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9-10-21李霞

种子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玉米栽培常见问题措施

李霞

摘   要:首先说明了玉米栽培常见的问题,然后提出选用优良品种、整地与密植、及时排灌水并合理施肥、注意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这5个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借此解决玉米栽培中发生的问题,为读者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玉米栽培;常见问题;措施

玉米是我国农作物种植中较为普遍的农产品,其用途广泛、产量高,因此受到了种植人员的欢迎。然而,玉米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为了保证玉米的健壮生长,种植人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以此确保玉米的产量与质量,提高经济收益。

1   玉米栽培常见的问题

1.1   品质单一、品种丰富

玉米作为一种外来的农产品,在明代传入我国,经历了几百年的种植,在不断改良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品种被我国成功研究出来,然而,面对如此丰富的品种,如果种植人员选择不合适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则无法满足当地品种的生长要求,就会导致玉米生长状况不良,出现减产等情况[1]。

1.2   翻地不深、密度不适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会不断向地下深入,种植人员在耕地过程中必须保证翻地质量。我国某些耕地耕层只有10 cm左右,而10 cm以下的土壤密度比较大,玉米根系无法自行深入,只能停留在表面,从而导致当大风大雨天气来临时出现伏倒的情况。同时,种植人员如果没有掌握好玉米的种植密度,就会使其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同一区域的种植密度过低,无法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若同一区域的种植密度过高,则玉米在生长中就会不断相互争抢营养,导致玉米生长的养分不足,降低玉米的质量,减少产量。

1.3   水分利用率低、施肥单一

玉米虽然相对其他植物的抗旱性要强,但是在玉米生长重要时期仍然需要足够的水源来保证玉米丰产。在玉米的发芽期、拔节期、出穗期3个生长阶段中,对于水分的需求极高,而玉米叶子在3~5片时并不需要过多的水分,太多的水源反而会影响幼苗的生长,因此,合理利用水分也是种植人员应当注重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单一的施肥种类也会影响玉米的生长,玉米不同的生长期对于肥料的需求量不一样,合理使用肥料可以促进其健康生长。现代农业当中使用的肥料多为化学肥料,种植人员很少使用有机肥,这种单一的施肥并不符合科学化种植技术的要求。

1.4   抗病蟲能力有限

玉米的抗病虫能力并不是很突出,除了部分玉米品种外,大多数的玉米对病虫害没有太多的抵抗能力。我国常见的病虫害种类主要包括锈病、纹枯病、大小斑病、玉米螟、蚜虫害、黏虫害等,这些病虫害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影响玉米的健壮生长甚至导致玉米死亡,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使种植人员的收益降低。例如,2017年,我国山东省境内出现大范围病虫害,其中,玉米病虫害范围达到36 000 km2,对当地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万,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1.5   收获时间不适宜

玉米收获时间不适宜会导致玉米的产量无法达到最大化,某些种植人员因为没有安排好农时、机械维护保养不当等,在收获时出现问题,错过了玉米最佳的收获时间,出现玉米收获不及时的情况。不同品种的玉米收获时间也有所不同,玉米产量和收获时间有着密切联系。

2   玉米栽培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选用优良品种

种植人员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当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选种。选种前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天气情况、地形地质、病害发生率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在天气情况方面,如果当地气候多为干旱天气,应当选择抗旱能力好的玉米品种,如郑单958、隆玉369、良硕88、登海605、中种8号等玉米品种;在地形地质方面,根据土壤情况选择一些玉米纯度高、抗伏倒性高、耐密植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如京科389、登海618、隆平206、农华98、郑单958等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玉米品种;在病害发生率方面,种植人员要根据当地曾经出现过的病害选择对应的抗性玉米品种进行种植,通过玉米品种自带的抗病害能力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2.2   整地与密植

玉米对种植土地的质量要求不高,但是种植人员在进行种植之前仍应进行整地工作,处理前茬作物,尽量减少秸秆,从而减轻玉米病虫害发生。此外,最好选择较为平坦的土地,这样的地形便于种植人员耕地与收地,也方便灌溉与排水。在玉米的密度方面,种植人员应根据当地土壤肥沃程度进行种植规划,例如,山东省菏泽市的土地大多为中等肥力地,在春播玉米时,种植人员会将密度控制在3 000~4 000株/667 m2,如果是夏玉米种植密度则提高到4 000~4 500株/667 m2。耕地之内实行宽、窄行单株种植的方法,宽行为80 cm左右,窄行为40~45 cm,每一株之间的距离在25~30 cm,种植人员通过合理的密植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在生产中还要做好间苗工作,将同一区域内多余的玉米苗进行拔除,保证玉米的生长环境。

2.3   及时排灌水,合理施肥

浇水施肥是保证玉米生长的重要手段。在玉米发芽、拔节、出穗3个时期,种植人员应当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与土地含水量适时浇水,保证玉米生长的水分充足。在旱期,种植人员应及时进行灌溉,浇水时要补充一些肥料。在雨季种植时也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种植地的水分过量,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在施肥时期,种植人员应当根据土地情况合理施肥,玉米生长的过程中,不同时期对氮、磷、钾以及锌元素的需求量不一样。因此,施肥时应注重各种肥料的合理搭配。底肥每667 m2使用农家肥1 500~2 000 kg,20-10-15复合肥25 kg,在玉米拔节期时使用碳酸氢铵20 kg/667 m2,以此来达到攻秆的目的;玉米在孕穗期吸收养分最快,再次追施尿素10 kg/667 m2;在灌浆期,如果种植人员有足够的条件,可以追施磷酸二氢钾10 kg/667 m2,通过该方法达到攻粒的目的[2]。

2.4   注意病虫害防治

为了保证玉米的生长不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种植人员应当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需要加强防范意识,经常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立刻进行处理[3]。一旦发现当前区域出现病虫害情况之后,要按照对应的方法进行处理。锈病主要为害玉米的茎叶、果穗、雄花,该病症出现时会在玉米表面形成如同铁锈一般的黄褐色疱疹,破碎之后变为铁锈色粉状物。对此种植人员应当使用粉锈宁、多溴悬浮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要在病害发生的初期及时发现,7~8 d喷洒1次药物,持续喷洒2~3次即可治愈。针对玉米螟等虫害,种植人员应当使用对应的杀虫药品进行治理。例如,针对玉米螟,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白浆菌等生物药品进行治理,也可使用辛硫磷等化学药品进行治理。

2.5   适期收获

玉米在成熟后要及时收获,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与质量。过去玉米大都选择在蜡熟期之间收获,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玉米品种不断增多,种植人员要根据种植的品种特性来选择最合适的收获时间。某些品种可以选择在蜡熟末期收获,这类品种的收获物中可以增加籽实部分,籽实部分营养价值很高,可以提高种植人员的经济收入。而对于一些品种,籽粒在成熟时茎秆和叶片普遍为绿色,应当在蜡熟末期及时采摘果穗,然后再抢收茎秆。另外,在收获之后要注意剩下玉米茬的高度,玉米茬过高会影响产量,过低则会夹带泥土影响质量。

参考文献:

[ 1 ] 郑希国.青贮玉米栽培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10):53-54.

[ 2 ] 李智坚.玉米栽培过程中常见问题及优化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8):179.

[ 3 ] 刘明书,王圣晚,谢申国,等.辰溪县玉米栽培中常见几个问题的解决办法[J].农业科技通讯,2018(4):126-128.

(收稿日期:2019-09-22)

猜你喜欢

玉米栽培常见问题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阅读练习