已脱贫县支持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增强发展后劲。高度关注返贫问题,加强对已脱贫人口的日常监测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脱贫成果稳定。

三要切实防范各种潜在风险。脱贫攻坚进展到现在,一些潜在风险逐步显现,比如产业扶贫失败的风险,金融扶贫发生呆账坏账的风险,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的风险,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严方面的风险,扶贫领域腐败方面的风险等。一旦风险防范化解不好,就可能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就可能引起各方面对脱贫成效的质疑、动摇对脱贫攻坚的信心。所以,在风险防范上时刻不能放松,要做好提前预防、有效化解,确保脱贫攻坚健康发展。

记者:您认为,如何在脱贫攻坚中高质量实现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

史秉锐: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必须抓好各项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地,着力防止在政策已经全覆盖的状态下出现个别地方、个别领域不落实的漏洞。义务教育方面,要加大控辍保学力度,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改善计划,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学。基本医疗方面,要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配备合格医生,确保贫困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住房安全方面,要做好农村危房鉴定工作,及时对新增危房实施改造,确保今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清零。饮水安全方面,要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贫困地区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强化运行管理和后期维护,确保贫困人口都能吃上放心水。

记者:您觉得在脱贫攻坚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史秉锐:收入上不去、帽子摘不掉。脱贫攻坚最大的难点是解决好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增收的问题。目前,河南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方面主要有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等四项重大举措,其中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点,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下一步,必须牢固树立大产业助推大扶贫的理念,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切实提高对脱贫攻坚的支撑能力。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自然禀赋,挖掘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充分论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加快培育发展符合当地实际、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主导产业,让扶贫产业“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足用好相关政策,整合各类资金发展扶贫产业,财政资金要向扶贫产业倾斜、信贷资金要向扶贫产业集中、帮扶资金要向扶贫产业靠拢、社会资金要向扶贫产业投放。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建好管好扶贫基地、带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扶贫载体,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创新群众参与度高、受益稳定的产业扶贫模式,推广“公司+农户”等有效模式,引导支持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条,实现持续稳定受益。

记者: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在您看来,两者之间有哪些深层联系和影响?

史秉锐:第一,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河南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脱贫攻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脱贫攻坚实践中,河南在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如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责任体制,强化“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制度保障,坚持精准方略、督查考核、驻村帮扶、社会动员等工作推动机制,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难题,这些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实践启示和有益借鉴,经验弥足珍贵,应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完善。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提供了新要求、新动力和新保障。

记者:最后,请您评价一下今年以来的脱贫攻坚工作。

史秉锐:今年以来,河南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6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出列、剩余14个贫困县摘帽、“十三五”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的年度目标任务,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一手抓剩余减贫任务攻坚,一手抓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各项工作呈现良好态势。从今年8月省级专项督查巡查情况看,全省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达99.95%、退出准确率到100%,建档立卡贫困户满意度达99.72%、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认可度达99.47%。前两季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19.12元,同比增长1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拟退出的14个贫困县前两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高质量完成全年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

猜你喜欢

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隐形贫困人口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