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9-10-25曹莉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年9期
关键词:瑞舒伐心室阿司匹林

曹莉芳

(开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突发急性、持续性的缺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性疾病[1]。主要临床症状为长期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且在休息一段时间以及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该症状未完全缓解,同时伴血清心肌酶活性提高以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2]。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律失常、休克甚至心力衰竭,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但是并没有统一的定论说明哪一种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最佳,以及他汀类药物能否与其他药物联用起到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3]。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持续较长时间的胸部剧烈痛或不适;②心电图检测出现特征性的改变,如出现新的Q波、心电图的ST段呈弓背形向上抬高、出现ST-T段的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肌钙蛋白(T或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升高(CK-MB);④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和急性心力衰竭。排除标准:①因急性胰腺炎、胃穿孔等腹部急症引起疼痛者;②因肺部动脉梗死引起身体不适者;③因患有夹层动脉瘤引起动脉血流不畅者;④之前患有心绞痛,因心绞痛发作引起疼痛者;⑤患有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者;⑥据研究之前6个月以内服用过他汀类药物者。按照使用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98例,男48例,女50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3.6±3.2)岁;Killip分级:Ⅰ级:26例,Ⅱ级:46例,Ⅲ级:26例;发病至就医时间(10.5±3.2)h。研究组102例,男52例,女50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4.5±2.5)岁;Killip分级:Ⅰ级:28例,Ⅱ级:45例,Ⅲ级:29例;发病至就医时间(10.9±3.5)h。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治疗过程全部由同一组医师进行,同时进行吸氧以及绝对卧床休息,确保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采用药物治疗[4]。

对照组采用低剂量瑞舒伐他汀(鲁南制药集团,国药准字:J20150006)联合拜阿司匹林(上海如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0204)治疗,瑞舒伐他汀剂量:5 mg,qd,po;拜阿司匹林剂量:300 mg,qd,po。1个疗程为7 d,共治疗4个疗程。

研究组采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瑞舒伐他汀剂量:10 mg,qd,po;拜阿司匹林剂量同对照组。1个疗程为7 d,共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显效:冠状动脉血流量恢复正常,胸骨疼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波动,血清检测结果中肌钙蛋白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含量恢复正常[5];有效:冠状动脉血流量恢复正常,胸骨疼痛症状并未完全消失,心律恢复正常,血清检测结果中肌钙蛋白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含量稍低于正常值;无效:冠状动脉血流量尚未恢复正常,胸骨疼痛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心电图检测显示为非正常波动,血清检测结果中肌钙蛋白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含量仍旧严重偏离正常值[6]。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治疗后,比较两组心室重构效果,观察指标包括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7]。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心室重构效果比较

研究组LVMI、LVEDD及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3 两组心室重构效果比较

3 讨论

目前传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仍未达到最佳治疗效果[8]。因此,广大医学工作者应加大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他汀类的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范围,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内神经激素的活性来调节各项功能[9]。心肌梗死患者体内血清心肌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明显提高,使心肌间质出现纤维化症状,心肌胶原纤维的代谢速度加快,心肌的收缩能力降低。瑞舒伐他汀能够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改善心肌胶原纤维代谢速度,避免出现心肌间质纤维化现象,最终间接抑制心室重构[10]。血栓形成是心肌梗死的发病基础,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发病机理。在抑制血小板聚集上,拜阿司匹林有着不可逆的作用。血栓素能够活化血小板,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形成血栓。拜阿司匹林可与血小板中环氧化酶结合,降低血栓素合成,从而阻断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查阅相关调查研究,我们主要研究了5 mg/次、10 mg/次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每次给予患者10 mg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有效率可达92.3%,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高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能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消除患者冠状动脉堵塞现象,恢复心肌动力,增加心脏血流量,有效抑制心室重构。同时,研究组并发症(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能有效缓解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并发症。最后,心室重构的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LVMI、LVEDD及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高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能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更佳,可有效抑制心室重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瑞舒伐心室阿司匹林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瑞舒伐他汀抑制miR-122-5p减轻LPS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