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宅中的风水美学研究

2019-10-21赵策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6期

赵策

摘 要:宅基的选择,自古以来是一门重要的学问。秦汉时期出现形法相地相宅术,根据山川地理形势,避凶趋吉。相宅术所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制化等理论是基于“人宅合一”的理念产生而来。在相宅的过程中,房屋与人所处的环境产生共鸣,实则是“气”与“气”的交互。相宅术创造出一个可进行审美活动的完美居所,创制出审美的“境”,以此使得人获得充足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相宅术;风水美学;“人宅合一”;“气”;“境”

相宅术形成的时代久远,经过漫长的发展及变化,到两汉时期,基于汉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及人所处的环境有了一种联系。这样一种“物我相联”的状态,成为相宅术“人宅合一”的理论来源。宅的兴衰与人的兴衰紧密相连,相宅的目的在于找寻“境”。

一、理论来源

秦汉时期的形法相地相宅术在占卜宅形方面,讲宅舍宽窄高低、形状之规则缺损,宅形东西南北之高下、宅旁流水和道路之曲折走向等。形法相地相宅侧重于山脉的形势、宅舍本身及其周围地形的形状。

在《汉书·艺文志》中,将风水理论分为两类。一类是五行类,另一类是形法类。相宅术属于形法类。阴阳学说讲究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又互相联系,且在一定程度下可以互相转换。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便是依据这一理论产生而来。“相生”指的是互相助长,互相滋生,是五行可以生生不息的源泉;“相克”指的是互相牵制,互相抵消,是五行可以长久平衡发展的根源。《五音相宅》使用五音辨别法(舌为征,齿为商,牙为角,喉为宫,唇为羽)的方法卜占吉凶。

纵观五姓相宅相地之术,其所运用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也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它讲事物之间要互相牵制,整体平衡,五行之中的任何一行不能独旺,不能极盛,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它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不能无限地运用于人间吉凶的判定,尤其是与五姓相结合更是牵强附会。相宅术理论主要是依据宅居的地理位置、形势,以及建筑布局等方面因素对其居住者个人与家族的吉凶祸福进行预测和推断,并以此作为指导人们营建活动的理论方法。

二、生命之“气”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7]两汉时期,中国哲学发展出“气”这一重要范畴,认为“气”是构成世界本原的所在,哲学上将“气”认为是事物本体。风水中的本体之气则是中国哲学中气的思想的体现。  中国人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来源于气,气是造化自然与人类的本体,是创造一切的根源性力量。[8]气的衍生、流动构成了相宅术的基本理论来源,事物皆由“气”所构成,宅基地的选择看似是人与地的关系,实际上是“气”与“气”的交互,是“气”与“气”的相通。最为核心的观点是生气,气息涌动才可生生不息。保证气的流转便是相宅术的核心内容。

中国的美学是讲究生命的美学,在“气”的本体之下,人和宇宙可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一个流动欢畅的全体。生命之间彼摄互荡,浑然一体。风水气息的讨论,皆是对生命的崇敬。相阳宅是生命的流传,渴望得到气息相通,气息流传的风水之地;相阴宅是生命的渴望,将山形走势比拟为人之形体,期望通过寻找大地之穴眼将人安葬,再次获得生命。“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内气是穴地的本身生气,穴地是阴阳融汇、孕育生命的地方,是阴阳二气相交的场所,容纳生气之处就是穴地。

三、顺“气”“顺势”以至“人宅合一”

两汉时期出现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的活动与天的活动紧密相关,这种封建的思想被相宅術巧妙地运用,演化为“人宅合一”的感应。强调宅宇的吉凶与主人的吉凶息息相关。将人的吉凶和宅的吉凶联系起来,实则为建立在万物有灵基础之上的一种审美体验。人在宅中生活,不免觉得境遇和屋宅有关。比如屋宅高大通透,生活便富足顺意;屋宅晦暗不通风,生活便没有趣味。在特定情景下,人的感受影响着宅带给人的吉凶祸福的感受。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人是一体的,人的心灵与天地的灵气是相通的。美好的心灵才能和美好的风水宝地相互感应,有美好心灵的人,才能得到美好的宅宇,才能获得风水地的吉气善待。反之,有丑恶心灵的人,只能得到丑恶的宅基地,也就只会得到风水地的凶气惩罚,所以讲究风水十分注重主人和相宅者的心灵塑造与净化。宅基和人是互相感应、互相影响的生命整体。强调顺“气”“顺势”,才能使得人宅相辅,化凶成吉。

四、创建审美之“境”

相宅的目的,在于找寻一块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怡养性情的风水宝地。而所谓的风水宝地定是山水环绕,气息流通之地。在“形”上占据极致,无论是山川走势还是河流蜿蜒定是形式上极致美的体现。孟浩的《辩论三十篇》中的《形式篇》中讲道,“观龙以势,察穴以情。势者,神之显也;形者,情之著也。非势无以见龙之神,非形无以察穴之情。”可见,地理山川的形与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展现在山川与河流的外形美,山川与河流的环绕形势,山川与河流的构造比例等几个方面。

山或雄伟庄重或低缓连绵,水或强劲迅猛或沉重委蛇,皆展露出自然地貌的形式美。人在环抱较为封闭的自然环境下,容易充分的亲近自然,感知自然,获得心灵上的超越与解脱。移情于景,将山川河流之形势与自生境遇相联系,萌生无尽情思,优美的山水提供出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更为重要的是“情”入“境”。对于山水的追求自古以来是不曾停息的,小到扇面,大到屋宅的屏风,皆是山水意境。山水之“境”给人以超越现实的审美享受,山水比例构成“境”的主要内容,也是审美客体的主要构成。“人宅合一”的目的在于将人融于自然,体现出的是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自然的朴素观点。总的来说,相宅术体现出的是人民对于优美生存坏境的追求和向往。相宅的目的在于选取山水之境获取充足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高友谦. 中国风水文化[M]. 团结出版社, 2004.

[2]徐善继, 徐善述. 地理人子须知[M].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1.

[3]朱良志. 中国美学十五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巧玲. 道教风水与美学[D]. 浙江大学, 2012.

[5]金身佳[1]. 秦汉时期的形法相地相宅术[J]. 怀化学院学报, 2006(S1):190-194.

[6]曹迎春. 风水之美学意义初探[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2, 30(3):42-44.

[7]古今图书集成.[M].博物录编,艺术典堪舆部第665卷.第58067页.1986

[8]张义宾. 风水文化中气论观念的生态美学意义[J]. 民俗研究, 2012(5):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