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形式走向中国叙事

2019-10-23文字统筹朱诗琳

广西城镇建设 2019年9期
关键词:类型学建筑师庄子

文字统筹 _ 朱诗琳(本刊记者)

庄子玉

德国科隆RSAA事务所合伙人及主持建筑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在纽约西萨·佩里事务所任建筑师多年。2010年,在中国与数位德国建筑师创立RSAA事务所中国公司。

_ 济宁文化中心插画

RSAA是成立于1965年的德国独资公司,在公司成立早期完成的一系列项目中,基本沿用公司德国合伙人在欧洲的实践中积累形成的设计路线与认知体系,从十年前进入中国市场伊始,这种“拿来主义”一直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RSAA也先后完成了诸如天津社会山、天津文化中心城市设计、青岛高铁核心商务区、天津四中等一系列项目。

改变起始于庄子玉成为德国公司合伙人后的第二年,RSAA联合天津规划院获得济宁文化中心这一项目的群众艺术馆、高地公园、总体规划的设计权,同时作为项目总控方,协调西泽立卫、马里奥伯塔、何镜堂等三位前辈大师的设计衔接。他发现这其中不仅仅是各栋建筑之间的柱网不同的碰撞、管线相交的碰撞,更多的是不同文化碰撞而产生的认知差别。大师们从类型学上也给每栋单体建筑提供了截然不同的空间原型,在漫长设计的争论与推进中,他发现,这些归根结底是一个完整的空间叙事——当代中国的空间叙事。这个项目所在地处孔孟故里,但又是具有完全当代精神的文化综合体,如何在不附加任何文化符号的基础上,获得对于中国传统的空间体验,使他意识到,完全的拿来主义已经陈旧。如何结合公司在欧洲的实践实现“在地”的设计再思考和再创造,回归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思考方式,才是工作室新的设计本源。于是庄子玉带领团队从自己的办公空间入手,对公司进行全面的革新,从北京的CBD搬到了钟鼓楼旁的7号院。他认为,作为设计者虽然塑造空间,但同时也被空间塑造。建筑师每天穿行在北京的内城外城之间,空间尺度的变化、周边人们行为模式的转换、历史符号的迁移都是对于设计灵感潜移默化的激发,同时在时空的交替中重新认知自我和中国当代空间的本源。大家试图在这个特殊的空间容器中挑战中国传统建筑类型学的边界,让传统建筑的屋面变成一个全新的活动场地。

_ 鼓楼7号院

此后,RSAA和庄子玉工作室也因为几个极具当代中国调性的项目而广为人知。但庄子玉知道,成功并不是偶然。以“在当下中国的社会和空间语境中寻找新的叙事性与类型学的延伸”作为主题,无论从在建与已完成的项目而言,还是从相关内容与理论的挖掘上,团队都已经精耕多年。

RSAA北京公司当下的运营是比较国际化的状态,设计师不仅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在庄子玉看来,如今建筑设计业的国际交流已经非常紧密,对于中国年轻一代建筑师来说,“中外”这一界线开始有些模糊,其中认知的差异和鸿沟带给人们的已经不再是十年、二十年前的焦虑。上一代的建筑师总是试图在国际上发声,告诉这个世界,我们是谁、我们在干什么;但是对于当代的建筑师来说,中国的发展已经壮大,国际影响力已经提高,无论中国的建筑设计师正在做什么,只要是一个有力的声音,世界就能听到,不再需要很努力地寻找自己在国际上的位置。庄子玉在工作中深感经济全球化后中外建筑师合作模式上的转变:以前的合作是外资公司在中国教你怎么做事情,并告诉你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产品是什么样的,而后中国的设计院只是把它实现,在技术或法规层面给予支持;而现在这个事情反过来了,至少我们在某些层面已超越了传统上的东西差异,或是所谓的高低之分。文化属性会有所谓的“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界线已非常弱化——体验只有地域的差别,而不存在国籍的区分。

_ 安徽铜陵山居

_ 安徽铜陵山居

在庄子玉看来设计更像是一个政治化工具,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特征,曾经的设计希望的是每一个从事这方面的人能够从中获得一种经验和体验。而如今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是一个信息越来越均衡的时代,所以每个人的诉求也不像过去那样单一,充满了多元化,个体的诉求会更加强烈,庄子玉也希望通过自己设计的建筑空间,让不同的人能够找到自己的需求。

猜你喜欢

类型学建筑师庄子
胖胖的“建筑师”
以考古类型学视角观察南宋、金境内出土瓷器的互动关系
论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类型学方法的应用
当建筑师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类型学视角下的维吾尔语情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