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靠山
——生态产业扶贫看巩义

2019-10-25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19期
关键词:巩义巩义市农家乐

本刊全媒体记者 刘 健

巩义位于中原腹地,嵩山北麓,是河南省“郑洛工业走廊”的核心城市之一,综合竞争力在河南省县域居前。巩义市工业发展良好,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但南北山区的土地较为贫瘠,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发展滞后,还有部分贫困老百姓分布其间。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98户30247人,其中不享受政策稳定脱贫户6810户21847人,享受政策建档立卡户3088户8400人,扶贫工作任务艰巨。

日前,记者深入巩义山区,走进扶贫工作一线,与贫困户和党员干部面对面交流沟通,一路上被诸多扶贫举措和事迹深深感染。

李文献与妻子在自家农家乐门前迎客

小关镇南岭新村村民李文献2009年遭遇车祸导致左腿残疾,为看病家中欠下一屁股债。虽说家里有6间旧房屋,但也早已被定为危房。当时家中除了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和一个9个多月的儿子外,还有一个年过八旬、年老体弱的老父亲,家里所有的开销只能靠妻子一人在竹林镇打工维持。房顶长杂草、雨天外面大下里面小下、连个像样家具都没有……这就是当时李文献家的状况。

“当时那日子是真叫一个苦。两个孩子上学、老父亲看病都得用钱,那时候一个月仅有两千多块钱工资,根本就顾不住。”提起以前的生活,李文献的妻子张秋兰眼泪止不住流下来,“虽然孩子爸摔住腿不能干重活儿,但我还是健康的,再苦再累我都要撑下来。”

逼迫自己学会骑大摩托车,天天上着班还要想着家里的老老小小,咬紧牙关供孩子上学……尽管日子不容易,但张秋兰认为,只要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再大的难、再多的苦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就会慢慢好起来。

2015年,李文献因生活困难被纳入贫困户。根据他家实际情况,镇村帮扶人员先后给他办理了低保、残疾人补助等多项补贴。“那时候真是没法了,谁愿意戴个贫困户的帽子?这又不是啥光荣事儿!当时我就和妻子商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尽快摘掉穷帽子。”李文献坚定地说。

近年来,南岭新村利用村里的原始植被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随着游客不断增多,部分群众将自家房屋改造后建成了17家农家乐。不能出门干重活儿的李文献每天看着家门口来来往往的车流,心里暗暗琢磨着在家里能干个什么营生。“列为贫困户后,市里、镇里、村里的干部都来俺家问我今后有啥打算,我干不了重活儿,种植、养殖都不合适。那时村里正在搞旅游,领导建议我们开个农家乐。”李文献说,“孩子妈在饭店也干过,我们家又临着大路,我和孩子妈之前就商量过要不干个农家乐,他们真是说出了俺的心声。”在各级帮扶人员的支持与帮助下,2016年9月,李文献在其原住房的基础上改造扩建的农家乐——玖号客栈,正式开门迎宾。

遍布将军岭的太阳能板与山上的植被交相辉映

为了把农家乐办好,李文献整天都想着如何做出特色、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饲养家禽、酿造柿子醋、到山上摘野菜、制作橡子凉粉等,通过各种方法打造特色菜品。为提升自己的厨艺水平,他积极参加市镇组织的厨艺培训,系统学习各种面食、精致小炒、美味点心等不同菜式菜品的做法。

在李文献夫妇的精心经营下,玖号客栈现已成为南岭新村农家乐中的特色品牌,慕名前来的客人络绎不绝,每年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李文献家里的十几张桌子经常客满,需提前一天预订。有时生意太好,游客还会主动提出在院子里加桌。

脱了贫的李文献“吃水不忘挖井人”,因农家乐需要大量食材,他就与周边其他贫困户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以高价收购农产品,带领他们脱贫致富。除此之外,他还主动担负起自身责任,在“七改一增”工作中主动承担了一户贫困户的房屋改造,用实际行动给其他贫困户立了志,让他们在脱贫上更有信心。贫困户李营说:“他给我家里安装了窗纱、改造了厕所,还经常过来帮我打扫卫生;我去山上摘野菜给他送去,他就按不同价格收购。我得以他为榜样,努力脱贫。”

小关镇除了生态旅游产业,还成立了精准扶贫产业基地,其中巩义市绿源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当地农民自产的杂粮、山葡萄酒、柿子醋等农产品放到互联网上,销往省内外,全方位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离开小关镇,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大峪沟镇,一个转弯,成千上万块反射着明媚阳光的光伏板如同鱼鳞片一样布满视野,带给人一种“震撼”的感受。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峪沟镇积极探索“光伏+扶贫+旅游”的路子,成功发展了光伏产业,建立了光伏脱贫模式。大峪沟镇与“十一科技”签约后,利用将军岭村2600多亩荒山荒坡,建设了年发电量4400万度的光伏项目。目前,日发电量最高可达20万度,折合收入15.6万元。仅土地流转每年就可为将军岭村集体带来35万元收益,为村民带来50余万元收益,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同时,为破解土地紧缺难题,在310国道、乡村道路旁“种植”393棵光伏树,既美化了环境,又带来了收益,实现了贫困户“屋顶上的银行”全覆盖,短短一年就脱贫120户323人,3年来共向巩义市及大峪沟镇支付扶贫资金450万元。未来的大峪沟镇,将形成一个产业、文化、旅游功能兼备,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光伏特色小镇。

“十一科技在巩义的系列光伏电站建设和各项扶贫举措,不仅给巩义市近600户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给当地贫困学生送去了温暖,还促进了当地发展模式转型,改善了当地投资环境,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北岭太阳能电站站长华明石如是说。

保护绿水青山给巩义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上的改善,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更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内生动力。“护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在这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生动的实践。

猜你喜欢

巩义巩义市农家乐
农家乐里去休闲
巩义康店砖厂唐墓出土器物
杜鹃花红农家乐
巩义市科协开展“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科普行活动
农家乐
河南巩义亲和园唐宋墓葬出土文物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巩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
巩义兴元光伏
“双创”理念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