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髂内动脉球囊临时封堵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9-10-22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5期
关键词:髂内凶险前置

2210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江苏徐州

凶险型前置胎盘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瘢痕位置,常伴有胎盘植入,是妊娠期常见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经产妇[1]。凶险型前置胎盘是孕妇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诱发因素,有10%的患者出血量达到1 000 mL以上,严重时会导致孕产妇死亡[2]。因此,寻找有效手段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介入手术被广泛应用到产科中,髂内动脉球囊临时封堵术成为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3]。因此,本研究探讨髂内动脉球囊临时封堵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输入RBC量(U) 住院时间(d)试验组 30 113.27±29.39 117.58±14.76 3.72±1.78 6.01±0.44对照组 30 132.58±34.72 145.60±27.33 6.65±2.54 6.89±0.52 t 2.325 4.941 5.174 7.076 P 0.024 0.000 0.000 0.000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年龄22~37岁,平均(29.17±3.11)岁;孕周34~39周,平均(36.72±2.10)周;孕次1~5次,平均(2.57±0.42)次。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9.23±2.89)岁;孕周33~39周,平均(36.77±2.36)周;孕次1~5次,平均(2.60±0.38)次。本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经彩超或MRI检查确诊,符合第七版《妇产科学》中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标准[4];②既往剖宫产史;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多胎妊娠;②合并妊娠并发症;③合并肝肾功能异常;④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⑤凝血功能异常。

方法:①试验组在行剖宫产术前实施髂内动脉球囊临时封堵术: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采用Seldinger 技术穿刺双侧股动脉,置入6 F动脉鞘管,沿动脉鞘管置入0.035寸导丝,造影测量髂内动脉直径后选择适宜的直径球囊,经导丝引导将球囊导管置入双侧髂内动脉,造影确定其头端位于双侧髂内动脉开口稍上方,推注2 mL 稀释对比剂充盈髂内动脉球囊,造影观察髂内动脉血流封堵效果良好,抽空球囊内对比剂以恢复血流,固定球囊导管与鞘管。将患者推入手术室进行剖宫产术,患者行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开腹后评估出血风险,术中视情况适时排空或者充盈球囊止血,如术后2 h无出血现象则拔除动脉鞘管及球囊导管,若出血较多时需行DAS 引导下子宫动脉栓塞术。②对照组患者接受剖宫产术治疗,除髂内动脉球囊临时封堵术外其余方法同上。

观察指标: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入RBC量、住院时间、进入ICU、子宫切除率及并发症率,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率、Apgar评分、出生体重。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5.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试验组剖宫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输入RBC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进入ICU、子宫切除及并发症率比较:试验组进入ICU率、子宫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试验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少于对照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进入ICU、子宫切除及并发症率比较[n(%)]

表3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s)

表3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s)

组别 n 出生体重(kg) Apgar评分(分) 新生儿窒息率[n(%)]试验组 30 2.34±0.51 8.92±0.51 1(3.33)对照组 30 2.39±0.55 7.22±0.47 4(13.33)t 0.365 13.426 6.547 P 0.716 0.000 0.010

讨 论

研究发现,剖宫产史是诱发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主要原因。剖宫产术导致子宫内膜损伤,若切口瘢痕愈合不良,绒毛及胎盘容易侵入瘢痕处肌层及浆膜层,甚至穿出浆膜层侵入邻近器官,从而造成凶险型前置胎盘,并伴随胎盘植入,再次剖宫产时会损伤周围组织及血管,引起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5-7]。髂内动脉球囊临时封堵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前置胎盘出血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及血管介入技术将球囊准确置入到髂内动脉内,以通过扩张球囊来阻断盆腔血流[8-10]。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在剖宫产术前运用髂内动脉球囊临时封堵术与未运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发现运用髂内动脉球囊临时封堵术的试验组在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更短;分析原因在于用髂内动脉球囊临时封堵术能够在胎儿娩出后立即扩张球囊以阻断盆腔血流,从而避免胎儿娩出或者剥离胎盘时出现大出血,同时减缓术中出血速度,手术视野清晰,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手术条件[11-12]。同时,我们发现运用髂内动脉球囊临时封堵术能够减少患者子宫切除率,减少患者进入ICU 率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Apgar 评分明显更高,新生儿结局有效改善。这主要是因为该术式能够准确定位球囊,在剖宫产术中扩张减缓血流速度,避免因为出血汹涌或者术野不清而误伤周围组织、脏器,并能够提高患者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的机会,减少子宫切除率[13-15]。

结合病例,我们将髂内动脉球囊临时封堵术关键点总结如下:①根据造影测量髂内动脉以选择适宜直径的球囊;②球囊导管内严禁进入气体;③需控制好封堵时间,单次封堵时间不能超过60 min,如果手术时间过长需每封堵60 min后开放10 min;④术后视情况使用低分子肝素以避免发生血栓;⑤拔除脉鞘管及球囊导管时需压迫穿刺点15 min,且穿刺肢体需制动8 h,卧床24 h。

综上所述,髂内动脉球囊临时封堵术有利于提高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剖宫产术安全性,改善分娩结局,保障母婴安全,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髂内凶险前置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的供血评估及保留策略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脸盲的人生,好凶险啊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的疏与堵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价值分析
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20例临床分析
B-Lynch缝合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