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西南民间歌曲的艺术特色研究

2019-10-23杨湾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风格民歌传统

杨湾

摘要:湖北的鄂西南地区临近川东,在湖北民歌的五个色彩区中显现鲜明的艺术风格特点。民歌来源于民间的劳作生活,风俗传统,体现人民的喜怒哀乐。鄂西南色彩区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和方言语调等等造就了其特色的音乐形态。《龙船调》与《清江放排》两首民歌是鄂西南色彩区的传统民歌,记录了人民的节日气氛和劳作时乐观的生活情怀。

关键词:鄂西南;风格;传统;民歌

一、人文地理环境下的民歌风格与题材

湖北处于南北交界处,是荆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东边是安徽,南边邻湘赣,西边靠川渝,北边有豫陕,有“九省通衢”之称。由于地理位置四通八达,自古与周边交往密切,民间音乐上也形成了兼具南北音乐特点的风格。古有说法,当地“多秦音,好楚音”,可看出当地的南北交融。民间音乐中既有北方的泼辣,爽朗;也有南方的细腻婉转。鄂西南处于湖北的西南部,当今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宜昌地区。地处大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地势险要,高峰重叠。人们有着爽朗、坦率的性格和真挚的情感。唱起歌来音调高亢,声腔质朴粗犷。常使用颤音、滑音等等的润腔技巧,颇具“巴风土韵”。

民歌的题材也向我们描述了当地人的生活场景和解读了人们身在其中的心情。《龙船调》是土家族民歌,由利川灯歌《种瓜调》改编而来,是过年、过节时欢庆的民歌、探情歌。词中按月份为序,以少女要乘船探访亲友的情境和艄公间俏皮的对话为词。“是哪个来推我嘛”,“我就来推你嘛”,体现了出土家族活泼爽朗的性格特点,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追求自由的爱情观。仿佛可以听到青春少女与艄公在清江上愉快的攀谈,看到他们两情相悦的真挚笑容。《清江放排》属于劳动号子,是放排号子。描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劳动人民在清江上放排的活动情景。歌词主要从排工的角度来写,节奏欢快,体现出愉快放松的心情和乐观的期许。实则,放排是上世纪较为危险的劳动。鄂西南山多林密,大量的木材运出山外,多数采用放排水运。从上游到下游,一路上滩险弯多,水流湍急。作为排工,实际上是祸福难测的。所以古有“清江九梁十一老,一百三十二滩到宜都”的说法。在记载中,排工在出行前甚至有祭拜神灵相应的行为习惯和仪式制度。这些与歌词中“幺妹那个山歌逗人爱,好似那个春风扑我怀”,“桃花那个三月好放排”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出人们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不恐惧、不屈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清江上的排工们,驰骋在飞速的水流当中,有节奏的齐声唱着放排号子“哟-呵-”,听着幺妹的山歌,如歌词中描述“头排去哒啊 二排来”。

二、方言语调形成民歌的声韵特点

民歌是用当地民族,当地方言来创作,歌唱和传达的。所以方言语调影响着歌曲的旋律,唱腔和节奏。杨匡民教授数十年的研究中,在方言的语音语调的区别下,将湖北民歌分为了五个色彩区,分别为:鄂东南,鄂东北,鄂中南,鄂西南,鄂西北。这五个色彩区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当地都有不同的自然景观,不同的劳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民歌也各有独到的美和特色。方言语调中各带有邻乡的方言味道,如鄂东南,今天的咸宁等地,靠近江西、湖南,属于“赣方言区”,旋法上常有纯四度、小六度的跳进;鄂西北区,今天的襄阳、郧阳等地,临近豫南、陕西,属于“中原官话区”,融入了南北特色,旋法上经常有强度的四度跳进,风格活泼;鄂中南区,今天的荆州等地,属于“楚方言区”,“鱼米之乡”,旋律音高落差起伏不大,声腔优美,等等。临近川东的鄂西南区则是属于“西南官话区”。普通话的音调是“阴平高平,阳平中升,上升底降声,去声高降”。“西南官话”是“阴平高平,阳平低升,上声向下,去声向上”。方言的差异直接促成了旋律音高走向的特色。如《龙船调》的旋律与其方言的发音音调基本一致:mi do do do mi do re,正月里是新年呐;mi do re mi re do la do la re do la,那阳鹊叫那哈捎着莺哥哎。

杨匡民教授总结出了湖北民歌“三声腔”的特点,将这些称为“声韵”。其中包含大声韵(do mi sol),小声韵(la do mi)、宽声韵(sol do re)、(re sol la)、(la re mi),窄声韵(re mi sol)、(mi sol la)、(sol la do)、(la do re),中声韵(do re mi).每个色彩区域都有着各式音阶组成的宫、商、角、徵、羽调的民间歌曲。鄂西南地区,语言较为统一,音调基本属于“窄声韵”,以(la do re)的旋律為典型声韵,多为羽色民歌。土家族很多民歌受汉族民歌影响,“徵化”,形成羽徵色歌曲,如《龙船调》《清江放排》。《龙船调》以“sol la do re”音阶为基础创编,节奏明快、俏皮,构成了鄂西南区域典型的民歌声韵特色。

鄂西南民间歌曲中也有不少衬词、衬腔的使用。《龙船调》中每句歌词尾巴上的“咿呀哟”、“哟喂”,“哎”,使歌中妹娃的形象体现出娇嗲,活泼。“金那银儿锁,银那银儿锁”衬腔的运用,既扩充了乐句,形成结构中的呼应,也具有地域特色,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清江放排》一开始的“哟呵-”是排工们的呐喊,在开阔的大自然一望无际的清江上,有“号子甩过河”的气势。衬腔的使用,使排工们放排时的口号得以突出,使排工的热忱和乐观的气势贯穿全曲。

三、《龙船调》与《清江放排》的观赏体会

在这些民歌的视听观赏中,最能够直接地感受到其艺术风格和传达的精神,在欣赏《龙船调》和《清江放排》两首民歌时,也仿佛与土家族一起置身鄂西南的山水中。

《龙船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歌。很多艺术家都有演绎过,使歌曲的表演慢慢定型。歌曲开始的演唱部分是有七个小节的引子,歌词“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哟喂,妹娃我去拜年哪哟喂”,与歌曲第一句乐句相同,但演唱的节奏变慢且较自由,这个时候演唱者的音色透亮,气息连贯,旋律节奏放慢,有晨起唤醒的清脆感受。之后音乐的节奏加快,让观众马上能感受到欢快的曲风。歌曲为三段式,第一段歌词为妹娃的自述,过年过节要去访亲探友,一路上见到阳鹊,见到鹦哥。演唱者运用方言,如正(zen)月、阳鹊(qio)、鹦哥(guo)等等,以及节奏明快,让观众感受到过节的气氛,沉浸到故事的情节当中。音乐停下来,与艄公的搭腔是没有音调的方言说出来,“妹娃要过河(huo),是(si)哪个(guo)来推我嘛”“我就来推你嘛”言语间有些暧昧的情愫。音乐再起,最后一段迎来艄公将阿妹推过河的美好结局。最后一个乐句可翻高八度重复唱一遍,这样提高了结尾处高潮的感受,观众可以体会到土家族自由的爱情观念和质朴民风。

放排号子《清江放排》开始以轻柔的伴奏音乐进入,前十六小节的歌词为排工的吆喝声“哟呵-哟哟,哟呵-哟哟”。虽然歌词内容单一,但是演唱者用力度和情绪的变化来处理,使这一段丰富起来:前五小节力度较弱,要很好的将气息控制;第六小节开始渐强起来,有力度和激情地演唱;第十一小节开始再渐渐弱下来,一直到十五、十六小节弱收。这样更具戏剧性和张力。接下来的一段看到了美丽的画面:阳春三月,幺妹的山歌,春风扑面,演唱者以优美的唱腔,来描述排工的心情,有娓娓道来的感受,曲风优美,也将这美好的情境传达给观众。从歌词“嗨-嗨!飘过千重岭啰”开始风格发生变化,速度快起来,好似排工跟随急流一般,如歌词“飘过千重岭,飞落百丈崖”。在演唱者的表达中,排工对待放排是热情的,“放木排,送木材,万丈高楼盖起来!”,最后以排工们的号子声,结束在向上的滑音处。再一次感受到排工们的乐观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在鄂西南这样土地贫乏,交通不变的地区,人民的精神世界是饱满、幸福的。这首歌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就像排工们脚下的水流一样,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平缓时可想着岸上的阿妹,可感受春风扑面;湍急时饱含工作热情,齐心克服困难,号子声就像决心一样坚定,形象生动。

参考文献:

[1]杨匡民.湖北民歌的地方音调简介——湖北民歌音调的地方特色问题探索[J].音乐研究,1980(03):87-93.

[2]刘正维.湖北民歌特性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03):48-60.

[3]徐桦.地方音乐色彩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体现——以湖北民歌及其改编歌曲的演唱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03).

[4]刘小瑢.湖北民歌《龙船调》音乐结构分析[J/OL].黄河之声,2019(13):17.

[5]向丽.口述历史:湖北清江放排的信仰文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04):1-5.

猜你喜欢

风格民歌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