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安代舞的起源与形态特征

2019-10-21智星宇

黄河之声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

智星宇

摘 要:安代舞是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动作舞姿与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安代”是蒙古传统社会以舞治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终演变成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

关键词:蒙古族安代舞;动作形态;艺术特征

一、蒙古族安代舞蹈的起源

安代舞起源较早,而且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导致目前学者对其最初的起源众说纷纭。《从安达看安代舞的形成与发展》中认为蒙古族安代舞起源于早期“安达”活动,也即是在结拜安达过程中所跳的一种舞蹈,最后演变成安代舞。《浅谈蒙古族祭祀——安代》中认为安代舞起源于“阿答太”,也即是萨满为中邪、着魔的人治病而“通灵”般地舞动,最后演变成了娱神为主的安代舞。《蒙古民间舞蹈安代新论》中认为传说姑娘得了心病被称为是“彦帙惕杰”、“仲哈惕杰”、“苏列惕杰”,意思是精神失常、精神昏聩、精神分裂,而彦帙惕杰后来逐步简化成“安代”,认为其表示一种精神疾病。除此之外,也有学者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角度,分析了安代舞的起源。结合以上观点,本人认为安代最初指的是一种精神疾病,因医学条件、思想观念的限制,采用“通灵”来治病,随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化成一种以治病为主的载歌载舞的宗教舞蹈艺术形式。

二、蒙古族安代舞的形态及特征

(一)活动人员与时间

传统安代舞表演主要涉及到患者、博、帮唱歌手、大众四方面活动人员。“患者”往往是身患心理疾病的年轻女子,分为阿达安代和乌茹嘎安达两种。前者是治疗鬼魂附体和相思病,后者是治疗抑郁而导致的不孕症。“博”也即是萨满,由其确定唱安代的规模和时间,指导和控制整个安代的进行。“帮唱歌手”是利用唱歌的形式询问病情、劝慰病人。“大众”是指安代舞表演过程中需要男性邻居和村民的参与,共同成为舞蹈表演中的一员。这与萨满教中单纯由博一个人“通灵”表演,形成鲜明差异。

(二)动作与队形

传统安代舞主要是即兴表演,没有固定的动作和队形,近年来随着对安代舞艺术化、舞蹈性的处理,由此也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动作与队形。首先,安代舞表演呈现出明显的“顿踏”脚步的特点,也即是倾斜上身,顺摆脚部动作,晃动身体,一踏一顿地进行表演,具有强烈的节奏性。其次,安代舞表演具有明显的“顺摆”的特点,也即是左边向一点迈步,左臂随之向前摆动,反之亦然。舞者在顺摆的过程中,进行飞跃、跳步、踏转、对舞、踱步甩巾、抬踏绕巾、横移步摆巾、前踢步甩巾的表演,呈现出热烈的气氛。顺摆动作是安代舞蹈动作的精髓,是安代艺术的灵魂。安代艺术中的顺摆动作,气势磅礴,使人精神振奋,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安代舞表演主要是采用“通灵”的形式来治病,因此也大量吸收了萨满的动作,包括踏步、甩绕巾、摇头、跳转等。安代舞具有双手甩巾踏步(左侧)、双手甩巾踏步(右侧)、单手上下甩巾踏步、围圆踏步四个典型动作,所表演的舞蹈包括踏场舞、恐吓舞、唤醒舞三种。安代舞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随意而舞,有时也会“围圆跳舞”,也即是众人围成一个圆圈,顺时针方向踏步进行表演,民间歌手或者是在圆中心边歌边舞,或者是拉着病人在圆圈中穿插,直到病人可以独自歌唱和表演,才解散圆圈。

(三)服饰与道具

参加安代舞表演的患者、博、帮唱歌手、大众往往身穿普通服饰,在服饰方面并没有严格要求。传统安代仪式主要采用有断车轴,绸巾(白蓝双面,四角包有谷子、糜子、高粱、黄米之类的五谷杂粮),白房府(以柳条、秸秆围成的房屋,装饰有五彩丝线,罩有苍鸟拉花,最后又用网状白纸罩着房子,由场地中间的柱子立起来),白墙房屋(与白房府制作方式相同,但罩着的是手拉手成一排的女性剪纸),替身(由柳条、秸秆、干草咋成的,与病人高矮、胖瘦相似的草人,戴着纸质面具,穿着病人的衣物和鞋子)。另外,安代歌手拿著铃鞭,大约两尺长,系有彩色绸带,两个铜铃和铜镜,挥动是发出清脆的声音。博主要是持有铜镜(九至十三面由小到大穿起来的铜镜),单面鼓(由铁圈蒙着牛皮制成,三十厘米直径,鼓柄大约十多厘米),钹。这些道具辅助帮唱歌手和博的表演。

由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已经很少见到那些传统的安代舞蹈的表演,那些传统道具也都是很难见到。目前都是演化了的,符合大众审美的,适合于舞台表演的安代舞蹈。

(四)说唱特征

“说唱”是蒙古族安代舞表演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由帮唱歌手进行演唱,参与活动的大众有时也会载歌载舞。一般来说,安代舞表演过程中的说唱大都是即兴创作出来的,随着时间、地点、病情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化的内容,或者是表达病人的病情,或者是祈求神灵的庇护,或者是赞誉病人的美德,或者是询问病情,或者是劝慰病人,亦或者是与神灵、魔鬼的“通灵”对话等。仔细分析,里面的说唱有押头、尾韵,还有规律性的重音,内容主要是采用“比”与“兴”的手法,前者“借物”,后者“代物”,由此大大提升了安代舞表演中说唱的艺术性,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情感上,均成为以舞治病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总之,安代舞起源于萨满教仪式,以舞治病,逐步演化成一种重要的宗教舞蹈艺术。安代舞的表演有患者、博、帮唱歌手、大众的参与,涉及到双手甩巾踏步(左侧)、双手甩巾踏步(右侧)、单手上下甩巾踏步、围圆踏步四个典型动作,和踏场舞、恐吓舞、唤醒舞三类舞蹈,表现出“围圆跳舞”的队形特征。安代舞具有丰富的道具,里面的说唱有押头、尾韵,还有规律性的重音,注重“比”与“兴”的手法。因此,安代舞具有属于蒙古族地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存活至今。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以《美丽的磨坊姑娘》为例小议声乐套曲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对话凡高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