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普通话教学在幼教专业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9-10-21曾亚平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问题及对策

曾亚平

摘 要:幼教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相关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多加重视普通话教学。因为当前幼教专业职业具有特殊性要求,其专业面对的是广大幼儿,而幼儿的普通话在这个阶段是需要不断培养和训练的。因此,教师承担着普通话推广普及的重要角色。这就足以表明教师具有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口语的重要性,另外,在幼教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提升学生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提高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等,可以看出普通话在幼师专业的重要性。本文就普通话教学在幼教专业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利用多种有效措施,指导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以及方案,高效提升学生普通话学习质量。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幼教专业;问题及对策

一、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没有动力。选择幼教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普通高中落榜的学生,这就表明了选择幼教专业的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以及行为等都有相应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选择这个幼教专业还没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理念以及目标,以为自己只要将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学习好就行了,如针对性对钢琴、绘画、舞蹈以及声乐投入学习。其实有这些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还是不能进一步深入幼师的教学工作理念指标中。以为只要自己的普通话足够标准,幼儿能够听懂就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忽视普通话教学,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其次,学生读音错误率高,方言明显。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普通话学习基础不牢固,更多的是注重读写以及听说等,汉语拼音基础落后于其它,导致发音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地域方言的影响,声韵母等发音不标准,与标准普通话具有较大差异。教师在进行幼教专业学生普通话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普通话教学训练过程中,其单音节发音练习基本都能掌握,但是到了表达环节,就会出现一定的遗漏或者是错误,即语流音变意识不强,普通话语感不够强烈。最后,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不敢开口说。学生口语交际方面存在过多的自卑与胆怯,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即学生在开口说话中会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障碍问题,害怕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当,受到同学的嘲笑,或是害怕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的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如针对语音不规范问题时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问题所在,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使用普通话交流学习。

二、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第一,大部分院校不够重视普通话教学。我国针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没有太多要求,而且幼教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在文艺、舞蹈等方面,导致普通话课程被过度删减,学生没有足够的课时进行普通话学习以及训练。第二,普通话教材随意性很大。幼教专业学生的普通话选取的教材不够严谨,教材里面设置的教材知识内容具有较大的不合理性。例如选择的教材大部分是应试教材,即教材本身是专门为普通话测试编著的,知识内容过于繁杂,不能体现教材中应有的基础性普通话教学内容,而且里面的教材不完整,没有特别针对性的将地域方言全面剖析出来。另一点,教材的适应性不强,即并不能激发学生普通话学习兴趣,而且其专业的文学性能以及美感度,降低了实用性。第三,学生由于自身经济条件以及地域等不同,导致其普通话普及的程度不同。各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普通话教学,很多时候课堂交流都是使用方言,后果就是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不到提升。普通话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普通话学习要求。这些方面都是导致学生普通话学习得不到提高的关键因素。

三、改进幼教专业普通话教学的对策

第一、要全面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探索中国特色教育新理念。教师要抛弃原有陈旧的教学理念,即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理论性指导理念,并结合实践为主体,积极贯彻落实“学练一体”教学模式。这是普通话教学基础的人才培养大纲新理念。同时教师还要全面深入以学生为主体,自身为引导者的教学。教师要有效将“教”与“学”联系到一起,并结合实践,让整个课堂活动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将课堂示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实际的普通话水平质量,而整个课堂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可以通过自身训练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课余实践生活实训中。

第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差异性,有效适用每一位学生学习特点的方式教学。很多时候,普通话教师总是使用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教学模式,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昧应用是不利于学生进行普通话自我学习训练的。另外,不合理的教学模式不够注重普通话注意事项,其讲解是非常粗糙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创新适用多种有效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注重自身幼教专业普通话教学思想。另外,教师注重普通话注意事项可以充分让学生认知相关的普通话政策,同时了解到自身的职业是具备较高的普通话水平能力的。另外,进一步认知普通话测试题型,可以加大力度让学生认清普通话的重要性,最终达到普通话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实践提升思想认识,并让学生积极重视普通话课堂。教师经过创新多种有效策略,明确学生需求,因材施教。那么,就要进一步将普通话教学最终目的明确出来。学生要明确自身将来职业的特殊性,国家对于幼教专业的普通话要求是要经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一定水平范围,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职业标准要求。另外,学生要明确《幼儿园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即教师要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里面的全部模拟题进行深度解析,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普通话测试题型印象。

第四,教师要培养学生纯正标准的普通话,强化发音要领,有的放矢。普通话学习的基本发音要领就是讲清声、韵、调。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普通话发音,这是普通话学习最关键以及重要的因素。学生经过教师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明确发音要领。而发音要领的掌握就要从最基本的语音训练开始,最终流畅标准化的普通话形成,就要學生自行进行实践训练学习。

第五,加强大学生训练力度,强化普通话规范意识。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要点,以兴趣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学生普通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经过教师的理论认知以及实践表明,已经充分了解到流畅标准的普通话是未来所应聘职业的最基础要求。而教师使用多种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进行攻克难点,讲究有效训练方式,规范提升学生读音方面的水平。并运用生活中因为语言出现的笑话、奇闻趣事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了解普通话是具有多种语言与人格魅力的。

第六,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规范化普通话语音、语感意识以及语流音变。结合多种声韵母发音表训练,并通过语音教学以及音乐教学辅助,让学生充分认知科学的普通话发音的呼吸方式以及共鸣控制、吐音规范等。另外,学生还要充分强化自身普通话多音节词语音变能力,以及朗读、口语表达的语感能力,良好的语感是有效掌控普通化语音的最好方式之一。

四、结语:

本文就普通话教学在幼教专业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深入探讨以及分析,通过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改进幼教专业普通话教学的对策等,提出多种适用教师指导学生普通话学习的方式,学生经过这些方式进行训练与课程相结合,提升培养自身的语感意识以及普通话强化意识。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学习活动,掌握发音要领,最终达到流畅标准的普通话水平的目的,提升教师普通话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雪娇. 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考试周刊,2017(105).

[2]李薇.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7(10).

[3]钟睿.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与创新——普通话教学[J]. 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7(8).

猜你喜欢

普通话教学问题及对策
职业学校普通话教学的优化方式研究论述
中职学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全媒体时代的普通话教学与创新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中职普通话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分析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