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科技” 创业趋势研究 (上)

2019-10-21

新材料产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独角兽科技企业

“硬科技”创业是新科研的新应用,将引领全球创新发展。新经济时代下,新科研的主要方向是探索未来,并且将以一种特定的模式实现,即新科研的3大特点:一是研发和商业化同时发生,二是科学家和企业家紧密融合,三是商业化需要得到持续的风险投资支持。本质上,这种模式是“硬科技”创业的标准模式。因此,“硬科技”创业是新科研应用的起点。其中,科学城、未来实验室和军民融合则是“硬科技”创业的重要基础。

相较于移动互联网企业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取胜关键,“硬科技”企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一是科学家的深度参与。“硬科技”创业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和知识壁垒,具有高精尖技术的科学家对“硬科技”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二是技术的商业突破。“硬科技”企业发展的过程实际是其核心技术逐步成熟并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过程,只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并达到了临界点,才能转化成商业价值。三是资本的持续注入。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外界资本的持续注入是“硬科技”企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四是人才的跨界集聚。成功的“硬科技”企业不仅需要具有高精尖技术的科学家,也需要具运营、市场、产品等多方面的人才。

在新经济时代,外在新环境因素同样对“硬科技”企业成长发挥关键作用。敏锐的科技媒体、懂科技的孵化器、有洞见力的资本、有影响力的科普,以及新经济政策构建出了“硬科技”企业的生长生态。

1 “硬科技”是创新创业的新趋势

1.1 “硬科技”创业浪潮正在到来

“硬科技”是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脑科学、光子芯片、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目前,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技术创新红利的节点已经来临。纵观硅谷的科技发展,它就是一个从“硬科技”到服务再到“硬科技”,科技与服务不断交替爆发的循环过程。例如电器和铁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世界进入电气化时代,出现了通用电气、西门子等领先全球的电气工程企业;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时代,诞生了谷歌、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公司;智能手机的爆发带来了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微信、支付宝、Uber等移动互联网公司迅速崛起。

全球正在进入“硬科技”创业新阶段,“硬科技”创业浪潮正在到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开始布局“硬科技”领域。谷歌、微软、FaceBook、百度、华为等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企业,也将扩增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等前沿“硬科技”技术作为战略转型与布局的重点领域。在我国,以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宇科技”)、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科技”)为代表的一批“硬科技”创业企业不断涌现且发展迅速,各种“硬科技”产品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硬科技”改变世界的理念已被广为认同。

1.2 “硬科技”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前沿

以人工智能和“工业4.0”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科技等技术已经不仅是实验室中科学家研究的前沿课题,基于这些技术的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AR/VR研究、无人驾驶汽车、阿尔法围棋(AlphaGo)等等。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公布“10大突破技术(Technology Review 10,TR10)”,并预测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10大突破性技术榜单,评选出的10项突破性技术分别是强化学习(一种机器学习方法)、360°自拍、基因疗法2.0、细胞图谱、自动驾驶货车、刷脸支付(人工智能)、太阳能光伏电池、实用型量子计算机、治愈瘫痪、僵尸物联网,这10项突破性技术都属于“硬科技”领域。同时,《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的2017年全球“50大创新公司”中,有37家“硬科技”企业,占比74%,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基因技术、智能硬件等领域占据绝对多数。

1.3 全球已经产生了许多“硬科技”独角兽

目前,全球在“硬科技”领域已经产生了许多独角兽企业,如 Palantir、SpaceX等。根据CB insight《2016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显示,全球183家独角兽企业中,“硬科技”企业22家,占比12%。而这22家“硬科技”企業分布9个领域:其中数据分析4家、基因技术4家、智能硬件4家、生物科技3家、人工智能3家、航天航空1家、新能源1家、新技术汽车1家、新材料1家。同时,可以发现基因技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是“硬科技”创业的主要方向。

从国家分布来看(表1),22家“硬科技”企业共分布主要分布于4个国家,其中美国的“硬科技”独角兽最多,为14家,占比63.6%,中国3家、德国1家、英国2家、瑞士1家。

1.4 中国“硬科技”独角兽主要分布在北上深地区,地域特点明显

中国的“硬科技”独角兽也十分活跃。根据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统计,目前中国也涌现出14家“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共分布在7个领域,其中人工智能3家、新技术汽车3家、智能硬件3、生物科技2家、数据分析1家、新能源1家、新材料1家(见表2)。

中国“硬科技”领域已出现超级独角兽,近5年来发展增速。中国出现的14家“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的总估值368亿美元,平均估值约为26亿美元,其中有6家企业估值超过20亿美元,占比42.9%。大疆创新以10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硬科技”领域的超级独角兽。从成立时间来看,近5年来“硬科技”领域发展增速,有9家“硬科技”独角兽2012年以后成立,占比64.3%。

中国“硬科技”独角兽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地区。《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数据表明,中国“硬科技”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图1)。其中,北京市5家企业,占全国35.7%,分别为科信美德、旷视科技、云知声、纳恩博、商汤科技;深圳市4家企业,占全国28.6%,分别为大疆创新、柔宇科技、优必选科技、碳云智能;上海市4家企业,占全国28.6%,分别为威马汽车、奇点汽车、蔚来汽车;珠海市1家企业,为银隆新能源。

数据表明,北京、上海、深圳3地的“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分布的行业各有特色。其中,人工智能集聚北京,智能硬件落于深圳,汽车制造则在上海。北京作为全国创新的中心,智力资源密集、互联网企业集聚,是技术驱动、数据驱动的独角兽的发源地;深圳具有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是智能硬件独角兽的孵化器;上海作为金融中心资本雄厚,并且汽车产业发达,是工业硬科技的孕育地。

1.5 中国将涌现出更多“硬科技”独角兽

对比CB insight发布的《2016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中14家美国“硬科技”独角兽和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中14家中国“硬科技”独角兽,发现2国独角兽企业的估值存在一定差距,美国企业总估值579.4亿美元,中国企业总估值368亿美元;从集中领域来看,美国“硬科技”独角兽集中在基因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前沿领域,中国“硬科技”独角兽多集中于人工智能、智能硬件领域。从技术方向来看,美国“硬科技”多为原创性技术,中国“硬科技”则多属于应用性技术(见表3)。

2015年麦肯锡发布的《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报告中,将创新分为4种类型:客户中心驱动创新、效率驱动创新、工程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创新。第1种客户中心型创新,由于中国的市场规模优势使快速商业化成为可能,因而出现了一批客户中心创新企业,例如小米、阿里巴巴、腾讯等。第2种效率驱动创新,主要体现在制造业领域,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形成了包括供货商、工人、服务企业和物流服务商在内的庞大生态系统,能以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速度扩大生产规模,出现很多知名的效率驱动型企业例如富士康、中石油、首钢等。第3种工程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到整合诸多部件和技术的复杂过程。此类创新的成功是实践技艺与科学的结合,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实验和反复尝试提炼先进知识。例如高铁、电信设备、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创新企业,如大疆创新、通用电气、强生等。第4种科学研究创新,是指发明崭新的产品或技术,通过科学研究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其中大多数就是“硬科技”领域。

过去30年,中国主要依靠客户中心创新和效率驱动创新,并出现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富士康等各行业领先全球的企业。而在依靠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行业,中国与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30年,中国应以发展这2方面创新为重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2 “硬科技”创业是新科研的新应用

2.1 新科研的方向是探索未来,“硬科技”创业是新科研应用的起点

新经济时代下,新科研更关注解决人类发展问题、探索未来,即“人类自身探索”、“地球探索”、“宇宙探索”3大未来领域。

人类自身探索:精准医疗、智慧医疗、脑科学、人体器官、延缓衰老、癌症治疗等一系列“硬科技”技术,将会使“人成为超人”。

地球探索:随着“硬科技”的创新发展,深海、深地探索速度呈现指数级跃迁。目前深海潜行即将成为现实,“深地”将成为地球科学“最后的前沿”。

宇宙探索:SpaceX已经实现火箭回收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太空旅行更进一步,而未来太空互联网的发展将改变世界的发展进程。

新科研探索未来的目标得以实现需一种特定的模式,即新科研的3大特点:一是研发和商业化同时发生,二是科学家和企业家紧密融合,三是商业化需要得到持续的风险投资支持。而这3大特点的本质,就是打破了科学研究与其商业价值实现之间的界限,就是科学研究创新。因此,这种模式是“硬科技”创业的标准模式,离了这3大特点的任何一条,“硬科技”创业都难以成功。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由于这3种特点的聚合,使“硬科技”创业在新科研的应用方能更有效地实现,从而成为新科研应用的起点。

2.2 科学城、未来实验和军民融合是“硬科技”创业的重要基础

科学城是“硬科技”创业的载体。科学城,在小空间尺度内集聚科研资源、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原始创新,是“硬科技”的空间载体。以北京为例,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和怀柔科学城,是北京重点建设的3大科技创新重镇,也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未来,科学城将发挥现有大企业平台作用,吸引集聚全球大量的科学家、企业家和科研资源。哈佛大学在科研資源转移方面已经发生大变化,从原来的科研院所间的相互移动,变化为科研院所和企业间的转移。在这个变化中,企业将更有能力获得更多的数据和资源,从而加速新科研及其应用的进程。

未来实验室是“硬科技”创业的试验场。空间更大、环境真实的测试场所,是“硬科技”创业未来必备的试验环境,同时也是未来科学城的重要组成。从体量和规模的角度来看,未来实验室分为2类。第2类是体量较小的未来实验室。当前,我国多地正在纷纷围绕特定领域,部署单一功能、体量较小的未来实验室,如杭州的无人商场、中关村的无人驾驶试验场等。第3类是体量较大、综合性的城市级未来实验室。Google的姊妹公司Sidewalk Labs和多伦多湖滨开发公司合作开发Quayside地区,并命名为“Sidewalk Toronto”。建成后,自动驾驶汽车、自动感应行人的交通信号灯、模块化的房子、以及通过地下管道运送货物的机器人都将成为可能,未来城将变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创新枢纽。

军民融合是“硬科技”创业的突破点。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军民之间科研与技术界限愈发模糊,两者间的相辅相成关系,使军民各方在新科研应用领域合作发力,因此军民融合成为“硬科技”的突破点。“硬科技”企业掌握前沿新兴技术,形成了雄厚的科学技术基础和巨大的创新潜力,是军民融合发展重要载体。在全球范围看,美国等国通过推动新科技革命与军事革新结合,在军民融合和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奇点大学、Palantir和SpaceX已经在取得了显著成绩。奇点大学,由谷歌与美国宇航局(NASA)合作共同创办,设在加州硅谷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内,是一家致力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学校。Palantir,硅谷最神秘的、估值最高的大数据公司,估值超过200亿美元,与包括CIA、美国国土安全局、FBI等国家机构合作。SpaceX,以移民火星为目标的太空技术企业,估值超过200亿美元。NASA是其主要客户,双方签订史上最贵的26亿美元独立合约。(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独角兽科技企业
吃眼泪的小独角兽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中国的独角兽在哪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认不出了
科技在线
寻找独角兽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