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篇 乡村振兴的新形势

2019-10-23本刊编辑部

广西城镇建设 2019年9期
关键词:战略农业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必须充分认识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态势,立足基础条件,抢抓历史机遇。

第一章 重大意义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我区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我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加快实现脱贫目标、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对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区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乡村发展不充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短缺,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要素不平等交换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根本上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补齐“三农”短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打造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升级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必然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区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和宝贵财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山清水秀生态美”的优势,推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提质升级,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统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富民兴桂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优美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有利于推进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风采,有利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农民福祉,是加快推动我区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跃升的有效途径,是扎实推进富民兴桂的必然选择。

脱贫攻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美好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和谐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打造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升级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富民兴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富民兴桂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基础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三农”改革发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村产业融合迈出新步伐。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扎实有效推进,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糖料蔗、蚕桑、速丰林等优势特色产业稳居全国第一,建成“双高”糖料蔗基地326万亩,水果总产量跨入全国5个千万吨省区行列,“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基地和粤港澳优质“菜篮子”基地不断巩固发展,“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和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创建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730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0%,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新改善。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清洁条例,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90%以上村屯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专项治理工作提前通过国家验收,农村自来水受益村比例达79.9%,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85%,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植被生态质量和改善程度居全国前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特色农业

糖料蔗、蚕桑、速丰林等优势特色产业稳居全国第一

水果总产量跨入全国5个千万吨省区行列

“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基地和粤港澳优质“菜篮子”基地不断巩固发展

“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

人居环境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新改善

文化传承

山水文化、骆越文化、稻作文化、民俗文化、边海疆文化、红色文化、山歌文化和民族建筑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生生不息

民族特色文化传承发展,农村文明风尚得到新提升。山水文化、骆越文化、稻作文化、民俗文化、边海疆文化、红色文化、山歌文化和民族建筑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生生不息。民族团结模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 文明户创建扎实开展,农村多民族和谐共处,民族团结堪称典范。

村民自治开创先河,农村社会治理呈现新气象。河池市宜州区合寨村开全国村民自治之先河,贵港市覃塘区“一组两会”(屯级重大事务决策由党小组牵头提议、户主会协商议决、村民理事会执行落实)协商自治模式在全区有效推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村“两委”干部和贫困村 “第一书记”选优配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有效发挥。农村法治和德治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初步成效,90%以上的村屯建立和实行村规民约管理制度。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农村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2012年以来年均减贫120万人,实现1943个贫困村、10个以上贫困县摘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年均增长9%以上,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3%、养老参保率超过9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2年的1380元提高到2017年的3333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建成高标准农田1915万亩,水利建设累计投入960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87万处,大藤峡水利枢纽、落久水利枢纽、驮英水库及灌区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可颁证率达96.5%,农户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960万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农垦、林业、供销社、农村金融等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活力日益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仍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农业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产业组织体系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偏低;农村总体落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依然较大,村集体经济薄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理顺,乡村规划建设、社会治理、文化传承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亟待加强。

民生改善

2012年以来年均减贫120万人1943个贫困村、10个以上贫困县摘帽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3%

养老参保率超过9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2年的1380元提高到2017年的3333元

第三章 历史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重大历史机遇,肩负重大历史使命。

落实“三大定位”“五个扎实”,为我区乡村振兴带来战略机遇。“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量身定做的精准指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西篇”,为我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将极大鼓舞和激励全区各族人民,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

开放型经济快速推进,为我区乡村振兴拓宽发展空间。我区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对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和陆海统筹的重要节点、关键区域,随着“一带一路”、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一批跨省合作园区加快建设,我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逐步形成,将不断促进社会资本、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等要素跨区域流动,打开乡村振兴的纵深空间。

国家战略实现全域全覆盖,为我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将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纳入国家战略进行支持,使我区叠加享有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沿海沿边沿江开放和边境贸易政策等多项优惠政策,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猜你喜欢

战略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战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