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研究

2019-10-21姚雨萌卜莉

黄河之声 2019年20期
关键词:小约翰施特劳斯演奏技巧

姚雨萌?卜莉

摘 要:《蝙蝠序曲》是维也纳著名钢琴家、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格林费尔德根据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中的管弦乐《蝙蝠序曲》改编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具有鲜明的施特劳斯风格,也因有钢琴独有的技巧及风格而独具特色,深受大众的喜爱。本文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经历为基础,将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结合轻歌剧《蝙蝠》及管弦乐《蝙蝠序曲》对于场景情节的刻画,寻找异同,说明钢琴改编版对于场景情节的刻画及其音乐特征。接着举例分析管弦乐《蝙蝠序曲》中管弦乐队的特点在钢琴演奏中的体现,并指出演奏中的技巧难点,详细阐述钢琴技巧的演奏注意点及练习方法,将技术与音乐相结合,最终将音乐的表达与技术的表现融为一体。

关键词:小约翰·施特劳斯;《蝙蝠序曲》;演奏技巧;改编钢琴曲

一、小约翰·施特劳斯与《蝙蝠》

(一)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因与父亲姓名相同,世人为了区分二人,将其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或者“约翰·施特劳斯二世”。

小约翰·施特劳斯在音乐天赋上堪称天才,同时他的音乐创作也十分多产。小约翰因其创作中圆舞曲作品占比最大而被人称为“圆舞曲之王”。

小约翰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还体现在轻歌剧方面,他创作的16首轻歌剧中最著名的是《吉普赛男爵》及《蝙蝠》。

(二)轻歌剧《蝙蝠》概况

轻歌剧《蝙蝠》作于1874年,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第三部轻歌剧,也是他16部轻歌剧中最著名的一部。该剧在中国于2011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次上演,反响十分热烈。中国版《蝙蝠》主要讲述了艾森施坦伯爵在一次假面舞会上趁他的朋友法尔克医生喝醉之际,将他打扮成蝙蝠的模样并把他丢在了大街上直到天亮。之后,法尔克为了报复艾森施坦伯爵,设计了他一家,让本该在家的夫人罗莎琳达、去看望姑妈的女仆阿黛丽、在监狱的伯爵相聚一次假面舞会,而罗莎琳达曾经的情夫阿尔弗莱德由于出现在伯爵家中,被监狱长误抓,替伯爵坐了牢,由此在舞会上及监狱里引出了一系列的喜剧笑话。这场因“蝙蝠”而起的闹剧中,表演欢快诙谐,轻松愉悦,却又引人深思,贴合人们的生活,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轻歌剧《蝙蝠》融合了圆舞曲和舞蹈音乐,体现了“圆舞曲之王”的舞曲才华。而整部歌剧中最著名的一首则是歌剧开端的管弦乐《蝙蝠序曲》,这首《序曲》多次出现在众多音乐会中,甚至成了维也纳音乐会上必不可少的演奏曲目。

(三)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的音乐概况

后来管弦乐《蝙蝠序曲》由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好友,维也纳著名钢琴家、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格林菲尔德改编为钢琴独奏曲。阿尔弗雷德·格林菲尔德(Alfred Grunfeld,1852—1924),是奥地利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擅长演奏圆舞曲及钢琴小品。作为小约翰的好友,他改编并演奏了小约翰的许多作品,并在钢琴上进行演奏。

改编钢琴独奏曲《蝙蝠序曲》节奏明快,旋律动听。与管弦乐《蝙蝠序曲》紧密结合,施特劳斯风格明显,且彰显钢琴独有的技巧与风格,特色鲜明。

二、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的创作特点及结构分析

(一)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与管弦乐《蝙蝠序曲》

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以管弦乐《蝙蝠序曲》主题旋律片段为基础,凸显钢琴独有的风格技巧特色,在原主题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着变化与发展。乐曲结构自由,各段形态不一,更多表现的是每一部分独立的风格特点,无法总结出各方面都适用的结构模式,因此只能称呼這个整体为“结构”。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引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尾声。这几个部分的乐段都以同一个主题旋律为基础,进行着变化与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调性上的变化。但通常来讲,乐曲最终都会回到原调上。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就是这样。乐曲中的第一、二、三部分都包含了两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段,展现着不同的音乐形象。

管弦乐《蝙蝠序曲》浓缩了整场轻歌剧《蝙蝠》中所有的主题部分及经典段落,共有七个部分。而钢琴改编版《蝙蝠序曲》只选择了“维也纳圆舞曲”风格凸显的第四部分片段进行创作,充分体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风格,并且在乐曲的开端就展现了主题旋律,将辉煌华丽、热情欢快的舞会场面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管弦乐《蝙蝠序曲》第四部分中,主题旋律一开始由弦乐组奏出,管弦乐组稳定均匀地奏出3/4拍“强弱弱”的节奏衬托主旋律。经过一次变化重复及8小节的过渡之后,管乐组加入,与弦乐组一起奏出主题,加厚了主题声部,小号、圆号、长号及定音鼓奏出和声节奏,展现出舞会上热情的舞蹈场面。接着由小提琴、长笛奏出主旋律,下方由管乐构成和声轮廓,与主旋律如同对话一般进行,将这部分推向高潮。作曲家在创作时只将这部分作为主题旋律,并且为了充分表现钢琴的特点,将原本的调式改为了bD大调,并在主旋律部分加入了装饰音。引子部分开门见山地呈现主题,将管乐与鼓合奏呈现的节奏律动替换为右手高音区的琶音。在8小节的华彩快速跑动之后,真正的主题旋律被引出,右手单音奏出主题旋律,加入了装饰音及跳音处理,活泼轻巧,演奏过程中还穿插着几小节的八度炫技;左手负责管弦乐版本中的管乐和鼓的节奏衬托,低音区奏出。休止1小节,之后右手旋律声部加厚,由单音变为八度和弦,使气氛变得更加热烈。之后的旋律加入了多个声部,丰富和声,先后由右手及左手奏出。乐队主题片段在完全展示之后,作曲家开始自由创作,体现了舞会最后的狂欢,也将钢琴独有技巧的特点尽可能地展现出来。

(二)《蝙蝠序曲》的结构及音乐特点分析

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是一首自由多段体式结构的乐曲,乐曲由引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二、三部分共有六个乐段,各乐段都是重复的两句式结构。以下是乐曲结构分析。

1.引子(1-38小节)

引子部分一开始就向听众呈现主题旋律,彰显主题动机。(参见谱例1)旋律开始由右手高音区奏出,回旋式音型,跳音标记,并带有着前倚音装饰,表现明显的3/4拍节拍,节奏明显,旋律流畅,迅速将人们带入了热情华丽的舞会现场,表现了诙谐的圆舞曲风格。而后主题旋律换到左手,节奏旋律特征不变。这部分的右手使用了带有琶音记号的和弦表现主题和声进行,表现出了舞会现场欢快活泼的情绪。10小节之后,右手在左手单音的衬托下炫技式上行八度跳进,渐快渐强,将这个乐句带向高潮,并在属和弦上结束,形成半终止。第二乐句重复第一乐句,加深主题印象。第27小节开始,双手八度向内大跳。而后是8小节带有华彩性质的快速上下行音阶跑动。至此整个引子部分结束。

2.第一部分

(1)A段(39-57小节)

在这一段主题旋律奏出之前,有两小节的间奏,单独用左手奏出八度及和弦,3/4拍,强-弱-弱的节拍强弱关系,体现出了这部分的圆舞曲风格,作为主题旋律出现的铺垫。而后用右手奏出主题旋律,在中音区向下进行大二度的模进。在右手欢快节奏的带动下,左手如同与右手对话一般灵巧轻盈地在低声部进行,像是一男一女在宽广的舞池中跳着优雅的华尔兹,通过轻快调皮的舞蹈动作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参见谱例2)

而后,主题重复,并开始加以变化。前4小节和上一乐句相同,从谱例4的第5小节开始,乐曲离调至F大调。这部分首先是一个下行的华彩音阶快速从高音区进行至中音区,接着在高音区用上行八度半音的旋律推到高潮,在F大调主和弦上结束,情绪由高涨到低落。最后出現一个小节的休止,作为前面一整段休息的气口,也是与下面A段的连接。

(2)A段(58-73小节)

这段是对上一段落的变化重复,调性回到了bD大调,整体音区提高,右手变为八度和弦跳音,左手和弦音加厚,双手旋律的变化使主题旋律强化,变得更加丰富饱满,将舞会热烈的气氛和欢快的情绪表现地更加强烈。之后与A段后半部分相同,离调至F大调,通过快速下行八度过渡到了完全终止。最后一小节,左手最后一个和弦音保留F音至下一乐段,上下乐段之间紧密连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B段(74-89小节)

B段是对比性乐段,慢板,调性为bD大调。整体音乐风格优雅温柔,但速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缓慢,而是有着处理性的渐快渐慢。主题旋律由下行级进的A、G、F三个音带出,用每个音带有的前倚音装饰表现优雅舞姿中所带有的小俏皮。之后右手旋律变为两个声部,高声部旋律为主旋律,在前四小节旋律奏出之后,将相同的旋律音向下方五度模进,生成第5至8小节的旋律音;第二声部则选用了引子材料的片段,与主旋律构成琶音,突出主旋律并与之呼应,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优雅细腻的舞蹈画面。之后的8个小节主题旋律与前面相同,但和声织体由连贯的四分音符单音变为八分音符的短时值和弦,使优雅细腻的画面中带有着调皮幽默的情绪。主题旋律重复后,上行华彩音阶快速跑动,之后将二分音符和弦作为结尾。这一段的左手一直处于3/4拍的节奏律动。(参见谱例3)

(4)B段(90-105小节)

B段是对B段的再现变化。调性依旧是bD大调,但主题旋律变向左手。在左手低声部和声的烘托下,主题旋律清晰平稳地进行着。右手流畅连贯的华彩音阶及琶音与左手的主旋律相互呼应,跟随着左手旋律的起伏而起伏,给人一种流水般舒适的感觉,犹如舞池中少女轻柔的裙摆随着舞姿不断飘动。7小节后,双手分别在高、中音区同时奏出了相同的旋律,并伴随着右手中声部流动经过的十六分音符,使旋律的空间感加大,而后旋律以和弦及八度音的形式回到右手,最后用相同旋律以左手单音、右手八度的形式向上行跳跃进行,将情绪推向高潮。最后3个小节三连音音型的十六分音符加上一个八分音符跳音,是前后乐段的连接过渡,与从开头一直保持的三拍子节奏律动形成对比,将人们从律动中带出来,并逐渐带入下一乐段。(参见谱例4)

3.第二部分

(1)C段(109-124小节)

这段的调式由原本的bD转到了bG,速度在前面三小节三连音的过渡下变慢,而后时慢时快。节奏依旧有着圆舞曲的律动,主题旋律采用新材料,通过琶音与和弦的结合运用来模仿竖琴的音色效果,梦幻活泼,仿佛在拨人心弦,但在2小节过后又通过跳跃重复的和弦将情绪带回了俏皮灵巧。而左手则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节拍特点。之后旋律重复,但音乐情绪随着渐强处理慢慢变得坚定。最后一小节与引子部分的旋律相同,带再现的连接引出下一乐段。(参见谱例5)

(2)C段(125-140小节)

这一段是对上一段的变化重复,琶音变成了十六分音符的连续辅助音,整体的旋律不变。8小节之后节奏有所改变,在2小节的重复之后用一个上行八度音阶将情绪推高,之后用渐慢的五个相同八度音将情绪放缓,引入下一乐段。

(3)D段(141-156小节)

这段的调式由bG变为bE,情绪发生明显变化,旋律更加流畅,速度和节奏变得舒缓。右手两个声部同时进行,高声部旋律用单音弹奏,出现了不少的重复音,并随着旋律的递进级进上行,情绪较忧郁;但左手保持的3/4拍节奏律动使情绪变化不显太突兀,保留了乐曲原有的音乐风格。8小节后,右手旋律发生变化,上方声部呈现下行旋律走向,下方声部也用半音下行方式将情绪拉回。(参见谱例6)

(4)D段(157-172小节)

这一段是对D段的变化再现,右手旋律保留了D段的主题,左手加入了引子部分主题,两者结合,加上渐强与渐快的处理,将人们从柔和的旋律带到热情的舞蹈氛围中。最后2小节右手的分解八度大跳拉高音区,左手单音级进下行,自然地将旋律带入下一乐段。

4.第三部分

(1)E段(173-188小节)

这一段相当于整首曲目的一个小高潮,转入#g小调,依旧保持了三拍子的圆舞曲风格律动。整个乐段运用了大量的和弦织体、快速跑动及断奏技巧来表现舞会现场的辉煌大气,前倚音及琶音的运用也使听觉效果展现地更加强烈,左手稳定的和弦衬托右手明晰的旋律,最后半音的快速八度上行将旋律引入下一乐句,展现出了极富交响特色的歌舞场面。

(2)E段(189-203小节)

这一乐段是对E段的变化再现,加深主题印象。右手旋律不变,左手旋律音区移低,节奏音型有所改变,整体效果显得更加急促。最后左手#D音保持,右手回旋旋律逐渐变慢,自然地将音乐引入下一段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中。

(3)F段(204-219小节)

这一乐段转调至bA大调,从速度、力度、织体、风格等方面与之前的乐段形成了强烈对比。右手的旋律把和声摊开,在右手的第二声部清晰地呈现出主题旋律,第一声部则作为伴奏织体烘托引导着主题旋律的进行;左手从开始的和弦转变为单音的分解和弦,与右手的主旋律相互交织,如同两位舞者的安静交谈。8小节后重复,而后用上行的主和弦分解和弦将音乐缓慢拉入下一段。(参见谱例7)

(4)F段(220-235小节)

这一段是对F乐段的变化再现,音域上升,旋律及伴奏织体不变。左手音区上升,织体加厚,加入了琶音处理,音乐变得更加梦幻。

5.尾声(237-335小节)

尾声是对《蝙蝠序曲》整首乐曲的总结,包含了乐曲中的各种主题旋律及音乐材料。调性回到了最初的bD大调,音乐风格也回到了最初的活泼明快。最开始是一个前面从未出现的新的主题旋律,右手的跳音旋律与左手的旋律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参见谱例8)

重复之后,左手出现了A段的主题旋律。(参见谱例9)

而后一段的和弦、连续八度跳音及一连串快速的跑动仿佛向人们展现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舞蹈。随着大跨度的和弦、单音跳跃的加入,舞会全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直到陷入狂欢的高潮。

三、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的演奏分析

(一)管弦乐队特点在钢琴演奏中的体现

作为管弦乐,《蝙蝠序曲》的背后有着一整支交响乐队来为之演奏,而钢琴改编版《蝙蝠序曲》仅仅只有一架钢琴。钢琴音域宽广,音色富于变化,这使钢琴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就像《蝙蝠序曲》,仅仅一架钢琴就可以将整个交响乐队的效果表现出来。但如何发掘钢琴的可能性,使它的演奏效果媲美交响乐队,这需要演奏者反复地进行推敲研究。由于改编钢琴独奏曲《蝙蝠序曲》的作曲家在A、B两段中直接选用了管弦乐《蝙蝠序曲》的主题,因此本部分以这两段为例,分析钢琴与管弦乐队之间的关联。

A段的右手主旋律改编自乐队弦乐组的旋律。乐队弦乐组中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一起演奏出的音色明亮、细小,因此钢琴演奏者要多听弦乐奏出的音色效果,并将钢琴奏出的音色尽量贴近弦乐的音色。这时手臂要尽量放松,更多地运用指尖去弹奏,其中跳音的短促、力度的强弱要保持均匀,手指到手腕的动作幅度要尽量小,多余的动作会影响演奏者对音色、力度、速度的把握。演奏时手腕不要吊起来,要尽可能放平,贴近琴键,使手指弹奏跳音时运动的轨迹尽量短。由于是圆舞曲风格的节奏律动,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要弹出重音,体现3/4拍的强弱关系。

左手的和弦模仿管乐队。由于管乐的音色饱满厚重,能够起到伴奏衬托主旋律的作用,会让主旋律显得不那么单薄,因此左手演奏时要注意声音的厚实饱满,将手指立住、拉紧,将手指、手腕、手臂当作一个整体,八度弹奏时下键要将力量通过手臂传到之间,和弦弹奏要通过小幅度呼吸带动手腕,将手腕力量传至指尖,扎实地将几个音一起抓住。

再现乐句中,钢琴旋律的音区上移,和声织体加厚,这一部分除了模仿弦乐组之外,还模仿了双簧管,主要作用于主旋律。因此右手的八度和弦在演奏时手掌的力量不能单纯笨重地下键,要有意识地向五指靠,用来突出五指的主旋律音。因为是跳音,所以触键要快速、轻巧,音的方向要向上,要灵巧一些。左手的和弦与A段相比,在上方叠加了一个音,音域变宽,模仿的是圆号和大号,音色饱满,音域很广,声音有爆发力,因此左手和弦在弹奏的时候要直接干脆,不能软绵绵,声音要扎实饱满。

B乐段的主题旋律部分模仿的是乐队中小提琴、单簧管和长笛。三种乐器的音色都属于悠扬婉转的类型,气息比较连贯,声音细腻。因此钢琴演奏时要尽量靠近琴键,手的动作幅度尽量小,音与音切换时尽量减少间隔时间,手腕放平,用以保证声音气息的平稳及主旋律的连贯,也保证在力度随旋律走向变化时的自然。左手的部分模仿的是圆号的声音,用来衬托右手的主旋律,因此左手的下键速度要放慢,注意音色的细腻柔和,在切换音符时不要离开琴键太多,要尽量贴住琴键,防止声音太过突出。

在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在不同的段落会承担不同的角色与地位,当演奏管弦乐改编的钢琴曲前,要仔细分析钢琴模仿的乐器种类及其音色、音响效果,思考要如何模仿乐器演奏作品,这样才能将作品的层次及其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较好地展现出来。

(二)钢琴演奏中独特技巧的体现

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中运用了许多钢琴独特的演奏技巧来表现音乐色彩,例如跑动、连线、保持音等等。演奏技巧对于钢琴演奏来说十分重要,钢琴演奏技巧直接会影响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情感的表达及情景的展现,演奏者在演奏钢琴作品的过程中,要正确地、熟练地掌握钢琴演奏技巧,才能较完整地将乐曲想要表现的风格、表达的情感展现出来。

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中,运用了大量的手指快速跑动,特别是音阶的跑动,烘托了“舞会”的华丽氛围。手指快速跑动有三点要求:颗粒性、均匀、速度。演奏者在练习跑动时,注意力要分散成五份,目的明确地作用于五根手指指尖上,保证手指独立干脆弹奏,不拖泥带水,不存在惯性带动,这样才可以使声音清晰流畅。在弹奏跑动时,只有指尖与键盘有合作关系,手腕只起到一个平移的作用,因此手的动作,特别是手腕的动作要尽量小,要放松,放平。在弹奏音阶跑动时,还要注意转指的提前性,在前一个音弹下去的同时,要转指的音必须在它落下的位置待命,才能弹出速度均匀,力度均匀的声音。以上的技巧练习在还未熟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慢练,达到一定程度了再慢慢加速。

除了快速跑动,乐曲中还有很多连线、保持音甚至多声部弹奏。在这时需要演奏者对于乐谱有细致的了解,清晰准确地找出主旋律声部并弹出,同时又可以均匀平稳地弹奏其他声部的音符。这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手指的灵活,还需要手臂、手腕的配合。弹奏时要用手臂带动手指,手腕尽量放松,手掌降低贴近琴键。弹奏其他声部时,手指落键要尽量轻柔,缓慢,动作幅度小,才能将这一部分的旋律层次及和声色彩表现地丰富、有层次。

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在技巧上的要求很高,演奏者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晰,将注意力放在每一根手指上,严格控制,不能让任何一处存在不严谨或者侥幸,要明确每一处的手指技巧,并且在控制手指技巧的同时带入自己所理解的情感和音乐性,既要有理性的判断,也要有感性的抒发,这样才能演奏出精细、完整、富有层次的作品。

四、结语

一个好作品的生成需要经历反复修改创作,等到真正成型之后,演奏者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为作品添砖加瓦,赋予其新的音乐形象,这就是二度创作。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作品的理解也是一样,一千位演奏者的指尖会演绎出一千种作品。作品的演绎不是机械地复制,而是带有自己情感态度的再创作,因此一名合格的演奏者在全面掌握演奏技巧的基础上也要有一定的内涵,为独立枯燥的演奏技巧添上色彩。如果将一部作品比作人的话,那么演奏技巧就是人的骨架,而音乐素养与内涵就是人的灵魂,演奏者需要呈现的,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生机勃勃、灵巧美妙的人。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将演奏技巧与轻歌剧《蝙蝠》中的故事情节及管弦乐《蝙蝠序曲》中的主题动机相结合,通过技巧的呈现及音乐情感的抒发为人们展现出了热情奔放、诙谐幽默、辉煌华丽的假面舞会现场。本文通过对改编钢琴曲《蝙蝠序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研究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及思想,将演奏技巧和音乐形象相互对应结合,明晰了演奏方法。钢琴技巧对于艺术形象的表现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作为演奏者,要着重于钢琴技巧的练习,进而通过与音乐形象的结合,将作品演绎地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邓安澜.钢琴改编版《蝙蝠序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技巧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8.

[2] 詹巍.多情的蝙蝠—小约翰斯特劳斯<蝙蝠序曲>钢琴版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 孔烨.小约翰施特劳斯与他的《蝙蝠》[J].戏剧之家,2016.

[4] 王婷婷.沁人芬芳雅俗共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 刘威.中国版轻歌剧《蝙蝠》的艺术表现新视界[D].西北师范大学, 2016.

[6] 陈燕.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的音乐风格探析[J].黄河之声, 2008.

[7] 侯颖君.论钢琴改编曲的音响、和声、材料和结构重组[D].上海音乐学院,2006.

[8] 李美慧.鋼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9.

作者简介:姚雨萌(1997-),女,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卜莉(1963-),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猜你喜欢

小约翰施特劳斯演奏技巧
大师的礼让
小约翰·施特劳斯:家族中的“圆舞曲之王”
小约翰的泡泡棒
小约翰的泡泡棒
打鼾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不想做个追随者
不想做个追随者
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