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友谊”在对话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2019-10-23郝玲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树根大树友谊

郝玲

《去年的树》以对话的形式为孩子们呈现了很多值得品读与思考的语言。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抓住这些语言,走到文字背后,捕捉“友谊”的主题,在深入的对话中构建起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在多元解读中找寻直抵心灵的文本主旨

《去年的树》是一篇经典童话,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心境去读它,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或感动,或同情,或敬佩,或悲伤,或喜悦。

对于《去年的树》的主人公—— 小鸟,作者赋予她的个性品质,读者几乎都达成了共识:信守承诺。在课文的最后,鸟儿依然对着已经变成灯火的树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虽然树本身的模样已不复存在,但在鸟儿的眼里,他还是去年的那棵树。鸟儿必须实现她的诺言:“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其实,这就是承诺与信守承诺的主旨。

细细品读本文,我始终觉得,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承诺,还有一种伟大的友谊展示。因为鸟儿的承诺里包含着鸟儿和树相依为命、真诚长久的友情。在这种情感的支撑下,鸟儿和大树真挚的友谊内涵通过语言文字依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这种展现有三个层次:

1.浮现。课文一开始就为读者展现了鸟儿和树因为相互依存而展示出的和谐与快乐的纯真友谊。他们天天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在歌唱与聆听中根植着质朴纯真的友谊。

2.幻灭。当鸟儿度过冬天再想唱歌,感受与大树的友谊时,大树不见了,她幻想着大树还在,只不过到其他地方去了。于是,她苦苦找寻,问树根、问门、问小女孩,当得知大树真的已经不复存在时,她要找回友谊的幻想破灭了。

3.依恋。面对用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她盯着、唱着,又看着,一種对往昔友谊的依恋之情响彻在那凄婉的歌声里。

二、在深入对话中打通“友谊”建构的绿色通道

在“友谊”这一主题的捕捉确定过程中,我发现这篇童话重点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讲述故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通过多层面的深入对话来体验友谊的内涵,构建起美好的价值追求。

首先,可以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在“浮现—幻灭—依恋”的渐进对话中感受友谊的深刻内涵。

友谊“浮现”阶段可引导学生抓住“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这一描写,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鸟儿和树,描摹当时它们对话的场景,表演鸟儿唱歌的情景。在对话过程中体验鸟与树和谐快乐的友谊之情。

友谊“幻灭”阶段可引导学生研读鸟儿与树根、门、小女孩的三次对话,围绕以下三个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鸟,和文本的其他角色进行对话,体验鸟儿在找寻树的过程中友谊幻灭的过程,体验因友谊真挚深厚而执着追寻的情感与行动,并相机进行说与写的技能训练。

听了树根的话,我想:          ,于是,                         。

听了门的话,我想:            ,

于是,                         。

听了小女孩的话,我想:        ,于是,                         。

友谊“依恋”阶段可引导学生抓住“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这一描写,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鸟儿,说一说当时自己的内心想法。在倾诉表达中体验鸟儿对昔日树的怀想与依依不舍之情。

其次,可以超越文本,引导学生在友谊“重建”的深层对话中实现美好的价值追求。

当走进文本,学生在“浮现—幻灭—依恋”的渐进对话中感受友谊的深刻内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深入对话:

树和它的伙伴们被伐木工都砍完了。这时候,原先鸟儿唱歌的地方可能会发生怎样的状况呢?人们砍伐树木的行为有没有改变?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感受乱砍滥伐会破坏环境,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灾害;面对这一现状,人们应杜绝乱砍滥伐,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慢慢变好了,鸟儿又飞回来了。她找到了那棵树的树根,天天在树根上洒水,天天在树根旁唱着去年唱过的歌。唱着、唱着,想一想会出现怎样的奇迹呢?鸟儿昔日寻找的友谊会出现吗?引导学生进行童话的二度创作,描写去年的树在鸟儿歌声的呼唤中、在雨水的滋润中、在人们的呵护中重新生长起来的情景。

上述两个层面的对话,是对鸟儿找寻树、找寻友谊的一次重建。这一重建过程还是一次童话创作的过程,更是一次对文本进行二度改编的过程。在这种创作与改编中,教材真正成为了教学中活的材料,它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并利用了起来。我们的课堂需要这样的重建,这样的重建让课堂对话焕发着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树根大树友谊
为啥扔了
巧夺天工
大树的日常
友谊的重量
树干和树根
大树
珍贵的友谊
什么才是真友谊
大树的梦
真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