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干预对策

2019-10-21陈晓燕牟庆云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干预对策

陈晓燕 牟庆云

摘要: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室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结合原因总结出对应的干预策略。方法 对本院2017年1-12月血液透析室发生的127例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原因等进行分析,并进行干预策略制定。结果 引起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较多,其中知识技能欠缺28例,沟通不良20例,责任心缺乏10例,未能及时观察患者病情12例,违反制度规程、执行医嘱不严28例,缺乏无菌操作观念12例,患者自身因素5例,其它因素12例。 结论 加强血透室护理人员责任心、综合素质与护理技能的提升,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利于和谐医患关系建构。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155-02

护理不良事件特有的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会为病患良好预后带来影响,故而积极防控护理不良事件意义重大[1]。血液透析室属于急慢性肾病患者与危重病患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主要场所,护理管理中的流程繁杂,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高,必然需要承载更大的医疗风险[2]。近两年,因医疗技术的发展,透析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但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仍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难点,那么究竟应如何进行该问题的解决呢?本院结合实际,对2017年本院血液透析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总结,再结合原因进行干预方法制定。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2017年1-12月血液透析室发生的127例护理不良事件,事件中男患者67例、女患者60例。

1.2方法

对127例护理不良事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不良事件出现后,由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事件发生原因、经过的分析,结合结果作出详细处理。其中0、1级事件于科室内作详细讨论,且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针对2级与以上事件,除了进行整改措施制定外,需把事件发生经过作细致登记,再将其上报至医院护理部。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血管通路相关事件:静脉插管相关事件29例、占比22.83%,内瘘相关事件20例、占比15.74%;书写与电脑录入错误19例、占比14.96%;意外伤害事故27例、占比21.25%;宣教及沟通相关事件17例、占比13.38%;给药相关事件21例、占比16.53%;消毒隔离相关事件18例、占比14.17%;职业暴露相关事件14例、占比11.02%。

2.2患者损伤结局分级

127例护理不良事件中0级39例、占比30.70%,I级43例、占比33.85%,II级25例、占比19.68%,III级20例、占比15.74%。

2.3护理不良事件原因

知识技能欠缺28例、占比22.04%,沟通不良20例、占比15.74%,责任心缺乏10例、占比7.87%,未能及时观察患者病情12例、占比9.44%,违反制度规程、执行医嘱不严28例,占比22.04%,缺乏无菌操作观念12例、占比9.44%,患者自身因素5例、占比3.93%,其它因素12例、占比9.44%。

3讨论

血液透析室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事故与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这和临床护理服务工作性质与特征均相关。护理不良事故虽无法完全杜绝,不过却可经质量控制以及合理的干预方法来进行规避。当前,我国各大医院对血透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越来越重视,力求能实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防控,规范护理行为,而要保证该目标得到实现关键就是对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原因进行针对性应对策略制定。故而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7年1-12月血液透析室发生的127例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原因等进行分析,并作出如下总结:

3.1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

(1)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本次调查中该因素所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7%。在血液透析过程里,部分医护人员注意力不集中,以致于血液进入废液袋时未接管,使得空气进入透析器,影响回血;并且,若在透析期间未使用肝素,同样会引起风险事件发生,出现护患纠纷。此外,若透析时,穿刺针未进行妥善固定,也会导致穿刺针脱落,发生出血。

(2)知识技能欠缺。本次调查中该因素所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04%。因穿刺期间操作流程不熟悉、技术不到位,可能会因穿刺失败而引发血肿,出现医患纠纷。

(3)未能及時观察患者病情。本次调查中该因素所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44%。具体表现即:①未定期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②透析时伴有糖尿病的病患发生低血糖现象后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处理;③作深静脉置管的病患未对导管流量充足情况进行监视,使得机器频繁报警,影响疗效的同时又可能会出现管路凝血等问题。

(4)护患沟通不足。本次调查中该因素所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74%。病患在透析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未及时与其进行沟通,详细的掌握病患情况,对一些注意事项未作出明确的讲解,以致危险事故发生。

(5)无菌概念不足。本次调查中该因素所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44%。血透操作期间,若未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无菌操作,则可能会导致污染事故发生。

(6)违反制度规程、执行医嘱不严。本次调查中该因素所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04%。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若不能遵医嘱或按相关规定进行规范操作,则可能会引发操作顺序错误、肝素使用不当的事故,或在血透前未认真核查病患姓名,出现错误用药的情况,均会引发不良事件发生。

总的来讲,引起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必要通过科学应对措施的制定来将事件发生率控制到最低。

3.2干预对策

(1)加强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及实践能力息息相关,唯有护理水平提升,方可将不良事件发生率控制到最低[3]。血透室内各项护理操作都较繁杂,专业性强,故而为护士操作技能与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故而科室应结合血透室专业特征,制定科学的、可考核的培训机制,进行一对一带教,使得工作流程更规范,使年轻护士的工作能力提升。

(2)增强制度执行力。认真执行事故总结制度,定期对院内外护理差错所致的医疗事故给予总结讲评,进行经验教训吸取,让护理人员意识到怎样的差错可能会引起怎样的危害与后果,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确保全体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4]。同时,在科室内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积极的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工作,若护理不良事件在发生前就通过可行举措进行了阻止的应给予奖励,以此来使护理人员彼此监管、相互提醒,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结合血透室临床实际,对现已有的各项指标进行改进与完善,添加和实际工作相契合的感染控制措施,且要求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血液透析室相關物品免受二次污染,要求科室内形成的各项护理工作档案均认真详细的做好记录,使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

(4)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透析的整个过程均应对病患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了解病患病情变化情况,若遇突发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作出处理。特殊病患(如糖尿病患者)透析期间应做好血糖变化情况的监测,并及时了解与记录病患每日胰岛素使用情况,保证用药规范,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无菌操作。透析前一定要做好病患性命、性别、年龄、床号以及相关药物使用量等基本信息的核对,认真制定无菌操作,预防感染事故的发生。

(6)加强护理质量检查力度。于科室内成立质控小组,定期做好检查,展开不良事件分析,进行解决措施制定,不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预防类似事件出现。

综上所述,若要防控血透室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血透净化治疗效果,应在管理方面加强防范,进行潜在风险因素评估,进行科室制度完善,注重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与素质的增强,才能真正实现护理管理水平的提升,降低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孔丽.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效果的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23(05):493-495.

[2]卢菊萃.血液透析室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6):108-109.

[3]廖淼淼.血液透析室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9):1196-1197.

[4]尹晓静.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J].中国农村卫生,2017(21):77.

猜你喜欢

护理不良事件干预对策
护理管理对妇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
根因分析法在临床给药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对策
医院悬挂式输液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干预对策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对策研究
18例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