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

2019-10-21肖靖琼王秀琴

肖靖琼 王秀琴

摘要:如今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有了初步的框架,但是要在2020年实现当代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还有一些问题,所以可以向发达国家借鉴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经验,可以通过三个基本路径积极探索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如增强内部适应性、外部适应性和内在协调性。下面本文将浅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路径

引言:“到2020年,要达到适应经济的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體现出终身的教育理念,满足人民能够接受职业教育需求,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所以可概括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为内在的系统本身协调性,满足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与产业的结构调整需求;为外部适应性,能够体现出以终身教育发展为本,为内部适应性。

一、“十一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发展成就与经验

(一)教育体系初步建成

自从“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就高度重视职业方面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样才能作为维护稳定、保障公平、消除贫困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满足把发展职业的教育放于更突出位置的要求,让职业教育成为全面面向社会的教育。现今,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经占了中国教育的一大半,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技能型的人才,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建设初步形成。

(二)职业教育体系调整与发展

为了满足现代经济发展与现代的产业体系建设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发展以及统筹城乡的发展要求,政府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给了一定的政策保障,也体现了政府的引导作用。2002年国务院相关部门提出,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和市场劳动与需求就业紧密结合,立有明确的中国特色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灵活开放、自主发展、形式多样化、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

二、职业教育的构建

(一)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2004年从教育部实施高职高专学校的专业目录中可知,以职业的岗位群或者行业为主要的专业划分,和普通本科学校所学专业有了明显的区别,近年来的高职招生专业分布展示了其专业的结构能够很好的作为产业结构的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结构的适应性从而进一步提高。

(二)调整结构

各个地方都要注重对职业教育的区域产业和教育产业的对接,不断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外部适应性。例如北京市随着“十一五”时期的产业高端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与经济特征的显现,积极推动职业学校的产业政策导向,结合高新型技术的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等行业快速发展,会展、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和轨道交通等新专业都是需要重点发展的专业,通过连续调整专业的结构与产业的布局基本上都吻合。

(三)内部适应性要求

根据内部适应性要求,要坚持育人为本和面向人人,要努力构建具有终身教育理念职业的教育体系。面向整个社会,人们应该学会的本领与技能,成为就业方面的有用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让人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实现顺利就业和尽早摆脱困难的愿望,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一个实现社会和谐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所以要重视非学历和学历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沟通,职后教育与职前教育的有效对接,也是建设现代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开阔发展空间。

(四)内在协调性要求

内在协调性要求提到,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的协调发展,明确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确定中高职之间协调发展的发展重点和指导思想,要做好衔接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为了指导职业教育发展,满足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外部适应性需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各地已经达成共识,并且积极探索,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系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思路。在部分学校规划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比如完善普通高校的单招的制度,鼓励学校自主招生并且放开生源对象,稳步发展五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规范中等职业教育并接受高校的教育工作,发挥了高等职业教育引领中等职业教育的作用。

三、结束语

如今我国正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未来十年明确了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的新形式,职业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要全面提高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改革发展的核心力量。所以,要增强当代职业教育的建设体系,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法律制度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等,加快教育建设,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苏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运行的转换机制探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06):165-169.

[2]林峰,王月雷.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05):184

[3]余芳.信息化教学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才智,2019(08):79.

[4]孙保辉.“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9(03):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